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
于謙少年立志,十二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于他的相貌,說:“這是将來救世的宰相呀。”十二歲時于謙即寫下明志詩《石灰吟》。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為進士。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随宣宗朱瞻基親征。授禦史,後官至兵部侍郎。
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舉侵犯邊疆,宦官王振建議英宗親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京師震動。皇弟郕王朱祁钰監國,将于謙擢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向南遷都避敵,于謙挺身而出,駁斥了各種投降主義的論調,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持保衛北京,繼續抗敵。九月郕王即帝位,為明代宗。十月,也先挾持英宗破紫荊關威脅京師,于謙分遣諸将列陣九門迎敵,并親自督戰,擊斃也先弟孛羅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請求議和,同意歸還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宮,稱上皇。當時閩浙有葉宗留、鄧茂七,廣東有黃肅養分别叛亂,湖廣、廣西、貴州等地均有少數民族作亂,都被于謙平定。
景泰八年,将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景帝病重,發兵擁立英宗複辟。英宗複位後,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于謙制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都禦史蕭維祯審理案件,判定于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英宗以于謙對國家有功,不忍心殺他,徐有貞奏道: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遂以意欲謀逆罪處死,其子于冕充軍,發戍山西龍門,其妻張氏發戍山海關。《明史》載于謙“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沒時家無馀資。錦衣衛發現于謙的正屋大鎖牢牢鎖著,裡面放著皇帝禦賜的蟒衣、劍器,看了也忍不住落淚。成化年間,其子于冕獲赦,上疏為父平反,明憲宗親自審理,弘治二年(1489年),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谥“肅愍”。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賜祠于其墓曰“旌功”。萬曆年間,明神宗改谥号“忠肅”。留有《于忠肅集》。後世尊于謙為民族英雄。
2、 明代于謙的詩有哪些:
(1)《詠石灰》 年代:明 作者: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2)《嶽忠武王祠》 年代:明 作者:于謙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阙遠嵯峨。
中興諸将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
如何一别朱仙鎮,不見将軍奏凱歌。
(3)《荒村》 年代:明 作者:于謙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4)《除夜宿太原寒甚》 年代:明 作者:于謙
寄語天涯客,
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
隻在屋東頭。
(5)《詠煤炭》年代:明 作者: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彜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