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憲宗與杜秋娘

唐憲宗與杜秋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20:23:29

杜秋娘因善詠唱《金縷衣》,受寵于唐憲宗李純,封為秋妃

唐憲宗與杜秋娘(杜秋娘因善詠唱金縷衣)1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縷衣》)

我國是一個詩國,特别是詩歌鼎盛時期的唐詩,内容豐富,題材多樣,它不僅反映了唐代的社會曆史和重大的政治事件,同時,也觸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及其細微之處。這裡所要賞析的杜秋娘《金縷衣》,就是唐詩中有關勸學和惜陰方面的詩篇。

《金縷衣》,是樂府曲調名。《全唐詩》收載此詩時,作者為無名氏,為《雜詩》第一首,可見作者是無名之輩。詩作為杜秋娘,隻有詩人杜牧《杜秋娘詩序》曾約略地說到杜秋娘的身世經曆。

她本是唐代金陵人,年方十五,便給節度使李琦作妾。李琦是李唐之宗室,後因反叛伏誅。杜秋娘以罪眷入宮為奴,因善詠唱《金縷衣》,受寵于唐憲宗李純,封為秋妃。任宮中女官,主管宜春院。

唐穆宗李恒即位,命杜秋娘為皇子傅母。皇子壯,封為漳王,得罪被廢,杜秋娘也因此賜歸故鄉,晚景凄涼,窮老終生。

《金縷衣》是一首七絕。在唐人七絕中,雖比不上王昌齡的《出塞》,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以及王之渙的《涼州詞》,但由于《金縷衣》作者,有着與衆不同的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以及精湛詩藝,因而,清人蕾塘退士孫洙,在編《唐詩三百首》時,慧眼識珠,獨把杜秋娘的《金縷衣》推為壓卷之作。

這首小詩,确實具有樸實的人性美和理想美。它文字雖短,但蘊藉深厚,語言雖白,但設喻精當。真不愧為言近旨遠,發人深省,傳誦甚廣,脍炙人口的佳作。

且看《金縷衣》的寓意究竟如何:“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前兩句,都以“勸君”領起,奉勸人們:要愛惜什麼,不須愛惜什麼,一抑一場,一反一正,對立統一,形成對比,表達了勸人愛惜光陰的一層完整意思。衆所周知,黃金通常被人們視為世界上最貴重的東西。所以,當人們說到最美好、最珍貴的事物時,總是以黃金相比。近年來,滿城漢墓出土的文物“金縷玉衣”,不就是舉世公認的無價國寶,值得萬分珍重的嗎?但《金縷衣》的作者,劈頭一句卻偏要“勸君莫惜金縷衣”。

“莫惜”,就是不要愛惜,不要珍重的意思。這是為什麼呢?當我們接着讀到第二句“勸君惜取少年時”時,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比較而言,用的是先抑後揚,以反襯正的表現方法。“金縷衣”雖然貴重,但人世上還有比“金縷衣”更可寶貴的東西,這東西便是“少年時”。換句話說,拿金子和時間相比,金子不如時間貴重。正如同古人所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所以,詩人才奉勸人們:“莫惜金縷衣”,而要“惜取少年時”。這裡的“惜取”意為愛惜。如劉克莊《賀新郎》詞所寫:“禱祝花神憐惜取,問開時晴雨須斟酌。”“取”字,有選取,尋求之意。“少年”一詞,在古典詩文中,多半指的是青年時代。人們的青年時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可寶貴的黃金時代。

這正是長知識,求學問,洞明世事、鍛煉才幹的大好時光。人的一生,也隻有一個青年時代,所以,就益發值得“惜取”。“惜取”什麼呢?具體些說,就是要惜取光陰,也就是愛借時間。詩人如此循循善誘,勸人以理,動人以情,是很能說服并打動讀者的。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後兩,雖是轉折,表達了另一層完整的意思,但卻是承接前兩句詩而來,前後意脈蟬聯。詩人沒有在“勸君惜取少年時”這裡停住,而是深入一步生發開去,以花設喻,挖掘出新的詩意。她運用感性形象,對前兩句詩所包涵的理性認識,作了新的補充,真可謂錦上添花。這詩句看似信手拈來,但卻是從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攝取提煉出來的富于哲理的詩句,是頗耐人尋味的。

由于作者是女性,“花開”兩句,又寫的是花;如果單從字面上看,便很容易使人産生誤解,以為這表達的是少女惜春待嫁,或勸人及時行樂的主題。其實,這種看法是皮相之見。

固然在古典詩歌中,反映女子珍惜青春年華,盼望及時嫁人的篇章大量存在,但《金縷衣》的詩旨卻不在此。這兩句詩旨,是在以“花開”和“空枝”,比喻人之年少和年老。乃是一種巧妙的設喻,形象地闡明道理。表明少年時代,正是精力旺盛,朝氣蓬勃,青春煥發的美好時期。這時期就像那初開的花朵一般,光輝燦爛,新鮮可愛。

