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我們所熟知的一種自然災害,那麼地震一般是在什麼時候是發生的比較多的呢?地震發生于什麼季節?跟着小編一起看看。
明确答複,地震災害與季節無關現代科學對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釋:
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
引發地震的成因有很多,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人工地震等。籠統地說某個季節多發地震是不科學的,隻是某些季節氣候特征如暴雨,或是滑坡等可能會誘發地震。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産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闆塊與闆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闆塊邊沿及闆塊内部産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于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别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着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着地震的動向。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所謂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對于地震,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而不是預測地震。
9月21日14時45分在河南鄭州市新密市發生3.0級地震(疑似塌陷),震中位于北緯34.53度,東經113.50度。
震中5公裡範圍内平均海拔約237米。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内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2次,最大地震是2021年4月8日在山西臨汾市洪洞縣發生的3.1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254公裡),曆史地震分布如圖。
1、水異常: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
2、生物異常:伴随地震而産生的物理、化學變化,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的反應。
3、氣象異常:地震之前,氣象也常常出現反常。主要有震前悶熱,人焦灼煩躁,久旱不雨或陰雨綿綿,黃霧四散,日光晦暗,怪風狂起,六月冰雹(飛雪)等等。
4、地動異常:地震前地面出現的晃動,科學上将他稱為前震(foreshock)。
5、地氣異常:地震前來自地下的霧氣,又稱地氣霧或地霧。常在震前幾天至幾分鐘内出現,常伴随怪味,有時伴有聲響或帶有高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