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有句經典名言:“宇宙的盡頭是鐵嶺。”
但她絕對沒想到——
盡頭的盡頭是黑洞。
啥黑洞?
一群東北銀的名場面黑洞!
默契考驗,宋小寶五位成員接力畫圖,畫出送道具女孩的樣貌,然後讓李雪琴拿圖找人。
動筆前,哥幾個自信三連:
記憶大師,隐藏畫手,信我靠譜。
動筆後,不對勁了!
笑容逐漸消失,有絲分裂成五臉懵逼:
互相之間不斷自行輸出吐槽彈幕:
最後嘔心佳作一公開,你們自己細品吧——
作品名:《稀碎》
甚至害怕李雪琴找錯性别,他們還特意标注上“女孩”。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你們也知道自己畫出來的是魔鬼啊?!
打開新一期《象牙山愛逗團》,收獲新的内傷。
嗯呐,被他們笑出來的!
全國首檔全喜劇人班底的城市旅遊真人秀。
宋小寶、宋曉峰、文松、楊樹林、田娃、周雲鵬,六人每期一個城市進行“主題團建”。
點開節目之前,我不厚道地笑了:
旅行節目嘛,這幾年看多了,還能再次玩出圈?
況且六個成員年齡加起來200多歲,流量?顔值?時尚?一個不占,這團能靠譜?
結果出乎意料——不僅被驚喜被笑到,一期不落追到最新一期,還成功讓我粉上了一群“寶藏愛逗”。
圈粉,他們是認(必)真(須)滴。
此愛逗非彼愛豆
乍看團名,又玩諧音梗?
但事實上,此“愛逗”非彼愛豆。
一字之差,點破的是兩者最本質的不同——
他們自帶搞笑buff卻毫無偶像包袱。
當然各自的擔當還是要先認領下:能力擔當宋小寶、湊數擔當宋曉峰、門面擔當文松、智慧擔當楊樹林、團寵擔當田娃、搞笑擔當周雲鵬。
至于靠不靠譜,诶就是逗你玩。
而節目裡,他們大型圈粉的方式也在于一個“逗”。
先聽聲兒——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東北人開口說東北話。全方位立體式環繞的魔性口音把人笑瘋不說,關鍵一開口,個個都是AKA行走的人間爆梗機。
前有被節目組挖坑,遇上自己老婆扮演NPC的宋曉峰。
一張嘴,藝能感直接拉滿:
“他媳婦是我前女友。”
論演員的自我修養,就是為了演戲把老婆也豁出去!
哥,趕緊準備搓衣闆吧。
後有塗防曬霜,愣是塗出一副白手套的宋小寶。
美白事業慘遭滑鐵盧。
最新播出的第九期,爆梗的好笑程度又雙叒增加了!“愛逗團”重回最初的起點象牙山,和飛行嘉賓小沈陽、李雪琴現實碰撞。
下車環節,要求成員依次下車,前一位猜後一位會用哪隻腳落地,全員猜對任務才算成功。
目的是考驗默契,難點是車上的人并不知道規則。
然而李雪琴目睹完前兩人(宋曉峰、宋小寶)的行為,一秒get規則,身後的哥哥們一臉恍然大明白。
記住他們的表情:哦~真相了。
結果都科普到這份上了,再加其他隊員的神助攻,他們竟然還能——
一錯:
再錯:
錯上加錯:
要命,你們到底無條件信仰學霸信仰了個啥?!
離譜程度直逼李雪琴送出金句:“你這開卷考試都答不上來啊!”
不過,輪到李雪琴被淘汰,金句變了:
“我完全就是靠智商,但他們确實是靠默契。”
愛逗團:雪琴呐雪琴,你咋這“凡”人呢!
再看場面——
兄弟之間最帶感的設定是什麼?
相愛相殺,見招拆招。
這期文松和楊樹林就把我笑懵了,兩人和小沈陽、田娃挑戰默契拿拿樂。
顯然,在經曆完前兩輪任務後他們學精明了,互相說好不管三七二十幾就挑最乍眼的。
你以為說好“OK兄嘚,NO趴笨!”就真的穩了?
對不起,腦回路不同不相為謀。
一個拿了快闆因為聲音最響,一個拿了扇子因為顔色最多,誰也說服不了誰,可把文松急壞了,直接放話:我賭另兩人一定拿扇子,否則我當場斷臂!
上一秒多嚣張,下一秒打臉就有多疼!
全場除了他自己,無人care扇子。
小樣,懵圈了吧?
你的松已下線:人間不值得。
有時候,名場面是和路人碰撞出的,一不小心就是社死現場。
這邊,拜把子認兄弟輩分亂套,開口唱歌直接缺氧。
那邊,放風筝失敗裝自閉,眼看着遠處大爺越走越近,關切地伸出右手……
火速收回自己的風筝線,不帶一絲停留。
哥聽我的,換個星球生活吧!
