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麥德龍中國所有門店轉為付費會員制的消息引發關注。北京青年報記者11月2日從麥德龍中國方面了解到,去年11月起,北京所有的麥德龍都實行了會員制,隻服務付費會員。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卻坐了多年“冷闆凳”的付費會員制超市,如今已經成了零售巨頭們的新寵。
麥德龍北京市場已無非會員超市
近期,有消息稱,麥德龍将在北京再開新店,而新店也是付費會員制模式,同時麥德龍目前現有的賣場也将陸續轉為該模式。
北青報記者從麥德龍中國證實,去年11月起,北京所有的麥德龍都實行了會員制,隻服務付費會員。而目前,麥德龍在60餘個城市有100多個賣場,從2021年6月起,已在北京、成都、南京、青島、長春、常州等地布局超20餘家付費會員店。
對于未來發展,麥德龍中國副首席執行官陳志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接下來麥德龍在華所有的新開店都将是會員店,而且未來還計劃把所有中國市場的麥德龍門店都改造成會員店。
事實上,1995年進入中國時就開始,麥德龍就實行了會員制。彼時,其主要服務B端顧客,會員需要憑營業執照才可以注冊。随着中國的零售業日益發達,麥德龍開始開門面向C端,歡迎普通消費者進入。2020年,麥德龍中國被物美收購,次年開始将草橋物美大賣場改造為麥德龍會員店,也開始了麥德龍向付費會員制的轉變。
多品牌紮堆推出付費會員超市
麥德龍從會員到接受普通顧客再到付費會員店的變化,也是因為零售市場在快速變革。在過去很長時間一直頗受歡迎的超市大賣場形态正在被一些消費者所放棄,而此前坐了多年“冷闆凳”的付費會員制超市突然火了起來。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倉儲會員超市行業同比增長12.3%,市場規模達304.3億元。據預測,2025年這一數據有望接近400億元。
各大零售商家也在迅速布局這一市場。僅北京地區,付費會員制超市就有山姆會員商店、麥德龍、盒馬X和fudi等4個品牌的12個門店。而在全國範圍内,永輝、北京華聯、家樂福、家家悅等超市品牌,都再開會員店。而外資品牌方面,除了麥德龍和山姆會員商店外,以服務著稱的costco也在國内開了兩家門店,還有多家在建。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就有超過10家零售企業入局倉儲會員店,一年中新開的倉儲會員店數量超過了100家。
為什麼付費會員店會突然爆火?近些年,由于社區生活圈、及時配送和生鮮電商的興起,很多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少的光顧大賣場這一國内最主要的超市類型。讓不少國際零售巨頭或是抛售中國業務或是退出了中國市場。但是,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的加持下,“花錢買服務”的會員制超市成了很多年輕人用最少的花費一窺所謂“中産階級生活”的窗口。
在網絡流量紅利的加持下,“不是會員不能購物”“試吃吃到飽”“網紅商品紮堆”,甚至能拍出“假裝在海外”的照片……各種超出普通超市“消費規則”的情況,讓付費會員制超市似乎成了年輕人的遊樂場。
付費會員制是挽回超市業态頹勢的利器嗎?
而付費會員制超市的經營邏輯非常簡單——超市以會員費為赢利點,壓縮了從商品中獲得利潤的空間,讓會員商品價格比市場更低。而随着會員規模的壯大,超市方将可反向要求供貨商為其定制個性化商品,這類商品在其他渠道很難夠得以及全渠道商品更低的價格。靠着獨特的供應鍊和議價權,形成了付費會員制超市和會員顧客的雙赢。艾媒咨詢一項調研結果顯示,“精選商品”、“産品價格優惠”、“獨有或新穎産品”成為倉儲會員超市受歡迎的三大原因。
但是,随着更多的付費會員制超市品牌的增加,以及市場競争的激烈,在國内的付費會員制商店也引發了更多的争議。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此前有知名會員制商店因種種原因遭遇退卡潮,因會員卡問題與顧客産生糾紛,随後還有供應商被曝出遭賣場暗示其“二選一”。對于消費者來說,一些“獨有”商品被饑餓營銷;還有品牌被曝出銷售過期食品;甚至由于營銷過度部分爆品還引來“黃牛”,遭遇即使有會員卡想買仍舊要高價的情況。此外,由于是倉儲式付費會員超市是舶來品,一些會員制超市仍舊按照國外家庭構成的情況,熱衷于銷售大包裝食品,讓很多消費者買了卻吃不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面對這一情況,不少會員制超市已經開始本土化轉變,比如推出更适合中國家庭人數的包裝食品,加大生鮮的比例,開通配送到家服務,甚至有免費短期會員體驗卡等等。
不過,業内人士表示,付費會員超市是舶來品,興起于美國,大多是倉儲模式,因此需要更大的營業面積。但以目前國内一線城市的規劃和交通情況來看,各大超市品牌都紮堆開會員制超市明顯沒有更為廣闊的市場,倉儲會員超市的商品種類更少,同質化問題日趨明顯,而随着社區超市精細化程度的提升,原本的超市業态也并非沒有前景可言。雖然付費會員制超市剛剛在國内走紅,但要面對的競争格局已經不可忽視。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編輯/田野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