“花開堪折直須折”,“堪”,“可以”或“能”的意思;“直須”,“就須”或“就要”的意思。全句喻意是說:不要錯過少年時代的美好時光,别讓年華黯然失色,付諸東流。要奮發向上,煥發青春。也是奉勸少年:好好利用自身年富力強的優勢,及時努力、有所作為。讓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射出奇光異彩。否則,辜負美好時光,不及時努力,珍惜青春,任光陰流逝,等閑度過,那美好的少年時代,就會一去而不複返。

到了那時,就像花謝,剩下空枝,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再想努力,可就晚了。因此,詩人諄諄勸誡人們:“莫待無花空折枝”。宋代民族英雄嶽飛《滿江紅》詞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也是表明不要虛度年華,免得後悔莫及的意思。

“花開”和“莫待”兩句,看似平淡無奇,實有深蘊濃度,堪稱詩之警策,确為語重情長,發人深省的至理名言。

由上可見,《金縷衣》是一首勉勵少年,愛惜時間,及時進取的詩篇。其思想教育意義,又決不隻限于“少年”讀者。它所表明的思想觀念、哲理意趣,有普遍的典型意義,對任何讀者來說,都是值得一讀的。宋葷《漫堂說詩》曾說:“詩至唐人七絕,盡善盡美。自帝王、公卿、名流、方外以及婦人女子,佳作累累。取而諷之,往往令人情移,回環含咀,不能自已。此真‘風’、‘騷’之遺響也。”

杜秋娘的《金縷衣》,便是出自一位“婦人女子”之手,叫人“回環含咀”,諷之“令人情移”的“佳作”,不愧為“風”、“騷”之遺響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金縷衣》不但富于思想意義,而且很有藝術特色。這本是一首旨在講道理,發議論,勸人惜陰上進的詩篇。而這樣的詩篇,如果構思不妙,方法不好,是很容易流于空洞說教或抽象議論的。那樣勢必缺乏詩味,味同嚼臘。

《金縷衣》之所以富于藝術魅力,撥動人們心弦,就在于作者并沒有正襟危坐,闆起面孔,危言聳聽,訓誡後生。詩人避免了空洞說教和抽象議論。前兩句詩,雖是詩人惜陰觀念的直陳,但那卻是以“金縷衣”和“少年時”作對比出之。

這樣,通過對比,抑與揚相應,反與正相依,便使讀者産生了直觀感受,易于接受道理,而不顯得陳叙平直,說理生硬了。

後兩句,詩人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用花開花落來打比方,以喻少年老年,這是把抽象的理性認識,化為具體的感情形象,因而才能生動感人。這些都可見詩人藝術構思和表現方法之高妙。

明代唐詩學者胡震享《唐音癸鏡》,曾引楊仲弘的話說:“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删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這裡所談幾方面,《金縷衣》可以說是皆臻完善。

先看“婉曲回環”。這詩的首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就引人入勝,令人心疑。因為這有違常理,何以如此?承接上句又是:“勸君惜取少年時”,由否而是,别開生面。就在這抑揚,反正之間,便有了跌宕曲折,婉轉變化。接下來第三句又突然一轉:“花開堪折直須折”,乍看叫人摸不清頭腦,感到節外生枝。然而稍加品味,便知這是設喻,其中大有奧蘊。

詩的結句:“莫待無花空折枝”,是深入一步,把要表達的意思最終補足。這樣起、承、轉、合,次第成篇,既有波瀾,又有起伏,從而給人以婉曲回環的藝術美感。

次看“删蕪就簡”。一首七絕,章短字少,格律又嚴,不易寫好。這樣字詞句章,就要慘淡經營,花費匠心。特别是語言運用,更須字斟句酌。

有人說:七絕當中二十八個字,就好比二十八位賢人,次第安排就座,容不得半個凡夫俗子濫充數。這當然就要求詩人下删蕪就簡的工夫。《金縷衣》的特點,是詩人多用疊字,不避重複。例如“勸君”、“惜”、“花”、“折”等五字,便疊用重出六次。然而這并非語言冗繁蕪雜,而是有意安排,使之互相映照,互相注解。

這是樂府詩中一種常見的體式,容易收到回環婉轉的藝術效果。如果去掉重出的六字,實際隻用二十二字,就這點說,語言還不簡練嗎?而且全詩語言,是生動活潑富于表現力的。

再看“句絕而意不絕”。前人評詩,多以含蓄而有詩味,為上乘之作。沈德潛《說詩碎語》便說:“絕句當以神味為主。”何謂“神味”?就是“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含蓄不盡,使人低徊想象于無窮”的意思。

總之,是要有弦外之音,能夠餘音繞梁。《金縷衣》恰恰就做到了“句絕而意不絕”。它寄興深微,言簡意赅。讀罷全詩,掩卷之後還能令人測之無端,玩之不盡,啟人沉思,發人深省。

由此幾點可見,《金縷衣》是思想藝術結合得很完美的詩篇,《唐詩三百首》收它為壓卷,是不無道理的。

(本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