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行業即将迎來動力電池規模化退役期,其回收利用問題日益緊迫。此外,再加上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更是讓處于産業鍊末端的動力電池回收熱度提升。
對身處這個行業的人來講,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黃金“賽道”,更是“星辰大海”,産業鍊上下遊之間做好配合,未來市場前景可期。不過,随着在行業内逐漸走向中心位,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的建設依舊存在諸多痛點。
01 回收利用處在初級發展階段
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比肩增長,動力電池行業回收潛力巨大。光大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稱,2021~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将超過30%,2025年銷量将突破2300萬輛;2025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累計或達137.4GWh(約120萬噸),利用産值可超千億元規模。
然而,面對龐大的潛在市場,目前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卻處于信息不匹配的狀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溯源管理平台正在發揮作用,助力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據悉,自2018年8月新能源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台正式上線,已記錄動力電池生産、銷售、使用、報廢、退役、回收利用等溯源信息159類,接入車輛超1000萬輛,電池包超1400萬套,電量超500GWh。截至2021年6月底,100餘家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在平台上注冊,其中汽車生産企業470餘家,回收拆解企業380餘家,綜合利用企業280餘家。
目前,在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标準體系内,有現行國家标準10項,包括通用要求2項,管理規範1項,梯次利用1項,再生利用3項;有現行行業标準17項,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和化工行業。今年2月,退役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标準化工作組獲批成立。
在法律法規方面,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進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明确提出國家建立電器電子車用動力電池等産品的安全制度。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固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更是圍繞動力電池做出了具體的指示。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經理張宇平表示:“包括動力電池在内的整個新能源汽車産業,是龐大的綠色産業。如果不把回收利用做好,綠色産業就有可能變成‘黑色産業’。做好電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綠色價值責任的體現。”在他看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産業離成熟還早得很,現在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處長張凡也指出:“當前,回收利用市場正發生變化,廢舊電池殘餘價值上升,市場參與主體不斷增加。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新興體系,決定了它的體系建設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完善。”
02 拆解和處理是當前頭等大事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震坡介紹稱,目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産業鍊上下遊信息不對稱,包括退役信息即時獲取難、綜合利用企業回收難、交易價格信息不透明等;梯次利用技術亟需突破,包括電池健康狀态評估難、退役電池檢測效率低、一緻性檢測體系缺乏等;自動化技術裝備有待升級,包括電池兼容性低、智能化水平低、綠色化能力低等。
很多人認為,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門檻低,容易賺錢。張宇平表示,事實不是外界想象的樣子,回收難、拆解難、梯次利用難、資源高效回收難、安全環保管控也難。他認為,目前動力電池拆解和處理是當前行業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無論是電動汽車的生産,還是動力電池的制造,都已高度智能化,大量使用了機器人。但在動力電池回收環節,現在有些地方還主要采用人工拆解的方式進行。上下遊産業界同仁應該聯合起來,做好電池拆解和處理。”張宇平說。
張宇平表示,目前很多高精尖的C2B、C2C電池包,技術體現為科研人員打造了一張堅固的“盾”,以使電池安穩地固定在電池包内;要拆解它們,就需要用一支尖銳的“矛”速戰速決。現在動力電池包最長接近2米,如果工人個子太小,可能就夠不到中間。效率低的話,一人一天隻能拆解一個電池包,甚至必須經驗豐富、能力高超的工人才可以勝任。因此,他強調,下一步發展的方向,肯定是退役電池的智能拆解。
據悉,格林美近幾年組織了一支博士團隊研究智能拆解,推出了拆上蓋擰螺絲等6大類機器人。“這個做好了,才是領先的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應有的狀态。”在張宇平看來,做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科技創新要先行,把廢料變成有價值産品的過程充滿挑戰。“低端産業怎麼提高‘門檻’、提高效率?一定要通過數字化。從回收到拆解,再到裝配和最終實現再生利用,我們要将數字化貫穿其中。”他表示。
針對目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要解決的問題,張凡也指出,産業鍊相關方的責任需要落實到位,全鍊條協同監管機制有待加強,還要進一步提升拆解技術,以适應未來動力電池規模化退役的需要。
生态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一級巡視員周志強表示,生态環境部将繼續指導對退役電池處理的監管,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并完善回收體系,指導建設一批高标準的拆解處理企業。
03 行業盡早規範 企業提前布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陳士華認為,目前動力電池回收規模還不大,正是國家進行規範、企業開展布局的“窗口期”。如果産業已發展壯大,很多企業深度參與,再加以規範的話,成本就會高昂。“發展初期階段,在宏觀層面做出規劃,那麼産業将按照健康的路徑發展,否則會毫無章法。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産業鍊長,涉及面廣,一定要盡早規範、布局。”他說。
此外,還有行業人士表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行業關注的重要議題,動力電池生産企業在這一領域積極投入很有必要。尤其是當下做出前瞻性部署,對于未來3~5年會帶來更多的積極影響。
生态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總工程師韋洪蓮提到,從行業管理現狀來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機制已經明确,由汽車生産企業承擔回收主體責任,同時電池企業給予保障。回收網絡體系建設方面有自建、共建、授權等方式,同時鼓勵車企采取回購、以舊換新、補貼等方式,提高用戶移交廢動力電池的積極性。
不過,針對車企作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責任主體的做法,張宇平坦言,真正做好回收利用,并沒有想象的簡單。回收利用一定要遵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原則,産業鍊上下遊配合才是更好的資源互補方式。
可以看到,動力電池回收遇到的難點,存在于技術、數據等多個方面。針對種種挑戰,格林美正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破題。比如,聯動上下遊,打造整個全生命周期價值鍊;把廢料交給大型企業處理,通過回收利用企業再加工,把具有天然“雙碳”屬性的材料,返回前端加工制造企業。
目前,各家車企的動力電池BMS還沒有開放,實現開放需要一個漫長的談判過程。由于動力電池有資源化屬性存在,回收環節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風險,也需引起高度重視。
動力電池上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更使得行業将目光聚焦在産品回收上。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冬昶表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将大幅降低對于一次資源的需求,逐步實現二次資源完全自給。随着動力電池回收逐步發揮作用,新動力電池中二次資源占比将不斷提升,锂、钴、鎳三種資源可在2060年前,實現二次資源占比達到或接近100%。
趙冬昶還強調,要加強和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政策法規的實施與監管;推進完善3C電池與不鏽鋼行業回收與再生法規,降低其與動力電池行業的資源競争,保障電動化向前推進,還需建立動力電池标簽制度及動力電池資源稅制度。
文:趙瓊 編輯:龐國霞 版式:王琨
給小編加個雞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