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杭州下沙區實驗小學

杭州下沙區實驗小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9 03:34:45

千裡之江千裡詩,半城書聲半城潮。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坐落于杭州東部、錢塘江北岸,位于醫藥港小鎮,雅名“北沙書院”,是一所有着70年曆史的學校,現有教學班29個,師生1200餘名。學校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厚樸·清明·含笑·遠志”為校訓,師生在徽派風格的書院裡感受中華文化,在孔子像前、晨鐘聲裡、道古亭旁、八段錦中潛移默化地汲取中華文明的精華,走向文雅、博學。

學校将經典與現代相融合,開發“厚樸課程”,構建了以非遺、國學、寓言、農耕為主題的課程體系。作為浙江省首批種植養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積極構建“課堂教學、耕讀體驗、課外實踐”三位一體的育人平台,圍繞“嘟噜噜農耕園”、藥用植物博覽基地開展勞動教育,以二十四節氣為抓手,開展有特色的農耕勞動,讓學生知五谷、勤四肢、分四季。

作為區非遺傳承基地,近年來,學校緻力于将非遺文化滲透在學校的各門課程之中。學校從非遺元素中挖掘了錢塘流域傳統遊戲“廿四錦”作為陽光體育的切入點,通過體育課、大課間活動和課外鍛煉的趣味形式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持久性,打造了可持續發展的“北沙新樣态”陽光體育活動體系。

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作為“浙江省綠色學校”“杭州市美麗學校”“杭州市文明單位”,已然成為師生工作、讀書的樂園。

史輪輻辏不歇,薪火綿瓞無止。未來的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将繼續發揮辦學優勢,在創新教師成長項目、完善課程資源樣态、拓展智能學習時空、整合家校育人資源等方面深入探索。

杭州下沙區實驗小學(厚樸課程遠志人生)1

踏進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校門,便被一棵棵蒼翠茂盛的樹深深吸引,香樟、海棠、銀杏、山茶、五針松等林立在校園内,散發出杭州春天特有的氣息。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骥足新開道路初,龍文舊識鬥牛墟。”1952年,杭州城東邊,錢塘江三門之北門,圍墾沙塗的院落中首次飄蕩出琅琅讀書聲,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初建于此,雅名“北沙書院”。七十年栉風沐雨,七十載春華秋實,原先的小樹苗已茁壯成長,根深葉茂;風吹起,樹葉在微風中搖曳,散發陣陣芬芳,喚醒一段沉睡的時光……

深耕曆史,弘揚傳統

錢塘北沙,經世傳奇。随着杭州最東邊——錢塘江兩岸激蕩之聲響起,一次又一次的圍墾拓荒行動開拓出錢塘區78.8%的土地。沙塗淤漲,有人逐群而居,遂現“北沙村”,雖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但辦起了服務鹽漁子弟的民間書塾書舍,民間稱之為“北沙書院”。1952年,杭縣新元鄉中心小學建立;1998年下沙鄉改鎮,學校改名“杭州市下沙第二中心小學”,辦學走入轉型升級、重塑階段;2004年,杭州市下沙第二中心小學和東方小學合并,組建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遷址至杭州市錢塘區福城路199号。建校以來,圍墾拓荒、奮發圖強的北沙精神,深深印刻在曆屆師生心中,被一代代學子傳承。

錢塘江流域有着數千年的曆史文化,學校将此作為校園建築的基調,古香古色,别有韻味。一入校門,便可見一座承載厚重曆史的石牌坊。牌坊前是一尊孔子像,像前有棵百年銀杏樹,頭仰着才能看到銀杏果,學校教師說這是“有信(杏)仰”,要牢記“有教無類,教必有方”。牌坊後是一扇青磚黑瓦小門,門上方挂着“雁栖齋”牌匾。

