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自動化吸附裝置原理

自動化吸附裝置原理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12 22:58:07

自動化吸附裝置原理(從吸附器到)1

這是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刷臉門鎖(2019年11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新華社深圳10月14日電 題:從“吸附器”到“發動機”——深圳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

新華社記者周科

今年9月,一款全新的康複機器人上市,吸引了公衆的目光。

“公司數十名研發人員經過3年集中攻關,成功推出這款專門針對中風偏癱患者的下肢外骨骼康複訓練機器人。”深圳市丞輝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高輝說。

記者看到,這款康複機器人外形像一條柔軟輕便的褲子,當偵測到患者的運動意圖時,機器人便通過智能程序輔助腿部進行運動,刺激病人“短路”的大腦神經重新搭建,逐步恢複腿部的行走功能。

成立于2017年的丞輝威世,是一家專注于下肢康複訓練機器人領域的高科技企業,3年來公司已獲授權及正在申請的核心專利超過170項。

在深圳,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俯拾即是。

從“三來一補”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趨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再到“無中生有”的源頭創新,40年來,深圳在科研前沿領域迎頭趕上,走出了一條由市場終端向上遊産業鍊遞進的逆向創新之路。

作為打印行業的“領頭羊”,深圳映美控股有限公司生産的噴墨機,曾遇到噴頭墨水幹枯産生堵塞的技術難點。“為此,工程師從整個供墨、噴頭、控制等全系統進行試驗優化,通過上百次的試驗最終克服了噴墨機經常堵頭的缺陷。”映美雲打印事業部負責人黃建運說。

自動化吸附裝置原理(從吸附器到)2

深圳市丞輝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演示康複機器人(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攻關,目前映美打印機已獲得6項發明專利、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全系列産品一舉拿下300萬台的銷售量。

過去40年,深圳從學習到創新,從跟跑到并跑、領跑,迅速崛起為全球重要的科技節點城市,但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不足,也一度成為制約“巨人”成長的“阿喀琉斯之踵”。

全球招才引智、設立諾獎實驗室、建立大學城、打造大科學裝置群……近年來,深圳不斷補齊科技創新短闆,從資源的聚集地、吸附器向創新的發動機、輻射源沖擊,構建起“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産業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态鍊。

作為新型科研機構,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已從最初的5人團隊發展到今天的4000餘人規模,從早期以集成技術為主,到今天布局人工智能、腦科學、合成生物學、材料學等前沿科學領域。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說,該院逐漸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科研、教育、産業、資本“四位一體”的“微創新體系”,在産業合作、科技服務、成果孵化等探索中不斷釋放出科研力量,目前已合作孵化企業近千家,專利申請總量達9152件,累計輸出人才1.3萬人。

與此同時,随着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國家基因庫、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等國家重點科研基礎設施相繼落戶,深圳加速推進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建設。

目前,深圳已建成基礎研究機構13家、諾獎實驗室1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6家、各類創新載體2642家,成為全球高端科研資源的聚集地。

高端資源的聚集,進一步夯實自主創新能力。2019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7459件,約占全國申請量的30%,已連續16年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一。

“從黑白攝像頭到彩色攝像頭,從模拟信号到數字信号,從普清攝像頭到高清攝像頭,現在我們正在步入第四個階段——從2D攝像頭到3D攝像頭。”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源浩說,公司成立7年來,以3D結構光為起點,鍛造從芯片、算法,到系統、框架、上層應用支持的全棧技術實力,挺進結構光、雙目、面陣激光雷達等五大領域,進一步築牢3D感知“護城河”。

目前,奧比中光已申請3D傳感專利超800項,并且仍在以每兩天一項的申請速度持續增長。

截至2019年底,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有1.7萬餘家。“下一步,深圳要以科技源頭突破引領産業突破,以産業突破厚植實體經濟發展後勁,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在先行示範區建設中奠定強國之基。”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