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靈璧縣祭儀館

靈璧縣祭儀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08:44:08

靈璧縣祭儀館?興化文廟祭器一、興化學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靈璧縣祭儀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靈璧縣祭儀館(興化文廟祭器)1

靈璧縣祭儀館

興化文廟祭器

一、興化學宮

文廟是專為祭祀孔子而設立的,又稱孔廟、夫子廟、孔子廟、宣聖廟等。據史料記載,最早的孔廟于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建于曲阜孔子故宅,但很長時間裡,孔廟祭祀“未出阙裡”。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以來,孔子逐漸被推崇為“萬世師表”、至高無尚的聖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開始在京城洛陽建立孔廟。唐貞觀二年(628),唐太宗诏令停祭周公,升孔子為先聖,以顔回配祭, 貞觀四年(630年)李世民诏令州縣學皆立孔子廟,這是地方建立孔廟的開端,以後孔廟祭祀制度逐步由京師推廣到全國。宋代孔廟祭祀已成為中央和地方固定的制度,據有關學者研究,“迄元代為止,孔廟間逢戰亂,容有停祀或破壞,祭祀禮儀卻日增月益,尊崇有加”。 孔廟祭祀逐漸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孔廟一般修建在儒學裡面,形成了廟學合一的固定體制。“由學尊廟,因廟表學。”明永樂八年(1410年)诏令改先師廟為文廟,因此明清文獻中多把孔廟稱為文廟,而民間則往往稱為聖廟或孔廟。由于民間較大的書院一般同時建有文廟,為了區别,官方的文廟多稱為學宮。

一般來說,孔廟建築的等級是地方上最高的,超過了當地的官府衙署。即使在民間的書院,隻要設有祭孔的建築,一般都是宮殿式的。文廟建築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制式,包括棂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奎星閣等,根據文廟規模的大小有所增減。

學宮和書院文廟在建築布局和形制上有明顯區别。在學宮中,文廟是主體,學舍是次要建築。州縣學宮一般都按照“左廟右學”的形式來布局,建築一般按中軸對稱的形式來布局。一般前為照壁,次為棂星門,再次泮池,再次戟門,再次大成殿,組成院落,最後是崇聖祠,其他建築相應排列于軸線兩邊,俨然一座完整的宮殿,學宮的含義正在于此。一般書院中的文廟沒有嚴格的“左廟右學”制度。規模較小的書院,很少設有專門的文廟建築,有的僅設祭孔牌位,與學宮不可同日而語。

照壁又稱照牆,主要是用來遮擋外人的視線,并可使大門和門外的空間相呼應,成為一個整體,增強建築氣勢。有的照壁裝飾華麗,或壁畫或浮雕,有的則樸素簡潔。

棂星門是文廟的大門,“棂星”即“靈星”,相傳為天上文星,有“主得士之慶”之意。古代帝王祭天時要先祭“靈星”。

大成殿是文廟中主要的建築,是祭祀孔子“大成至聖先師”的地方,也是文廟必有的建築。“大成”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一語,譽孔子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北宋崇甯三年(1104年)宋徽宗“诏文宜殿曰大成”,确定文廟大成殿的正式名稱。此後,全國各地的文廟主殿通稱“大成殿”,其建築等級是文廟所有建築中最高的,一般都是重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紅柱紅牆,藻井天花,雕龍畫鳳。

崇聖祠是文廟中必有的祭祀建築,它祭祀的是孔子以上五代先祖。奎文閣在文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明倫堂是學宮内唯一作為講學的講堂。明倫堂的含義源出《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很多文廟建有明倫堂,把學校包含在文廟内,以示廟學合一。

興化學宮始建于北宋天聖年間。其時範仲淹任興化知縣,在修建捍海堰之餘主持建成學宮,地址“在南津裡、滄浪之上”,也是廟學合一。這既是興化境内已知的第一座孔廟,也是興化官辦學校的開始,稱之為“儒學”。範仲淹專門為之撰寫了《儒學碑記》。可惜這座學宮毀于元末的戰火。明洪武年間,興化在南宋修建土城的基礎上更建磚城,知縣徐士誠将學宮遷建于城内文林裡,面城而背水,其範圍為東西向的市河以南、城牆以北。以後又經過曆代多次修建擴建,功能更為齊全。

