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生物們為了繁衍下去可謂各顯神通,今天我們在聊聊動物的“易容術”——拟态。
拟态(Mimicry)是指一個物種在演化中獲得與另一物種相似的特征來混淆其他生物的現象。拟态是如此有效和普遍,以至于從昆蟲、魚類、兩栖類到植物都有這樣的現象。
“我是你不愛吃的素菜”——貝氏拟态
生物通過模仿其他有毒或無食用價值的物種的防禦型拟态稱為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以亨利·沃爾特·貝茲命名)。貝氏拟态多見于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常常就是掠食者不感興趣的素菜,例如腐朽的樹葉、樹木、鳥糞等。
模仿樹枝的天社蛾
模仿樹葉的枯葉角蟾
鳥糞蛛
鳥糞蛛用它的絲線模仿了鳥糞飛濺的效果。一些拟态水中落葉或藻片的魚類甚至可以模仿這些無生命體在水中随波逐流的效果。
貝氏拟态的特點在于通過模拟别的物種來告訴捕食者,“我不好吃(或我有毒),你快走吧”,從而讓天敵遠離自己,過上安全快樂的生活。
“我可不是虛張聲勢,我和那家夥一樣難吃!”——穆氏拟态
穆氏拟态(Müllerian mimicry,以 Fritz Mülle 命名)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禦性較強的物種擁有共同的掠食者,他們會彼此模仿增強警戒來保護自己。穆氏拟态最早發現于具有五顔六色翅膀團的熱帶蝴蝶中,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帝王蝶和總督蝶。
總督蝶(上)和帝王蝶(下)
帝王蝶在毛蟲時期因為吃乳草而攝入一種固醇類物質,成蟲後這種固醇依然保存在體内,這種固醇是有毒物質。一開始人們認為無毒的總督蝶是通過模仿帝王蝶惟妙惟肖才讓這一物質香火興旺,因為掠食者将這種色彩斑斓的蝴蝶與不愉快的中毒經曆聯系在一起。但是,1991年《自然》雜志發現,對于掠食者來說無毒的總督蝶其實和有毒的帝王蝶一樣難吃,甚至更倒胃口。
穆氏拟态并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任何阻止天敵的特點都會被模仿,例如臭味、尖刺和防禦行為。蜜蜂和胡蜂都有毒刺,于是都進化成了黑黃相間的顔色。
“來吃我呀,我很可口的”——進攻性拟态
進攻性拟态(Aggressive mimicry)是指物種拟态稱為無害、獵物的誘餌來吸引天敵的現象。常見的有豬籠草僞裝成花朵吸引昆蟲前來采蜜,以此捕食昆蟲獲取養分。
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色彩鮮豔,它們利用蘭花般的美麗外表來伏擊前來采蜜授粉的昆蟲。
蟹蛛
龜蟻
有事動物甚至模仿稱為它們的獵物,上圖中的蟹蛛(八條腿)模仿成它的獵物龜蟻(6條腿),如果說貝氏拟态是“披着狼皮的羊”蟹蛛則是“披着羊皮的狼”。
有人感歎生物為什麼能夠模仿其他生命如此惟妙惟肖的地步,這難道不是生命是由神創的證據。其實恰恰相反,生物拟态在進化論中很好解釋。生物遺傳過程中基因的微小突變,都可能在外表上有巨大的改變。
初中生物課本上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實例是英國的桦尺蠖(huo),19世紀之前的桦尺蠖灰白色并帶有黑色斑點的,拟态桦樹皮的樣子。但到了工業革命後期,桦樹皮被工業污染成黑色,随後華尺蠖也進化成黑色。
不禁感歎自然界生物的神奇,最後來欣賞一場進攻性拟态驚心動魄的“獵食盛宴”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