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我國,二十四節氣對人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個不僅關乎生産,也關系生活。每一個節氣有着豐富的内涵,那麼,節氣雨水是什麼意思?雨水節氣農事諺語有哪些?
節氣雨水是什麼意思
節氣雨水的意思是代表了降雨,一般到了雨水節氣,降雨量會明顯增加,也是一個洪澇災害最多的節氣,進入雨水節氣,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時間為每年陽曆的2月18-20日其中的一天。
古代将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雨水正處在數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歸。雨水相關民俗主要有“補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所以,适度的雨量對于農作物來說是很好的,有利于它們的增長,也是農耕文化的很好反映。
雨水節氣農事諺語
“雨水”雨增溫度升,華北大地漸解凍。
抓緊劃鋤冬小麥,化一層來鋤一層。
大麥葵花和蓖麻,頂淩播種産量豐。
黃河來水快蓄灌,莫待斷流澆不成,
河水井水雙配套,水到用時有保證。
春田肥料早運上,耙耢保墒不容停。
大搞棉花營養缽,适時早播還省種。
地瓜育苗早打譜,抓緊盤炕和挖坑。
果園認真來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
牛驢騾馬要加料,春耕春種如虎猛。
養魚宜用廢棄地,燒完磚瓦挖魚坑,
結合積肥整魚塘,塘深地壯魚糧增,
水深才能養大魚,上中下部魚三層。
為什麼說春雨貴如油
雖然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小節氣”,既不屬于“四立”“二分”“二至”這些“大節氣”,也不能與“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相提并論,但其重要性卻不容小觑。雨水與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體現了農業社會人們對氣候的觀察。
中國是農耕社會,農業生産“靠天吃飯”,因此雨水節氣對于農事非常重要。立春之後,天氣轉暖,東南季風吹向陸地。來自太平洋的暖流帶來了農作物生長最需要的雨水。風調雨順,春雨充足的氣候,會帶來一年的好收成,湖北農諺有“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立春要晴,雨水要淋”的說法。然而在很多時候,春雨來得并不及時,春旱現象時常發生。春旱對春耕、春種十分不利,“雨水無水多春旱”“雨水不落,下秧無着”“春雨貴如油”……不管在南方還是北方,春耕都需要雨水的滋潤,因此人們在立春之後也會格外期盼雨水的到來。
雨水時節也有着許多與農事相關的習俗。雨水節氣在南方被稱為“可耕之候”。雖然雨水前後氣溫仍然較低,但土質已經開始松軟,人們要在這個時候翻耕農田,做春種的準備。翻耕要趁早,農諺有雲:“正月耕田是黃金,二月耕田是白銀”。
另一個農事習俗是“撈河泥”,即把河塘和湖塘裡的泥撈上來,用作田間的肥料。蕭放介紹說,撈河泥可以駕船,農人站在船頭,用竹竿套着網兜探到水底,将淤泥撈上來,裝滿船,再運到田邊。不撐船的話,也可以拿舴盆在水裡撈。舴盆在舊時的江南很常見,長七八尺、寬四五尺,橢圓形,盆沿外邊有一個鐵環,可以用來在水中固定。還有個釘耙,好像淺口的簸箕,以七根帶彎的鐵釺由鐵條串成一體,其間又有縫隙用來滲水。釘耙有根青翠的竹把杆,農人按着水深截成稱手的長度,在水裡上上下下地撈。撈上來的淤泥都是極好的肥料,農諺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描述的就是人們挖河泥做肥料的景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