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歌劇院,人們腦子裡浮出的第一個地方應該就是悉尼歌劇院,另一個能與之名氣匹敵的就是維也納的金色大廳。一提到澳大利亞,人們腦子裡浮出的第一個地方應該也是悉尼歌劇院,就如同很多人會誤以為悉尼是澳大利亞首都一樣,這裡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
始建于1959年、建成于1973年的悉尼歌劇院,是悉尼的三大地标建築之一,現在也是世界遺址之一。就算對歌劇藝術絲毫不懂,不少人來到了悉尼的第一件事,就是想一睹歌劇院的芳容,坐在劇院的椅子裡面感受一下,有如來北京要看天安門的儀式感。
在國人眼中,悉尼應該不算是一座特别大的城市,建築很精緻地錯落有序,而歌劇院就坐落在悉尼港畔的Bennelong Point,與悉尼港灣大橋以及遠處的CBD建築群互為背景。置身其中,海風拂面,心曠神怡。
各個角度看貝殼
作為現代建築,歌劇院頗有曆史,因此近距離觀看會覺得華麗的外表下透露出一絲舊舊的痕迹感。招牌也很簡約,沒有越俎代庖,符合西方人的一貫審美眼光。
單看貝殼的一角,潔白如玉、樸實無華,簡單的紋路由上至下逐漸集聚,吸引不少人的仰望。
再走近一看,才發現悉尼歌劇院的外牆是用白色和米黃色的普通瓷磚一塊塊粘貼而成,據說共使用了一百多萬塊。
從不同位置看歌劇院都有不同的感覺。坐着輪渡駛過歌劇院,黃色底座上白色的貝殼朝天仰口,背後是Mrs. Macquarie's Chair,那裡也是另一個欣賞歌劇院美景的上佳位置。
駛向其正面,又如同是三雙深邃的大眼睛眺望遠方。
駛向其斜背面,歌劇院如同拉開了身姿盡情秀出自己的美,在鋼鐵巨龍——悉尼港灣大橋的映襯下,顯得嬌柔魅惑。
再朝大海方向開進,就能看到悉尼CBD建築群陪伴下的歌劇院,渾然天成。
直到距離可以拉開到出現悉尼塔和悉尼港灣大橋的時候,回望歌劇院,就如一幅長畫卷中的閃閃明珠。
從悉尼港灣大橋下駛過遠觀歌劇院,實用性和藝術感完美呈現。
而從悉尼港灣船舶停靠點望向歌劇院,它又像是一個白胖子悄悄蹲在岸邊,顯出憨厚狀。
而環顧歌劇院四周,高檔小區和商業樓盤林立,曆史建築與鋼鐵大橋伴随,形成一個完美的歌劇院地帶。
1.沒想到如今已經入選世界文化遺産的悉尼歌劇院建造過程卻頗為曲折。從1955年發起設計競賽,丹麥設計師約恩烏尚(Jorn Utzon)的設計作品從233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但貝殼式的屋頂飽受争議,一方面資金嚴重超預算,另一方面與新政府的失和,導緻建造工作困難重重。以至于在歌劇院建成的時刻,設計師約恩烏尚都沒有親眼目睹其作品,既是一種遺憾,也為歌劇院增添了更多故事性。
2.歌劇院下面靠海的Bar幾乎座無虛席,牛排、沙拉以及Fish &Chips味道都比一般景區的品質要好。關鍵是處在這樣的位置之中,環境帶來的愉悅感已經遠超于食品帶來的飽腹感了。
3.可以在旅行團或者歌劇院官網預約參觀,門票有多種種類,但是内部很多地方不能拍照,也不能帶大包進入。如果遇到不錯的演出,推薦進去感受一次。
4.悉尼能玩的項目不算多,坐直升機俯瞰悉尼港灣和歌劇院是一項熱門項目。如果預算充足,在天氣晴朗時感受一下也是不錯的。某寶上的悉尼當地玩樂相當不錯,自由行的話可以在那裡選擇。
5.坐在海邊逗海鷗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6.悉尼地鐵方便,如果選擇來歌劇院,乘坐City Rail到Circular Quay站即可,這裡也是去出海觀鲸的始發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