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自從2016年列入我國藥食同源目錄以後,很快進入超市和大小批發市場,現在随意就能買枸杞。
一方面,說明曆史上稀缺的枸杞,不再像藥材那麼金貴,另一方面意味着,市場需求必然帶動枸杞種植業持續擴大。
賣上好價錢,市場的作用足夠大,不用各地倡導和鼓吹。
枸杞最大産區是青海
對于某個地方和某個農業企業來說,品質與數量,是正比關系,選對品種,适合本地氣候,枸杞長得好,一級二級果賣高價,數量又上去,質與量兩條腿都強大,想不賺錢都不行。
對于消費者和大環境來說,枸杞和其他農産品(中草藥也屬于農産品),如果越來越多,價格會下降,實用量增大,隻是企業的利潤率低了,競争加劇了。
既然枸杞成為尋常百姓消費得起的普通食品,那麼了解一些枸杞生産與消費常識,很有必要。咱不說那些雜七雜八的功效。
全國說來,枸杞産量最大的是青海省,接近10萬噸,青海枸杞的質量也高,市場上看到的個大枸杞,八成來自青海。
青海的枸杞,基本産自柴達木盆地,這裡是青藏高原降水量最低的區域,盆地周圍各縣,保持在50毫米--250毫米之間,蒸發量遠遠大于降雨量,枸杞最喜歡的就是幹燥。
柴達木日照時間長,枸杞的甜度更不用說,因此中國品質最好的枸杞産自柴達木,不是吹噓的。
枸杞最強省份是甯夏
與柴達木環境最接近的是新疆的精河縣,它位于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同樣日照時間長,四季溫差大,晝夜溫差大,是栽培枸杞的好地方。
1990年起,精河枸杞就在種植面積、總産量、出口量和有效營養含量四方面雄踞全國五大枸杞主産區之首。
道地食材,氣候條件适合枸杞生長第二梯隊的自然是甘肅和甯夏。
甘肅的枸杞集中在河西走廊,白銀、酒泉、武威、金昌、張掖5個地區,甘肅枸杞産量超過5萬噸,是全國第二。
甯夏枸杞是全國第一強,雖然産量被青海趕超,年份好壞等條件與甘肅呈現忽上忽下的趨勢,但是其枸杞深加工,品牌塑造,枸杞育種等方面,沒有人能與之匹敵。
對普通大衆來說,一提枸杞就想到甯夏,短時間内很難轉變,畢竟過去很長時間,甯夏離枸杞消費産區近,黃河水灌溉農業造就枸杞品質方面,享譽國内。
國内各産區的枸杞,在安徽和河北等藥材批發市場上,都被經銷商吆喝為“甯夏枸杞”,顯然甯夏之外的枸杞,如果不傍上“甯夏”二字,價格是高不起來的。他們的枸杞,品牌的積累非短時奏效。
河北枸杞,有點奇怪
也就是說,甘肅,甯夏和青海枸杞,站全國枸杞的90%以上,但是有一個省不能忘記,這就是河北。
河北巨鹿縣是河北最大的枸杞生産基地,1978年時,國内枸杞評選,巨鹿的枸杞品質居全國第二位,被命名為“血杞”,出口代号“01”,又被稱為“中華血杞“。
巨鹿縣也是全國著名的枸杞集散地,建有一座較大型的枸杞專業市場,并有四五千人的枸杞營銷隊伍。在1980年代,巨鹿的枸杞産量曾經達到全國的1/4.
這就怪了:邢台市一個縣,同處于華北大平原的腹地,與西北幹旱少雨等枸杞産地,很不搭界,怎麼會産枸杞呢?
各種資料互相打架,總是引用“40多年的種植曆史”?這是為什麼?
小編經過“考證”:1970年之後,我國也需要換取外彙,中藥材與農業土特産,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外貿局和進出口公司,首選的商品。
巨鹿當時出産的紅杏供應北京,金銀花,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深受青睐,外貿部門幹脆在巨鹿也種枸杞試試。
清朝末期,當時有商人從從甯夏引種發展起來,在天津一帶稱之“津枸杞”。
河北巨鹿這一帶全年降雨量500毫米,集中在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春夏之間高溫敢恨,枸杞生長良好,在暑濕季節到來前就能采摘完畢春果。
有利條件還有兩個:這裡的土壤肥沃,枸杞需要的養分天然土就比較充足。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更容易到達北京、天津和青島。
難怪到2001年時,巨鹿枸杞産量達到7000多噸。那時,青海甘肅等枸杞産地,剛剛起步呢。
因此,2012年巨鹿縣枸杞,就獲得了中國地理标志,近幾年巨鹿将金銀花、枸杞和紅杏作為三張名片來發展,枸杞依然保持着不低于5000噸的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