舉手投足間都是幽默,哪裡還需要什麼劇本。
要說最天然的笑點生産,還是源于“愛逗團”之間,既有團魂又敢于表達自我的率真。
一緻對外時,兄弟間抱團有愛;拼起遊戲來,又使着勁兒給對方挖坑。
放得開,反套路,夠直接,這群愛逗湊在一起反倒是“非常好笑”了。
真誠是寶藏密碼
喜劇人自帶的“幽默細菌”,總是猝不及防戳到人笑點。
但“愛逗團”一路南下,做到持續輸出快樂,絕不單靠搞笑這麼簡單。
這麼多期看完,我總覺得——
他們擁有一顆希望帶給别人快樂的真誠之心。
這份真誠,一是源于他們本就是草根出身,親民體質max。
從底層一路吃苦摸爬滾至今,他們深知快樂不易,也懂得如何用快樂面對困難。
比如楊樹林和田娃,化身美食記者探訪小吃街,買份臭豆腐恨不得和人唠上一宿。
唠開心了,店主少收自己兩塊錢,那怎麼行?
小聰明勁上來,還不趕緊幫着人家吆喝兩下子招攬生意。
旁邊的小哥哥聽了都偷着樂
又比如,他們在重慶做菜當廚神,帶着做好的菜品上街送溫暖,比賽誰先光盤。
唯獨宋曉峰遊離規則之外,一心召集來當地的棒棒軍大隊,和他們主動攀談,贊揚他們的平凡又偉大。
就算拿了倒數第一也心滿意足。
真誠,反而成了最高級的反套路。
也正因容易共情,他們能更好地感知現實,因地制宜讓氛圍火熱起來。
每期體驗各個城市不同的職業設定,看似是他們走進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在一次次堅固初心?
特别是這一期,愛逗團經曆層層默契考驗,最終一起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在這過程中,他們也把自己的内心故事一點點講述給觀衆。
文松回憶起自己二十歲前每天烙餅讨生活的日子,但也是那段最低谷的經曆,讓他從此面對任何事都沒在怕。
“林娃組合”不約而同地回到曾一起住過的小區,在門口相遇時,兩人激動抱了一下,眼眶禁不住濕潤起來。
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幕——
宋小寶在出租上和司機聊天, 不僅梗一個接一個,還火速在司機群裡與大家打成一片,為他們加油打氣。
自然不做作,毫無距離感。
想起他說過的一句話:“東北喜劇精髓和特色是來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狀态。“
有了真誠,小聰明也能變成大智慧,小人物也能傳遞大能量。
這恰恰是“愛逗團”讓人一點點入坑,最後徹底陷進去的魅力。
不受限的喜劇人
六人身為“寶藏愛逗”,沒有顔值但有顔藝,沒有流量卻貴在真實。
除此之外,他們還帶來新鮮感:
打破了我們對東北喜劇人的刻闆印象。
以往提起東北喜劇,關聯起的元素多是小品、扮醜、二人轉、《鄉村愛情》、《歡樂喜劇人》。
因為在舞台上不斷重複同一個人設,表演着差不多的段子,東北喜劇人的形象似乎鎖死在了固定模式裡。
無論是“皇上獨寵我一人”的咖妃宋小寶。
“此情此景我想吟詩一首”的詩瘋宋曉峰。
還是張嘴就暴露“賤萌”體質的文松。
雖然成功招笑,但時間一久難免被打上隻會“扮醜搞怪”的标簽。
而在《象牙山愛逗團》裡,他們變得不一樣。
第一期開頭,宋小寶說過:
想讓觀衆挖掘他們更可愛的一面,也想沖破喜劇節目的瓶頸,讓東北文化去破圈去融合。
走出舞台,回饋生活。
他們做到了,而且做得還挺好。
一方面,跳出競技舞台的條條框框,拓寬了喜劇綜藝的形式。
每期結尾,他們會把在每座城市中感受到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創作呈現,期期不一樣,但都很炸眼。
第一期,在上海用T台走秀來表達真正的時尚态度。
楊樹林配樂的一曲唢呐版《Dance Monkey》,民族的才是最時尚的。
第二期,在《1818黃金眼》用新聞播報來展現社會民生。
第三期,在三亞用兒童劇來呼籲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他們玩得開、接地氣,還原喜劇人最真實的日常。
哪怕是聚衆做飯,也能上演“啥時候開飯?馬上“的無限循環戲碼。
這不就是我每日坐等投喂,大喊三百遍“媽我餓了”的生活嘛!
發現沒?
節目讓人重新認識了東北喜劇人、看到了喜劇人轉型的一種可能——
東北喜劇人不隻剩下“好笑”的标簽,喜劇也不隻依賴于劇本、舞台。
他們的存在是一種有情懷的文化,一種積極的生活态度。
隻有不受限,才能讓快樂無限。
以至于每看完一期都忍不住好奇:
這群“寶藏愛逗”下次還能造什麼梗,有哪些名場面?
不瞞你說,刷完下期收官預告,我又樂了哈哈哈哈哈——
大型彙報演出,這是要原地出道?
而且确認過陣容,是讓人期待的樣子。
除了“愛逗團”全員到場,還有自帶東北喜劇細胞的小沈陽、林更新;真·選秀賽道出生的陳思健、十七;黑撒樂隊、《鄉愛》劇組……
到底能有多少驚喜,給我拿來吧你!
搞笑,真誠,不受限。
沒有流量大咖,不靠炒作刷臉,就是純純的六個東北歡樂喜劇人,就是奔着讓觀衆開懷大笑來的!
沖着這份對喜劇最純粹的尊重,節目中的六位成員,值得成為我今夏要追的“寶藏愛逗”。
不管快不快樂,都試着點開《象牙山愛逗團》吧。
相信你看完後會和我一樣,一邊哈哈大笑一邊被他們圈粉。
想看的戳優酷獨播,每周六中午12點更新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