興化學宮坐北朝南,大成殿正殿三間,東庑八間,西庑五間,居中而立。大成殿南有戟門、名宦祠、鄉賢祠、棂星門、泮池,泮池上有步蟾橋,橋南為泮宮。大殿後依次有明倫堂、尊經閣,另有崇聖祠、文昌祠及教谕大堂、書房等建築,規模較大。這些地面建築現均已不複存在。興化學宮舊址于建國後先後設立過興化中學、興化闆橋初級中學,地面地下長期保存了原興化學宮的部分碑刻。1997年興化中學遷址時将部分碑刻搬至興化九頃現址,其中包括《至聖先師孔子贊并序》碑、《四子贊》碑和一座龜趺。《至聖先師孔子贊并序》碑,青石質地,楷體,康熙二十五年(1686)康熙皇帝禦書,部分字迹已模糊難辨。《四子贊》碑,青石質地,内容為顔子贊、曾子贊、子思子贊、孟子贊四部分,康熙十八年(1679)閏三月二十六日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奉敕書,字迹尚清晰。另有一組較完整的祭器由有關單位收藏。而興化學宮舊址南側的一條有着悠久曆史的老街至今仍被稱作儒學街。這些成了興化學宮留存至今的實物記憶。

二、孔廟祭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祭祀是統治階級的頭等大事,遠古時期就有以春秋釋奠(或稱釋菜)對先聖先師進行祭祀的傳統。《周禮》關于春秋釋奠的記載,證明西周或更早的時代就已經形成了有關祭祀制度。漢代以後,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學術和治國理論、統治思想,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受到了中國曆代封建帝王的頂禮膜拜,曆代儒士也将孔子視作“先聖先師”加以崇拜,來自官方和民間的兩股力量逐步将孔子崇拜推向高峰。于是,文廟祭祀在崇尚祭祀的中國古代逐漸盛行。北魏有“孔廟既成,釋奠告始”的記載。《隋書·禮儀志》: “隋制,國子寺每歲以四仲月上丁,釋奠于先聖先師。年别一行鄉飲酒禮。州郡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标志着文廟祭祀在隋代已被封建王朝推行。《大唐開元禮》對文廟祭祀的儀式進行了具體的規定,證明到唐代文廟祭祀已經形成制度。到元代中後期,作為“朝廷重典”的春秋釋奠活動更加完善,其表現就是祭器的完備和大成樂的普及。明代孔廟祭祀得以延續和發展。據史料記載:“明太祖入江淮府,首谒孔子廟。”“洪武元年二月,诏以太牢祀孔子于國學,仍遣使詣曲阜緻祭。臨行谕曰:‘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并。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聖之道。今既釋奠成均,仍遣爾修祀事于阙裡,爾其敬之。’”以後,又逐步形成制度:“每歲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國學。以丞相初獻,翰林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先期,皇帝齋戒。獻官、陪祀、執事官皆散齋二日,緻齋一日。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禦奉天殿降香。至日,獻官行禮。”洪武十五年,“帝既親詣釋奠,又诏天下通祀孔子,并頒釋奠儀注。”對祭祀的時間、程序、主要參與人做出了規定。

孔廟祭祀,大體分為春秋釋奠、朔望祭祀、殿谒(廟谒)三類。春秋釋奠是儒學最大的祭祀活動,時間一般在春秋二仲月的上丁日,“每歲春、秋仲月上丁日行事。”“其祭,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則以布政司官,分獻則以本學儒職及老成儒士充之。”主祭人為地方主要官員,一般官員、僚屬、學官、儒士、生員都要參加。春秋釋奠的基本程序是:祭奠前一日,打掃齋戒;祭奠當日,參與人員子時至儒學,儒生按照年齡大小“班立”于大成殿下,生員居其後,站定後,獻官以及糾彈升階,東西相向立于大成殿之前;準備妥當以後,打開大成殿門,初獻官進殿,在先聖先師(孔子)位前,“焚香進币,奠币進爵,奠爵讀祝”,然後其他人員依次行禮拜祭;拜祭完畢,關上大成殿大門;“禮成飲酒”。春秋釋奠舉行時,百姓也可從旁觀瞻,成為一項社會文化活動,影響巨大,促進了崇儒重道的社會風氣的形成。

