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能放松心态不焦慮

怎樣能放松心态不焦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20:18:03

  最近看到一個新概念,——焦慮性發呆。

  你知道你要學習要工作,你也知道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但你不知道是因為問題太多還是壓力太大,你總覺得不知所措。

  你有時候什麼都做不了。你一會兒看這個一會兒做那個。腦子裡一會兒是滿滿的思緒,一會兒又是一片空白。

  既沒玩好也沒學好。一天大部分時間都過去了,總想做這個做那個,到最後什麼都沒做。

怎樣能放松心态不焦慮(怎麼才能不焦慮)1

  不可預知的環境,繁重的工作,緊張的關系,都會讓人人焦慮。

  國家衛生委員會公布了一個數據。2019年,我國焦慮症患病率達到4.98%。

  怎麼才能不焦慮?

可以通過養成六個習慣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1,不過于追求别人的期望。

  如果你的焦慮來自于背負他人的期望,無論是父母期望你孝敬祖先,還是子女期望你創造更好的生活,你都需要放下對這些期望的執念。

  努力工作來回報、滿足,别人的期望,沒有錯。正是這種動力,驅使着我們一步一步地學習和成長。

  但如果你抱着“一定要做到不辜負這個高期望”的心态去面對期望,就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壓力,你們之間的關系也會變成一種追求回報的利益關系。

  我們換個視角看吧。假設你是給别人期望的人,但對方沒有達到你的期望。這時候如果你隻是覺得失望,說明你們的關系不是純粹的感情,而是利益至上。

  這就跟你去餐館花了100塊錢,但是菜卻讓你覺得不值錢一樣。

  真正重要的人際關系,不是付出100元就能得到100元的感覺。

  你肩負的期望是來自純粹的情感關系還是需要回報的利益關系?

  能分辨出這一點的人,不會無緣無故的焦慮。

怎樣能放松心态不焦慮(怎麼才能不焦慮)2

  2,你不想做的事情由“10分鐘定律”解決

  每天都有你不得不做卻不擅長的事情,或者是你真的不想做的事情。

  有些人不喜歡和别人打交道,所以把工作中需要溝通的事情一拖再拖。他們每天都把自己弄得焦慮煩躁,最後總是匆匆忙忙地把事情做完。

  處理不想做的事情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應用“十分鐘法則”,你隻需要10分鐘就能集中注意力。

  雖然10分鐘不算長,但如果你專心看,也能大緻摸到一點門道;

  再煩的事情,最多10分鐘就過去了,還能督促你快速決策,解決問題。你可以花10分鐘讓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10分鐘攻克難題。然後你可能會發現,事情并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3,想改變心情,不如先改變身體。

  回想一下你狀态好的時候,身體是這樣的,也許你不自覺地擡頭挺胸;也許是它在快樂地歌唱。

  這樣,當我們狀态不好的時候,可以通過重現“好的自己”來快速調整情緒。挺胸直腰确實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抑郁的情緒。

  把握好自己的狀态,及時用肢體語言和動作語言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樣即使狀态不好也不會過度焦慮。

  能不慌不忙度過每一天的人,會特别注意自己的身心,尤其是内心狀态。

怎樣能放松心态不焦慮(怎麼才能不焦慮)3

   4,不管吃什麼都要有味道。

  吃飯,對于現代人來說,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更是填飽我們的情緒。

  美國一家招聘網站曾對3000多名白領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工作後體重增加了近10斤,10%的人體重增加了20斤,被稱為“工作胖”。

  導緻肥胖的三個因素是:久坐、疲憊和壓力飲食。

  當面對壓力時,我們會更容易選擇高熱量的零食,甜的,鹹的,脆的。我們不知不覺吃了很多,最後發現我并不餓,隻是嘴巴寂寞。

  而那些除了自己喜歡的食物什麼都不吃的人,往往特别容易焦慮。

  品味生活,可以從食物最簡單的味道開始。

  無論是大魚大肉還是清淡的飯菜,每一餐都能認真品嘗和享受的人,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

怎樣能放松心态不焦慮(怎麼才能不焦慮)4

  5,我相信努力的成果會在五年後顯現。

  有些人總是感歎自己這麼努力,卻還是收獲甚微,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于是變得抑郁。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現在你看到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事實上,他們在五年前就努力工作了。

  每個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初中成績好的,小學就打好了基礎。接近理想大學的人,初中成績好;畢業後找到合适工作的,對自己的興趣和方向早有規劃…

  大多數努力不會立即見效。今天的成就是五年前種下的。

  從20歲開始的努力,支撐着30歲的你;昨天的努力塑造了今天的你。

  另一方面,如果你今天選擇偷懶或者平躺,五年後你可能會更加努力。

  把現在的努力當成五年後對自己的投資,很多壓力都可以轉化為動力,讓自己更從容地工作,更從容地迎接人生的每一次考驗。

怎樣能放松心态不焦慮(怎麼才能不焦慮)5

6, 把事實和主觀意識分開。所有的情感問題都可以通過不同的做事方式和主觀意識來解決。

  看到一條新聞,你很生氣。你認為是事件讓你生氣。事實上,新聞已經包含了編輯自己的主觀判斷和引導。他認為這是一件令人憤怒的事情。最終呈現給你的不僅僅是事實本身,還有他的情緒。

  區分客觀事實和主觀判斷,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看清事實,不被情緒所困。

  日常交流也是如此。比如一個人說:“老闆把别人不願意做的事情留給我,就是在欺負一個老實人。你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而不生氣嗎?”

  這句話包含三個要素。“老闆把别人不願意做的事扔給我”是事實,“他欺負老實人”是意見,“上火”是情緒。

  區分之後,我們很容易發現,我們唯一可以開始解決的是這樣一個事實,“我做還是不做?我該如何反抗,如何表達我的訴求?”

  想到這個解決辦法,你的情緒就過去了,不會再用這個事情為難自己了。

  關于焦慮,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做過一個比喻,“我們的思維如孫悟空,一個筋鬥能走十萬八千裡,而我們的身體如唐僧,必須腳踏實地才能到西方取經。”

  我們的思維能力是無限的,我們可以去未來,也可以回到過去,但我們身體的能力是有限的。當我們思維的想象力遠遠超出我們的身體能力時,我們的身體感到無力,思維開始自我批判,焦慮和痛苦就産生了。

  因此,對抗焦慮的最佳策略是活在當下。

  品味你的每一份努力,每一份付出,等待花開,就不會再焦慮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