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陽娜娜自創品牌推出的“天價”浴袍引發了熱議。
事件起因是一名紡織工廠負責人揭露了其真正的成本價。
先看歐陽娜娜上架的産品價格。
988元一件浴袍,148元一副眼罩,168元兩雙襪子。
價格貴得令人咋舌。
但是,根據爆料,這些産品使用的布料很廉價。
一件浴袍成本價在60元左右。
就算加上包裝設計、品牌授權,市場價最高不超過300元。
但歐陽娜娜品牌卻将其定價為988元。
還不包郵。
得購滿999元才包郵。
不少網友直呼這是“割韭菜”。
不可否認冠以“明星”頭銜,确實會給品牌帶來增益效果。
以此讓産品的價格水漲船高。
但“天價浴袍”還是太離譜了。
一件産品因為冠了明星的頭銜,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漫天要價?
我們不禁要思考:
消費者究竟是為需要的産品買單,還是被所謂的明星效應所綁架?
這種利用“明星”頭銜哄擡價格擾亂市場的行為。
何嘗不是一種病态。
那麼,究竟是誰在背後助推明星的“畸形盈利觀”?
一、内娛超高的追星成本
其實歐陽娜娜的“天價浴袍”隻是内娛追星的冰山一角。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韓娛追星,内娛追星星。”
意思就是,相比别的國家,在内娛追星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
從最直觀的演唱會票價上,就明顯可以感受到差距。
今年IU在首爾舉辦演唱會。
三個多小時裡,IU唱了25首爆曲,每一首都重新編曲。
整場表演形式多樣,還有類似舞台劇的呈現。
不僅如此,演唱會現場的每個凳子上都放了坐墊。
這是IU的媽媽親自為粉絲們準備的。
IU甚至安排了乘坐粉紅熱氣球繞場飛演唱歌曲。
就算坐在山頂都聽得見。
還有煙花秀可以欣賞。
而這場演唱會的票價最便宜的497元。
最貴的VIP票才829元。
不是說瞧不起829元,主要這确實是值回票價的一場演唱會。
而且相比内娛來說真是太便宜了。
今年,成都仙人掌音樂節的票價就引發了群嘲。
最低票價也要999元。
注意,這還不是演唱會,是音樂節。
音樂節的硬件設備怎麼說也不可能比演唱會的好吧?
IU作為韓國一線女星,演唱會的最高票價都買不到這場音樂節的最低的一張票。
離譜得沒邊兒了。
不僅如此,内娛某些明星真是薅粉絲羊毛的一把好手。
比如參加過《偶像練習生》《創造營2021》的陸定昊。
在節目結束後沒成團出道,也沒什麼名氣。
他隻是十八線藝人,業務能力也一般。
但是他居然敢把生日見面會門票定價為498元。
甚至還在直播裡大言不慚地讓粉絲别挑三揀四。
說他“又能唱歌又能演戲又能發瘋”,稱自己全能,498元一張的生日會門票很劃算。
别看這位說的瘋話正常人無法理解。
但其實類似的事情在内娛屢見不鮮。
時代峰峻的李飛曾采取競拍的方式,售賣時代少年團的打歌舞台入場券。
數量不限,價格不限。
誰的錢多誰就能獲得門票。
可以看到,榜單上的價錢已經漲到了兩萬以上。
好家夥,這不就是官方“黃牛”嗎?
更何況這些藝人的業務能力也根本不值這個票價。
而粉絲卻在不斷地被這種高昂的追星成本PUA。
慢慢的都覺得理所當然。
相比之下,無論是韓娛還是泰娛,對粉絲的錢包都友好太多了。
在韓國,李鐘碩開粉絲見面會入場費僅需55000韓元。
折合人民币不到300元。
還附贈周邊。
光是周邊就值回票價了。
前500名還是李鐘碩站在門口親自發的。
而這樣的粉絲見面會在韓娛屬于基本操作。
在泰娛,花盡可能少的錢買到偶像最優質的服務,這項活動則更為瘋狂。
粉絲花1萬5即可同泰國人氣明星進行四天三夜的遊玩。
這裡的錢其中包括見面會門票、住豪華酒店、陪玩迪士尼、陪逛街、陪吃飯。
要是你想讓他親自給你烤烤肉也沒問題。
不是說鼓吹明星“媚粉”的風氣。
而是在韓娛泰娛,你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藝人不是什麼很高貴的身份。
粉絲和藝人之間其實是平等關系。
反觀内娛呢?