校園内建築彰顯徽風浙韻,記載着曆史古韻的宋元窗瓦、明清門樓、華表影壁、詩路碑林,都在講述着中華文明的故事,蘊藏着這片灘塗中江南文化和錢塘風情的印迹。置身校園,能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延續、血脈的承傳、生命的煥發。行走校園中,品味那一塊塊匾額、一條條碑文、一副副對聯、一句句詩詞,仿佛能看到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比肩繼踵地向我們走來。你可能在不經意間就與王國維文中的一片瓦、徐志摩筆下的一棵樹相遇;站在“詩碑”前,讀着“檐楹挂星鬥,枕席響風水”的詩句,欣賞那隽秀的書法,仿佛看到了李太白遊曆祖國壯美山河的蹤迹;面對牌坊上“非遺種德”幾個大字時,會覺得這偏處在城市一隅的書院,正是幾千年中華文化傳遞的驿站,處處散發着古意江南的芬芳。學子們在耳濡目染中深刻領悟中華民族文化精髓,并将傳統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校重視傳統節日文化傳承,師生努力過好每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師生歡樂包粽子;中秋節,師生一同做月餅;臘八節,師生共煮臘八粥;春節期間,舉辦文化廟會,開展寫對聯、寫福字、做平安扣等活動。這些活動寓意深刻,妙趣橫生。

杭州下沙區實驗小學(厚樸課程遠志人生)2

厚樸課程,精彩紛呈

學校把“水墨書院、詩意學堂、智慧庭院、教育公園”作為發展目标,打造“厚樸課程、清明課堂、含笑課業、遠志人生”特色文化,開設“寓言北沙”“農耕北沙”“非遺北沙”“國學北沙”四大校本課程群落。

寓言北沙明理。有故事,才會有精彩。學校鼓勵孩子們寫寓言故事,講自己寫的故事,讓孩子們在寫作和交流中不斷尋夢、圓夢。校園内移步換景,每一座碑、每一寸土、每一棵樹都是孩子們寫故事的靈感源泉,故而他們筆下的故事頗有趣味。學校集師生智慧編寫并出版專著《北沙遇上寓言》,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将學生的寓言故事、教師備課過程、師生成長趣事等一一記錄下來,成了全校師生共同回味校園生活的好素材。

在這裡,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一張長5.6米、寬1.2米的原木大桌子周邊圍着一群孩子,他們正在聆聽一個孩子講自己寫的故事——這就是“北沙大桌子故事會”的場景。你聽,故事開始了“:在北沙有個稀罕的寶貝,名叫北沙問學鐘,有個小偷觊觎良久想要将它偷走,但無奈鐘太重,他便想出将鐘敲碎的點子。

可是剛碰一下,問學鐘就響了起來,小偷想着掩住耳朵就聽不見了,于是‘掩耳盜鐘’的故事上演了。”晨曦裡,“武林小名嘴”——吳雯萱站在大桌子前講述她編寫的寓言故事,40多名孩子圍坐一圈認真地聽着,時而激動鼓掌,時而低頭沉思。就這樣,一個個人生道理潛移默化浸潤心田。多美好的畫面!

農耕北沙育真。學校開辟12畝土地,建立“嘟噜噜農耕園”,種有青棗、石榴、火柿、櫻桃、蘋果、金桔、葡萄、楊梅等水果,通過農耕課程帶領孩子們探究自然世界的精彩。學校融合學習、生活、勞動等教育元素,構建“課堂教學 耕讀體驗 課外實踐”三位一體育人平台,将孩子的藝體發展、德行培養、知識拓展融入日常的農耕勞作,借助耕讀育人,緻力打造“以勞促育、體腦結合”新型勞動教育特色品牌,把課堂搬到大地上,搬進陽光裡。

孩子們對自然具有天然的親切感,對挖泥土、播種、澆水、收割這樣的農事活動情有獨鐘,他們會在葡萄、葫蘆架下以及草莓大棚裡歡呼雀躍、欣喜不已。在這片農耕園裡,孩子們走進田間,參與瓜果蔬菜的耕種、打理以及采摘全過程,既收獲了純天然無公害的果蔬,亦收獲到課本中沒有的知識以及獨一無二的體驗。每當油菜花盛開的時候,賞花誦詩大會也來了,孩子們自編自演的“三生三世十裡油菜花”等劇目豔驚四座,讓人念念不忘。這就是真課堂、真生活。非遺北沙傳趣。非遺浸染書香校園,學校将優秀的非遺項目融入學生課堂,如整理“北沙廿四錦”等傳統遊戲項目,并申報市級非遺項目,讓傳統的踢毽子、滾鐵環、鬥雞等兒童遊戲重回校園,釋放兒童天性,為他們落腳鄉土、邂逅美好創造條件。

學校深挖“錢塘江”流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嘟噜噜農耕園”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基地,更是教師的教研場所。這裡栽種着源自錢塘畔的厚樸、杜仲、木瓜、茱萸、元胡等數十種藥木,教師俞小珍為此開發了杭州市中醫藥精品課程“北沙百草”,帶着孩子們種植、采摘、探究中藥百草,傳承中藥知識和文化。在這裡,孩子可以感受不一樣的童年趣味。

