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為了方便稱呼的需要人們把有形的物體和無形的概念也都賦予了名稱,了解一個事物通常從名字開始。
1993年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播出,獲得廣泛好評,1996年張弘執導《上海人在東京》,後來又有《哈爾濱人在俄羅斯》電視劇推出,直到2007年還有《溫州人在巴黎》電視劇推出。有人稱《北京人在紐約》和《上海人在東京》為姐妹篇,這完全是牽強附會,兩部電視劇從導演、主要演員、故事情節三個方面沒有任何的關系,有關系的就是名稱類似、都是中國人在異國的故事,和《指環王》一、二、三集、《敵營十八年》三部曲這種有内在關系的系列劇是兩回事情。由此看出這些導演的水平低下,可以說是胸無點墨,這就是典型的邯鄲學步、東施效颦。同樣的事情還有,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電視劇推出,此後以《我的XXX》這類名稱的電視劇開始充斥屏幕,是不是把我的爺爺、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全部整一遍電視劇,導演們,别這樣糊弄事好嗎?沒好的劇本就先歇會行嗎?咱别這麼折騰行嗎?
商品的生産和銷售越來越全球化,很多企業從品牌名稱開始考慮兼顧國内市場和國際市場。一類為母語和國際名稱雙優的名稱,衆所周知的寶馬、奔馳轎車品牌,不但在德文中有含義,在中文名稱也非常貼切和有品位。二類為一頭名稱好,一頭為湊合用,格林豪泰是按照英語green hotel進行音譯,百斯特名稱是按照英語best音譯。三類為上下不着調、不土不洋,名稱在中文沒有意義,和漢語拼音沒有關系,在英語中也沒有這個單詞,甚至有的這樣不三不四的名稱已經成長為馳名商标。如雅戈爾,在中文裡面沒有含義,似乎和英語younger接近,又自作聰明的硬造一個youngor。崇洋媚外,假洋鬼子的品牌名稱在瓷磚、衛浴、服裝等行業多如牛毛。
讓人很無語的名稱,浙江藍海星鹽制品有限公司有一款産品,叫低鈉鹽,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都知道,NaCl就是食鹽,食鹽就是NaCl,怎麼個低鈉法?一摩爾NaCl是58.5克。推測為什麼叫低鈉鹽的思路,因為目前飲料、餅幹有低糖型、無糖型的,肉類有低脂肪、低膽固醇這種說法,大的方面更是流行低碳環保的說法,什麼東西和低挂上勾就上檔次了?名稱當中有低字就是好東西了?鑽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正四面體結構,按照這種人的思路,是不是也該推出幾款低碳鑽石呢?真的算見識了人可以愚蠢和自作聰明如此地步!
名正則言順,讓我們的産品自信,文化自信從名稱開始,少一些贻笑大方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