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被譽為“中國眼鏡之鄉”,很多眼鏡都是從這裡生産批發的,從一個小攤位逐漸發展成 一個完整産業鍊,那麼,丹陽是怎麼成為眼鏡之都的?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全世界每兩副眼鏡中,就有一副就來自丹陽。丹陽的常住人口不到百萬人,卻有着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從業人員超5萬人。産品涵蓋眼鏡産業各個領域,每年産鏡片近3億副。
上世紀60年代,一群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來到丹陽,因不會幹農活,索性開起了眼鏡攤。當時市面上眼鏡貨源很少,除了上海,丹陽便是全國唯一一個眼鏡生産地。
改革開放後,溫州人發現了丹陽的眼鏡,嗅到了商機的味道,通過鐵路,溫州商人們将丹陽眼鏡大量銷往上海、南京、北京甚至海外。而為了方便批發商來丹陽取貨,丹陽人開始在火車站旁擺起了攤。
1986年,丹陽政府看到機會,決定扶持眼鏡行業,建立起全國最早專門用于眼鏡交易的“華陽眼鏡市場”和“雲陽眼鏡市場”,雖然最早的”華陽眼鏡市場”隻有27間門市,不到70個攤位,但是誰也沒想到,這座毫不起眼的"華陽眼鏡市場〞,竟然能在一年内幹出150多萬元的效益。
之後,野蠻生長的“丹陽眼鏡”慢慢走上了轉型之路,他們花錢聘請國外專家駐廠指導,學習樹脂鏡片等前沿技術,不斷磨練自己的門道。丹陽眼鏡協會每年也會牽頭組織國際眼鏡博覽會,打開市場,不斷吸引國際客商來丹陽采購。
每年産鏡片近3億副,從一個民間自發小攤位,一步步締造了中國眼鏡的産銷神話,不僅拉動蘇南小城GDP直線崛起,更是所有中國傳統制造業發展的縮影。
丹陽是世界最大的鏡片生産基地,素有“中國眼鏡之鄉”美謄。丹陽眼鏡城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近四十年來,這裡形成了眼鏡行業從設計、生産到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産業鍊,成為了國内知名的眼鏡銷售市場。
如今該市場已不隻是進行眼鏡交易,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具特色的輕工業休閑類旅遊景區之一。丹陽,被譽為“中國眼鏡之都”,年産眼鏡架1億多副,占全國總量的1/3;光學玻璃及樹脂鏡片3.2億副,占全國總量的75%,世界總量的50%,是世界最大鏡片生産基地、亞洲最大眼鏡産品集散地和中國眼鏡生産基地。眼鏡已成為丹陽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