國學北沙啟智。每年開學第一天,一年級新生在東方慧園接受校長的點痣啟智後,雙手前伸、與胸同高、兩掌疊放、掌心朝内,向孔子雕像三鞠躬,行入學禮。從此,正式開啟小學生涯。

“人之初,性本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清晨,在校園裡,你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那是孩子們在吟誦國學經典。

“兩小兒辯日,與其說是辯論,不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你聽,那是“新荷杯教師比武之國學專場”的辯課。在這裡,國學是課程,語文教師可大展身手。“太陽的遠近,和它一天中的位置有關。不妨看看《兩小兒辯日》。”這是科學教師的聲音,他們告訴你:别以為國學就是語文學科的事哦。

除了學科教學外,學校注重以國學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為積澱的愛國主義教育,把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貫穿課堂内外,讓孩子們在莊嚴肅穆的升降國旗儀式中把愛國主義銘刻心底。學校将國學滲透各類活動,如光盤行動會這樣倡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文明就餐,節約糧食,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在這裡,國學打開了孩子們的智慧大門。

杭州下沙區實驗小學(厚樸課程遠志人生)3

減負提質,人文關懷

吳風越雨浸潤下的下沙第二小學,構建了以“健康成長孕育地、詩意生活栖息地、智慧生長啟蒙地、創意學習體驗地、夢想飛翔啟航地”的“北沙五地”育人空間,承載着“身心健康、人文情趣、哲學思辨、創造能力、遠大志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實踐着以“北沙五地”為載體的北沙兒童特色教育理念。

“我們書院就是要辦真的教育。”校長陶惠芬如是說,“唯有真實地辦教育,才能夠體現教育情懷,踐行陶行知倡導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一切為了孩子”是學校教書育人的核心理念。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各個教研組積極探讨課堂如何轉型、作業如何優化,真正做到減負提質。同時,教師們積極開展項目化學習,将學習建立在熟悉的生活實踐上,建立在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你看,教師程俊傑的“校園洗手間改造”課程,管忠健、吳開拓的“微生物培養”“小學生居家防疫‘小處方’”課程等在學校遍地開花。學習為生活服務,讓實踐貫穿課程,讓體驗伴随人生,這是北沙課程的獨到之處。

此外,下沙第二小學還有條不紊地探索與實踐課外活動,推出課後服務,開設藝術類、體育類、棋類等興趣活動40多項,實現減負不減質。推出“陽光100”課程,培養孩子們每日運動的習慣,家長感慨:“在北沙,孩子們每天玩開心了、玩健康了、玩充實了、玩進步了,學習風氣、學習勁頭更足了。”

副校長餘駿介紹,為減輕課業壓力,學校把每月第二周的周三定為“無作業日”,按照“三不一有”(不帶作業、不帶書包、不帶任務回家,過有意義的無作業日)要求紮實開展。浙江在線、新浪網、鳳凰網、中國教育在線等媒體先後就“無作業日”活動進行報道。

總之,“雙減”後學校的課程轉型以及課後服務推出的興趣活動減輕了學生的課後作業壓力,為他們搭建了健康向上的成長空間。

智慧引領,行穩緻遠

下沙第二小學除了在傳統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在數字校園建設上也不遺餘力。學校借力智慧校園的創建,實現了校園管理扁平化、數字化;疫情期間,實行了全方位在線課堂直播;推出人臉識别系統以及智能借閱模式,創建了智慧圖書館;打造了“星火空間”科學館、恒溫恒濕的5D農耕園等。數字賦能在學校體現得淋漓盡緻。

下沙第二小學校園裡有一塊大石頭,镌刻着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邵華澤題寫的“北沙問學”四個大字,那是在告訴人們:這是一座适宜學習的院落。陶惠芬對學校發展胸有成竹:“學校行穩緻遠,将繼續探索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模式,努力做好智慧校園建設,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有滋有味度過六年,最終形成宜學北沙品牌。”

是的,新一代北沙人将懷揣夢想與情懷,接過接力棒,傳承精神,擔當使命,愛崗敬業,辛勤耕耘,甘為人梯,以教育人的自覺耕耘在教育沃土上,以守望者的執着堅守教育初心,秉持五育并舉的理念,踐行知行合一的态度,換得桃李滿天下。

(作者:李駿)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