建國門外大街是位于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的一條大街,在長安街的東延長線上。因位于北京内城建國門外而得名。建國門的所在處原為北京内城城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占領北平期間,為興建東郊的工業區和西郊的“新北京”,在今建國門和複興門之處各拆除了一段城牆,形成豁口。
當時未顧及建設城門,僅安裝了簡易的鐵欄杆(一說為鐵門)。1940年代初,日僞當局曾拟過新開豁口城門的名稱,初定東豁口名“啟明門”(寓意“旭日啟明”),西豁口名“長安門”,但遲遲未正式使用,人們仍稱這兩處為“豁子”。抗日戰争勝利後,1945年11月,改啟明門為“建國門”。
但仍未建正規的城門。建國門于1969年興建北京地鐵時拆毀。1977年,在建國門原址處興建建國門立交橋。建國門外大街西起建國門橋,東到國貿橋(大北窯)。建國門外大街1947年前為一條沙土路,曾名“東長安街”(含現建國路大北窯至八王墳段)。1955年随着興建南使館區和永安裡統建住宅區,該大街拓寬改築,鋪瀝青路面,并定名為“建國門外大街”。1983年又進行了改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