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點評大賞#
《奇葩說》請來了“鐵嶺石油公主”張踩玲,“不打針不吃藥,坐這兒就是跟你唠。”這位有兒有女的“石油公主”,憑借唠嗑橫空出道,這和溫婉優雅的中國傳統女性角色定位,差的豈止千裡萬裡啊?
不管别人怎樣看,反正我最喜歡她吐槽大胖媳婦兒、吐槽外國婆婆的那些段子,歸根結底,喜歡她那種“混不吝”的快樂主婦樣子。
——不一定是老娘最美,但是一定是家裡最可愛的那個存在,總是很歡騰,很達觀,總能給自己的家庭帶來正向的情緒價值,并且自己也樂在其中。
這才是現代媳婦兒的努力方向,而非一結婚就奔着廚房去,就奔着賢惠去,然後在背地裡幽幽怨怨,糾結委屈。
張踩玲已經很嚣張的告訴你來,結了婚的女人,有比做飯更重要的事兒呢。
越來越多的妻子不會做飯
“上得廳堂、入得廚房”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心中好妻子的标準。以前,一提誰家媳婦兒不會做飯,那簡直就是不能要的意思,日子過不下去啊。
可現在不是。
比如,小娜就是個不喜歡做飯的家庭主婦,勉強做出了的味道也不咋樣。一直到結婚生了小孩之後,也僅僅是學會了蒸米飯、煎牛排這樣的基礎款。
不過,她本人并不以為意。做飯嘛,不就是家庭分工的一種嗎?我不會做飯,我可以做别的,收拾屋、洗衣服、照顧孩子和老人,哪一件都重要,都需要耗費精力去完成,都是對家庭做貢獻。
至于婆婆和親媽的唠叨,她也不以為意,甚至把很會做飯的她們,作為自己人生的反面教材。
小娜的婆婆,身體比較柔弱,但自诩是賢妻良母,總是說:“當年我為了照顧這個家,十年沒去過百貨大樓,十五年沒進過公園大門!”結果,婆婆得了嚴重的更年期,40多歲就辦理了病退。到現在,說起自己的付出,就委屈的淚水漣漣,總是讓家人感到歉疚。
小娜的娘家媽媽,身體倒是強健,堅信人的價值體現在勞動上,總是一刻不閑地忙碌着。但是,她因為自己的付出,理所當然地認為擁有對老公孩子的控制權,一切行動都要聽她指揮。家變成了專制牢籠,哪有溫馨可言。
這兩種模式,小娜都不喜歡。相比于做飯,她更看重的是家庭中,夫妻責任共擔帶來的平衡和和諧。
現代家庭的分工早就在悄悄改變
現在的時代對于女性來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糾結的時代。女性進入職場,雙薪家庭成為社會上的趨勢,媳婦兒是否會做飯,已經變得不是很重要了,因為她們不隻是“家務管理者”,也開始扮演“經濟來源者”,為家庭的經濟收入和長遠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都說,一個女人能左右一個家庭的三代,她能夠決定父母晚年的幸福,能左右兒女的童年快樂,也會影響隔代人的未來。
那麼,她們憑的是什麼?
就是文化底蘊、思想認知、學習接受能力和行動力。孟母三遷、嶽母刺字,說的都是卓越女性的影響力。張踩玲不也說了嗎:“想讓孩子浸泡在邏輯、智慧、辯論的羊水裡”“當了媽媽也要追求自我”。
吃飽穿暖也不再是排序最靠前的事情了。哪怕僅僅是帶孩子這一項,也是一項難度頗高的綜合考驗。做媽媽的除了要關注孩子身體健康之外,還要全方位緊盯孩子的養成教育、知識的獲得、價值觀的培養,健康人格的形成。你以為會做飯就算是合格的寶媽了嗎?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就發現,人群中人格健康的比例不足三千分之一。而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其中,其中父母的心态,特别是媽媽的個人心态至關重要。
所以說,每一個陪寫作業的老母親,不得都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啊。那麼,媳婦兒都這麼拼了,爸爸們做做飯,還有啥可抱怨的,那起碼也算是對老婆的體貼,對家庭應有的貢獻吧。
比做飯更重要的是情緒
好的情緒千金難買。
如果一個主婦,每天情緒波動巨大,不是朝着家人大喊大叫,就是自己哭哭啼啼,哪怕她幹再多的活,也不能給家人帶來幸福和安甯。
你說,家是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可靠的庇護。可有的人,一生都在逃離親人套在自己身上的沉重枷鎖。
“悅己者方能度人”,隻有擯棄付出型人格,活出自我,才是成年女性應有的自覺。
如果可以,就做《奇葩說》裡的傅首爾、張彩玲那樣的快樂主婦吧!
每天把積極的愉悅情緒傳遞給家人,盡最大努力為家人提供良好的情緒價值。和老公攜手共進,責任共擔,既不要過度的單向付出,又不放棄自己的責任。用穩定良好的情緒,為孩子打造一個參與度、自由度更高的世界。
就像不會做飯的小娜,因為始終保持自身獨立和開朗,也收到了正向的情緒回饋。不管是婆家、娘家,隻要有她,就是一片歡聲笑語,她成了幾個家庭的共同團寵。
那麼,問題來了,張踩玲會不會做飯呢?會嗎?不會嗎?有人關心嗎?
會做,就是家人的福氣,不會,那就别的家庭成員來做。
兩會期間,央視《兩會你我他》《相對論》等節目邀請張踩玲談視頻創業與中西文化交流。你看這家庭婦女當的,多高大上啊。
願你也和她們一樣,在家庭中,擁有強大的能量和穩定的情緒閥值,不斷發現自我生命的存在感和滿足感。
因為,這,才是這快節奏生活中,對家人最大的關愛和貢獻。
“東北的丫頭,蔑視脆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