朔望祭祀是文廟在每月的朔(初一)、望(十五)日舉行的祭祀、講學等活動。南宋以後,朔望祭祀被地方儒學或書院接受,成為約定俗成的制度, “(明洪武)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以下詣學行香。”朔望祭祀以官方制度的形式被确定下來,隻是祭祀的儀式與春秋祭丁相比,有些簡略,而講學和考核生員的成分在逐漸增加。

除春秋祭丁、朔望祭祀以外,地方官上任、上級官員巡行至州縣、學校新建、整修、學産的增置等較重大事情發生的時候,地方官一般也要率有關人員到文廟拜谒,這種祭祀活動一般稱為殿谒或廟谒。

三、興化儒學祭器

在文廟建築中,往往建有祭器庫。祭器也稱禮器,是儒學祭祀必備的器具。據《宋史·禮志八》記載,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朝诏太常禮院定州縣釋奠禮器數量。明代對孔廟祭器也有明确規定。《明史》記載:“至聖先師。洪武元年定,笾豆各六,簠簋各二,登一,铏二,犧尊、象尊、山罍各一。四配位,笾豆各四,簠簋各一,登一。十哲,兩庑,笾豆二。”“凡府州縣學,笾豆以八,器物牲牢,皆殺于國學。三獻禮同,十哲兩庑一獻。”此後器物種類、數量屢有增減。《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杯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緻其敬于鬼神。”“民以食為天”,鬼神也是這樣,祭祀所用之物,多是飲食,因而,祭器也以飲食器具為主。

興化學宮很早就有祭器,但數量不多,原因是“縣故僻處,因陋就簡,惟爵與笾、豆稍完贍,而尊以缶并阙焉。”明代萬曆年間,錢塘人淩登瀛任興化知縣,覺得“士大夫有家猶先祭器,而況啟疆建學奉功令有事瞽宗,何草草也。”于是待條件具備後,便對前代留存的祭器進行修補,并在此基礎上,“考制度、聚金錫、庀器用、程功力,用畢其事,凡用銅三百八十斤,木三十餘章,工匠五百,工炭蠟諸料稱是,凡三月,而後登铏簠簋尊俎笾豆,煥然略備焉。”從其所列器物名單和數量來看,亦主要是飲食器具和焚香拜祭之具及其輔助存放之物,質地則以銅為主,另有竹木器,間有鐵器。

興化儒學祭器曆經數百年,在興化學宮被毀後,于20世紀50年代輾轉至文化部門收藏。從保存至今的器物來看,竹木器已經全部不存,留存的盡是銅器。種類包括熏爐、尊、燭台、祭爐等,有單個的,更多的是成對的。多數為動物造型,有獅子、獨角獸、犀牛、水牛、象、梅花鹿、麒麟、鴛鴦、吼、蛇,也有人物、植物和月亮,人物有幼子、壯漢、壽星,植物有靈芝、桃枝、梅花。人和動物的姿勢有立、蹲、跪、坐、卧、仰,人物和植物主要用作動物的陪襯,形态表現為腳踩蛇、足盤球、背駝人、人舉燭台、口銜桃枝、梅花等;題材上,則是麒麟送子、犀牛望月、鹿銜靈芝、鴛鴦戲水、天鹿靈蛇等,寓意祥瑞。部分器物有“揚州府高郵州興化縣儒學祭器”、“萬曆乙酉知縣武林淩登瀛置”字樣的銘文。興化儒學祭器在滿足祭祀功能需要的同時,造型生動别緻,有豐富的文化内涵。經有關專家鑒定,興化儒學祭器完整成套,種類齊全,内涵豐富,做工精緻,為國内罕見,是我國古代儒家文化和儒學教育的重要曆史見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