藝人被捧得高高在上,粉絲的地位則低到塵埃。
得不償失。
二、内娛的這顆毒瘤,正在野蠻生長任何東西隻要貼上明星的标簽,就會身價翻上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原因
一件普通的白色浴袍,貼上歐陽娜娜的标簽,價格就跟坐了火箭似的。
内娛好像一直有這樣的毒瘤存在。
管你質量怎麼樣,隻要跟明星沾邊,價格馬上“一眼萬元”。
歐陽娜娜這個隻是冰山一角,明星割韭菜的行為早已經在娛樂圈泛濫。
張鐵林劉曉慶高調賣字,一字千金,
王嘉爾一個燭台也敢賣2萬4,
更離譜的是張庭事件的爆發,更是讓人看到明星給韭菜的行為完全不設下限。
為什麼他們敢這樣定價?
又是為什麼有人源源不斷地在為其買單?
首先,這跟内娛的文化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這幾年,受到多方面影響,内娛的産業鍊屬于是供不應求的狀态。
一方面人們的娛樂需求成幾何倍增長。
另一方面,内娛的娛樂産業又是被卡得最嚴的。
要應對層層審核,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好的作品很難出頭,甚至是“胎死腹中”。
數量跟不上,價格自然就開始瘋漲喽。
同時,國外文娛逐漸頹勢也為這種風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電影院一年到頭看不到幾部外國電影。
今年11月中旬才上映的的影院“救世主”《名偵探柯南》劇場版。
4月份就已經在日本上線了。
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依然在人們的報複性消費下橫掃賀歲檔。
拿下超過一億的票房。
另外,由于韓娛這幾年在國内的影響力大幅度降低,也算是為“國産”鋪平了道路。
隻不過,這路被太多資本裹挾了。
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消費群體,成為了“撈金”最好的渠道。
造成的結果就是:再貴,都有人買單。
其次,就是藝人本身的身價越來越高。
大家知道明星代言的“天價商品”,是資本運作下的結果。
但其實明星本身也是一種被運作的“商品”。
在各大經紀公司的操作下,明星越來越“貴”。
當明星的身價動辄幾百上千萬的時候,壓力就來到了邀請明星的主辦方身上。
主辦方呢,隻能對下進行盤剝。
承擔壓力的就隻能是消費者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内娛畸形的“飯圈文化”。
明星團隊不停地“造神”。
不斷推出光鮮亮麗的新形象。
營銷号、站姐大v、後援會,聯合起來鼓吹粉絲為偶像花錢。
“愛他就為他花錢。”
“他這麼努力,粉絲怎麼能拖後腿?”
這類話術層出不窮。
甚至還出現了“道德綁架”的情況。
說買105張專輯也就是一支口紅的事,不要拿學生的身份做借口等等。
圈外人覺得瞠目結舌的舉動,在某些畸形的“飯圈”中卻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久而久之,粉絲習慣了花錢追星。
好像不為偶像花錢就是一種錯誤。
當所有人都被這樣的思想“綁架”,明星文化就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天價商品”。
三、内娛部分明星一邊擺爛,一邊高貴,是合理的嗎?
在各式各樣的内娛“割韭菜”大行動的背後,隐藏了一個深刻的命題:
“粉絲所付出的極高經濟代價,是否能得到等價的回報?”
當“星”的品質很爛,追星卻依然被鼓吹為“奢侈品”,這合理嗎?
近幾年,人們逐漸發現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内娛真的太擺爛了。
流量和實力成為了兩個完全對立的名詞。
隻需要擺出美麗的皮囊。
參加各種雜志街拍,增加營銷和曝光度,就能拿錢拿到手軟。
那還需要什麼實力呢?
内娛的資本急于“造星”,急于撈錢。
而大大小小的明星們也跟着急功近利,心浮氣躁。
他們隻有在影視劇裡演打戲的時候會放慢速度。
粉絲最想看到的業務呢?
這些工作擺爛,卻具有極強自我個性的“偶像”們,真的配得上如此高昂的“價位”嗎?
給18線小糊星丁澤仁花了300萬的站姐,得到的是什麼?
得到是親眼目睹偶像私生活混亂,以及事業上的懈怠。
還有偶像以死相逼的威脅。
最後,他還聲稱“一切交由警方處理”。
意思是要送他口中“唯一的姐”入獄。
從業務能力到品行私德,全都爛得一塌糊塗。
300萬,追到的就是這麼一個“星”。
當你覺得這種人已經是内娛最壞的範例了,内娛的塌房明星們又紛紛出來打你的臉。
事業上擺爛都算輕的,不犯法已經是“燒高香”。
最近内娛最大的塌房事件,應該就是吳亦凡入獄。
他因違法犯罪被判13年附加驅逐出境。
但在他的罪行被曝光之前,他在内娛的地位是什麼樣的呢?
