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即一貫錢(1吊錢)=1000個銅錢,在宋代及宋代以後,因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錢為百(《宋史》卷180食貨志),即一貫錢僅為770個銅錢。清代後期的北京還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貫錢實際上隻有300個銅錢了。
2、中國古币大部分為方孔圓錢,為攜帶方便,一般都用繩索串起來。“貫”的原意就是穿錢用的繩索。魏晉南北朝時期,銅錢的流通單位開始以“文”計算,一個小銅錢稱一文,1000個銅錢串在一起則稱為一貫錢。這種計數方法一直延續到宋朝初年。後來,由于銅、鐵錢并行,以及折二、刍十型等錢币的出現,宋代一度把一貫錢定為770文。清代一貫錢又稱為一吊錢,開始規定“一吊千錢,半吊五百”。清代後期的北京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吊(貫)錢實際上隻有300文錢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