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很喜歡過着隐蔽的生活,長時間處于黑暗的環境裡面。當物體受到白蟻的危害之後,雖然表面看上去還是挺不錯的,但實際上受損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引起白蟻的原因有哪些?
濕度:群體發達的白蟻種類,需要專門的水分供應,以維持群體的水分和濕度需要。白蟻蟲體含水量約79%,白蟻巢體含水量占30%-37%,平均33%。白蟻群體有專門通往源的吸水線(吸水蟻路),通過吸水線來保證自身和巢體對水分的需求,這是毫無異議的事實。堤壩上生活的黑翅土白蟻為了獲得其巢群所需的水分,必須有蟻路通到水源,堤壩上比較近水源的地方是迎水坡的水庫水,堤壩内浸潤線和反濾體的自由水,所以堤壩白蟻都會築蟻路到這些水源豐富的地方取水。
溫度:白蟻是喜溫性的昆蟲,氣溫是影響白蟻分布的主要因素,所以白蟻都分布在赤道兩側,越近赤道白蟻種類越多,密度越大,生活方式也越複雜。
光線:白蟻長期在營巢内隐蔽生活,就多數個體而言是畏光的。然而,白蟻群體的擴散、發展,卻離不開光的環境,有翅成蟲飛離群體時都有趨光習性。台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常在傍晚分群,飛離群體的有翅成蟲具很強的趨光性;黃翅大白蟻在淩晨,月光明亮時進行。所有的有翅成蟲都明發育完善的單眼和複眼,和其它許多昆蟲一樣,對光有強烈的正反應——趨光性。因此,白蟻有翅成蟲飛離舊群體,建立新群體,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空氣:白蟻是生活在半封閉的巢穴系統中的群體生物,在黑暗的巢穴系統中自成一體,有人戲稱它為“黑暗中的居民”。這個巢穴系統要與外界發生聯系,并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空氣中的氧氣,而把群體呼吸作用所産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到巢外。白蟻巢穴系統的特點是二氧化碳含量特别高,比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數十倍到上百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