兩個字,頂流。
各種世界頂級奢侈品的代言加身。
在罪行被曝光的時候,與他解約的品牌有14個之多。
參加綜藝節目,他是導師。
演電影,他都是男主。
搭檔的主演是劉亦菲。
後來還能和周星馳合作《西遊伏妖篇》。
但吳亦凡的代表作有什麼?
除了《大碗寬面》以外,他幾乎都拿不出别的出圈的作品。
但他糟糕的演技确實挺出圈的。
在這種情況下,吳亦凡依然是頂流。
依然是“時尚圈的寵兒”。
他身上的經濟價值以“億”的單位計算。
可他給自己定位是演員和歌手。
如果不是犯事被抓,他還能輕輕松松在内娛頂流的位置逍遙多久?
這邊是内娛不停塌房的“輝煌戰績”。
另一邊,又是内娛猶如皇室貴族般的高高在上的态度。
吳謹言參加商演,帶30個保镖。
嗚嗚泱泱一大群人,把商場堵得水洩不通。
在因為主演《延禧攻略》爆火之後,央視六套曾約她進行一次采訪。
結果吳謹言卻不溝通臨時換場地,還要求工作人員支付場地費用。
之後,央視網也點名批評吳謹言。
質問她是“入戲太深還是藝德不夠?”
這耍大牌耍到央視面前也是内娛獨一份了。
但是,“耍大牌”的僅僅是明星自己嗎?
非也。
内娛部分明星的“貴族毛病”,體現在方方面面。
一般來說,劇組實景拍戲清場不是什麼稀罕事。
為了避免劇透,保障拍攝環境的安靜,以及安全。
這樣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因為拍戲而封路,并且影響到了當地居民正常的出行。
性質就不一樣了。
今年,《偷偷藏不住》劇組因為在學校砸了學生的無人機被曝光。
一開始,劇方還嘴硬辯稱無人機是撞牆墜毀的。
直到當事人放出無人機拍攝視頻。
證實了确實是劇組人員拿石頭砸的。
而該無人機出現的地段并不是拍攝地。
甚至當時還不是拍攝時間。
事情在網上瘋狂發酵,還牽扯出了該劇組其它“罪行”。
比如為了拍攝封路,影響到學生正常出行。
學生為了回宿舍隻能選擇繞遠路。
沒收學生内存卡,限制其出入自由。
路過還要查學生證。
學生跑步路過,卻被劇組人員拿激光筆照射眼睛,強行驅趕。
不知道的以為是在實行什麼頂級機密行動。
這種嚴防死守,劇組隻能拿出一個理由來辯解:
防止代拍。
我們能夠理解劇組不希望有“代拍”影響到他們的工作。
但是劇組是否又能理解普通人隻是“路過”?
這種霸道、嚴苛、要求所有人為他們讓路的态度,是多麼的傲慢啊?
誠然,明星作為“代言人”,他們的言行舉止都被放在聚光燈下被審判着。
但擁有的光環的,不僅僅是明星。
利用明星光環大行其道影響日常生活,卻能把自己藏得嚴嚴實實的這些人。
又該由誰去“審判”?
四、結語
在這樣一個擺爛的大環境裡,内娛從明星到影視作品,紛紛躺平走下坡路。
我們能感受到的是娛樂行業的市場疲态越來越明顯。
内娛唯一内卷的地方,是付出最多的粉絲。
不僅要被明星團隊的話術PUA,忙前忙後做數據打投沖銷量。
跑到各個平台巡邏廣場、反黑控評。
還很難得到明星或是其團隊的尊重。
甚至對偶像的底線一降再降。
粉絲在這“卷生卷死”,偶像在那“躺等錢來”。
就算偶像躺得再平,還是有粉絲幫忙賣慘。
甚至出現了“一天10w你願意在37度的太陽下站一天嗎”的奇葩言論。
隻因其心疼偶像在37度的天氣下拍戲。
在說出這種話時,有沒有想過天底下多的是高溫作業的工人?
而這些工人一個月也才幾千。
給他們一天10w,相信他們可以站到劇組破産。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内娛整個圈子,都被浮躁迷了眼。
為什麼某些都市劇裡的“窮人”劇情總是很離譜。
因為創作者脫離群衆太久了。
他們根本看不見普通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從上到下,集體擺爛。
外面又有粉絲超低下限的包容度。
一切種種,都為資本的濫竽充數提供了發育的土壤。
最後,為“爛”買單這件事,分攤到了普羅大衆身上。
身處圈外的觀衆們,也隻能無奈地呼籲一句:
内娛這些明星的毛病,真的該管管了。
青石電影|派派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内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