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知縣這個官職,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知縣大人是一個縣的父母官,負責全縣各方面的工作。雖然知縣僅僅是七品官,地位和權力都不高。但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知縣大人屬于絕對的權威人物。不過,擔任知縣也要看地點。如果是省城或者京城周圍的幾個縣,估計知縣大人沒有任何高興的地方。因為高官太多,根本無法體現知縣大人的權力。
首先,我們聊聊明清時期地方各級官員。在清朝統治時期,總督和巡撫成為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總督一般負責兩三個省的軍務、河務、糧務等等工作,被稱為“制台大人”或者“部堂大人。”巡撫是一個省的最高長官,負責全省各方面的工作,被稱為“撫台大人”或者“中丞大人。”此外,還有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學政等幾個高官。布政使負責全省的經濟建設、賦稅征收、民政和人事任免,類似于現在的常務副省級。
當時,布政使掌握朝廷蕃庫的進出,因此被稱為“蕃台大人。”按察使負責全省的治安、司法和刑獄工作,類似于現在的公檢法工作,也屬于副省級,被稱為“臬台大人。”學政負責全省的教育工作和科舉考試,學政雖然權力不大,但直接隸屬于朝廷,總督和巡撫都無權命令學政。因此,學政被稱為“學台大人。”
至于提督,則是武官,負責全省的綠營軍管理工作,受總督和巡撫的節制。在軍營裡,一般稱呼提督為“軍門。”請注意,在省一級的高官中,基本上是相互制約的模式,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但是在府縣兩級官員中,一家獨大的情況非常明顯。在一個府裡,知府大人擁有絕對的權力,此外,同知、通判、推官等官員,都是輔助知府大人工作。
在一個縣裡,分别由七品知縣、八品縣丞和九品主簿。縣丞和主簿基本上就是空架子,被百姓們戲稱為“搖頭老爺。”言外之意,這兩個官員沒有實權。至于知縣,則是一個縣的當家人,負責全縣的錢糧、治安、賦稅、建設、教育、禮儀等各個方面的工作。知縣屬于親民官,百姓們一般最多能見到知縣。稱呼知縣大人為“大老爺”“老父母”等等,當時,确實有父母官的說法。
不要小看知縣,在吏部的眼裡,知縣就是一個符号。但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知縣大人是唯一能夠替自己做主的官員。因此,如果知縣大人在當地幹得不錯。離任的時候,百姓們會送上匾額、萬民傘等物品。知府、知縣等地方官,如果全面發力,即使是地方鄉紳們也撐不住,出現了“破家知縣,滅門府尹”的說法。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知縣大人可以鳴鑼開道,衙役們排開儀仗,非常威武氣派。但是,擔任知縣也要看地方。
如果是那些府縣同城的知縣,情況非常尴尬。府縣同城就是知府和知縣在一個城區辦公,天天面對自己的上級,知縣大人當然不舒服。因為,知府随時都可能直接指導知縣大人的工作。在明清時期的官場上,有這麼一句行話:“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與知府大人在一起辦公,已經非常尴尬了。如果是省城周圍的知縣,情況更加尴尬。例如河南省開封府的祥符知縣,河南巡撫、開封知府和祥符知縣都在開封辦公。面對正二品的巡撫大人,不要說祥符知縣,開封知府都沒有什麼優勢。如果巡撫大人指導工作,知府和知縣肯定不能不聽。在湖北省武昌府的武昌縣,湖廣總督、湖北巡撫、武昌知府和武昌知縣都在一個城市辦公。
面對總督和巡撫兩個大佬,情況更加尴尬。當然,最尴尬的還是京城周圍的知縣。京城周圍的知縣,雖然距離京城很近,但是仍被視為地方官,而不是京官。京城裡的衙門太多,随便拉出來一個衙門,都比知縣權力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京城周圍的知縣基本上都謹小慎微,稍不留神就可能觸及六部九卿那些老大人們的利益。最舒服的知縣,還是那些天高皇帝遠的知縣們,自己基本上屬于當地的土皇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