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報考強基計劃有什麼好處

報考強基計劃有什麼好處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8 17:20:11

  每年在高中升學時期,強基計劃就是一個相對不錯的升學選擇,那麼報考強基計劃有哪些好處呢?總體來說有7項好處,具體如下。另外,本文還介紹了強基計劃的培養模式,以及強基計劃招生相對綜合評價招生方式的區别。

    報考強基計劃的好處

  1、院校層次高,為考生增加上名校的機會

  首批強基計劃試點高校為包括清北複交在内的36所雙一流A類高校,2022年湖南大學、東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加入,至此39所原985院校均開啟了強基招生,這也是我國最高層次的一批高等院校。

  從近三年招生實踐來看,強基計劃具有明顯的降分效應,各院校入圍分數線大多比普通批分數線低10—30分,考生完全可以通過強基,沖刺更高層次的院校。

  除此之外,強基計劃的錄取要早于提前批,所以對考生來說,強基計劃是為考生增加了一條進入名校的途徑,即使考生沒有通過強基測試,對考生後續提前批和普通批的錄取,也沒有任何影響。

  2、報名限制條件少,給普通考生更多機會

  與其他自主選拔動辄金銀牌省一的報名條件相比,強基在競賽獎項方面幾乎沒有門檻,隻要對強基專業感興趣的考生均可報名,這不但給了很多普通考生進入名校的機會,更讓很多基礎學科素質優秀,但缺少競賽獎項的考生不至于被“埋沒”。

  3、重視人才,競賽生優勢得以展現

  雖在報名階段對考生競賽基礎沒有要求,但在校測環節中,競賽生相對更具優勢。

  例如2022年,清北兩校理科類強基專業共在湖北省錄取54名非破格生,其中三分之二(36人)的考生擁有省獎;

  2022年中科大在強基招生直播中,曾明确表示:在素質檔案方面,銅牌一般給滿分(40分),省一一般給30分。

  南京大學也在2022年強基政策宣講的直播中表示,銅牌和省一的考生,在初試中“非常容易勝出”。

  各院校校測筆試題目難度風格同樣偏向競賽,接受過競賽訓練的考生作答時會更為順手,面試時,擁有競賽獎項的考生給面試官的印象也更好。

  4、兩次破格機會

  2022年,清北兩校增設了破格審核環節,金銀牌考生需通過審核方可入圍。去年兩校均在4月26日公布審核結果,此時據各校強基報名結束還有四五天的時間,未通過審核的考生可利用這段時間,重新申請華五等其他院校破格資格。

  從以往的錄取數據來看,會有一部分破格考生,由于高考成績等原因無緣清北。審核環節将這部分考生合理“分流”至其它院校,使其不浪費破格機會。

  華東五校等院校,均對破格生十分青睐,中科大在2022年強基招生直播中表示,往年報考中科大的破格生,均被成功錄取。

  5、本碩博銜接,輔修熱門專業

  高校會為被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制定單獨培養方案,單獨編班,本碩博銜接培養,配備一流師資,提供一流學習條件,部分院校也為強基生制定了輔修雙學位機制,可以輔修一門熱門專業。

  其中,最被考生看重的即是本碩博銜接培養和輔修第二學位,我們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為例。

  北京大學除基礎醫學外,其他專業均推出“3+X”培養模式,大四即開始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部分專業在“3+X”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從本科到博士畢業,最短僅需6年。

  清華大學則是通過“第二學位”的方式,将大量熱門專業提供給強基考生學習。清華大學将數理基礎科學、化學生物學、理論與應用力學三個專業設置為理工銜接專業,也就是說,學習這三個專業的考生,可以再輔修一門工科專業。

  6、交叉學科專業進入,考生選擇增多

  2022年,航空航天類、飛行器動力工程、智能無人系統技術、自動化等交叉學科專業進入強基,強基計劃突破了基礎學科的局限,更加貼合“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的目标定位,随着強基計劃的發展和完善,也必将會有更多優質交叉學科進入。

  專業設置的多元化增加了考生的選擇空間,也使強基計劃更為包容,即使是不擅長基礎學科的考生,也可以很好地參與強基。

  7、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平性

  對于非破格生來說,高考成績是唯一的入圍參考,而且大部分院校的入圍分數線均會公開。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所占比重也達到了85%,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平性,阻斷了以前自主招生時代常見的灰色交易發生。

  此外,學科競賽金銀牌考生可破格入圍,不占用非破格生名額,這也規避了銅牌及以下競賽生及非競賽生的弱勢,提升了競争的公平性。

    強基計劃的培養模式

  (1)強基計劃單獨編班,小班授課。

  (2)培養模式書院制,清華大學設立五大書院,集中優質資源對不同專業學生進行管理。

  (3)培養模式導師制,北京大學實行“1+X”導師制,聘請院士、教授等任導師,每位學生至少配備一名博導為指導教師。

  (4)培養模式本碩博銜接培養,複旦、上交等學校提出本碩博銜接培養,或免試讀研、或直博。

  (5)培養模式國際化培養,大部分學校有公派留學機會,可以參加國際項目和競賽,接觸國際尖端領域知識。

  (6)培養模式階段性分流考核,每學期或學年進行考核,不合格将轉入普通班、優秀的将吸納進入強基計劃。

  (7)培養模式教學多元個性靈活,小班化教學,強化數理基礎,開放特色優勢課程。

    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招生的區别

  (1)招生院校

  強基計劃招生院校是39所雙一流高校;綜合評價招生2022年有89所招生院校,層次更多、範圍更廣(985、211、雙一流、省屬重點、創新型大學都有)

  (2)招生範圍

  強基計劃面向全國招生,範圍更廣;綜合評價部分學校面向全國招生,部分高校僅面向本省招生。

  (3)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注重基礎學科;綜合評價沒有限定專業,有學校的優勢專業,也有普通專業。

  (4)報名平台

  強基計劃所有高校均在陽光高考信息平台上報名;綜合評價大部分在陽關高考信息平台上報名,小部分在高校官網報名。

  (5)初審依據

  強基計劃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圍;綜合評價主要是考生的平時成績與相關報名材料(包括省級競賽、地市級榮譽)。

  (6)錄取方式

  強基計劃是折算綜合成績錄取,高考成績不低于85%;綜合評價是折算綜合成績錄取,高考成績占比各校均有不同。部分高校采用“631”模式(即高考成績占60%、校測成績占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占1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