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号稱“詩書畫三絕”的唐伯虎來說,靠他人的文學創作俗世揚名,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癡。
這是清代詩人黃增的《集杭州俗語詩》,其中“三笑”句出自唐伯虎的故事。
在此之前,馮夢龍的《唐解元一笑姻緣》流傳頗廣,後世演繹的各類作品層出不窮,以《唐伯虎點秋香》為最。
說不清的風流賬
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應該源自《唐寅詩集》中寫的一首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煙袅袅繞經樓。
這是一首藏頭詩,每句話的首字連起來是“我愛秋香”,在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将該詩化用成了“我為秋香”。
但是據後人考證,這極有可能是唐伯虎對秋香的一首仰慕之作,兩人之間并無男女之情。
明 唐寅 陶榖贈詞圖
曆史上,秋香的原型是生于景泰元年、成名于成化年間的金陵名妓林奴兒,号秋香,才貌雙絕,豔冠金陵。
唐伯虎生于成化六年,比秋香足足小了二十歲,及至唐伯虎聲名漸起之時,秋香已年近不惑。
最關鍵的是,秋香後來脫籍從良,并作詩明志:
昔日章台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
如今寫入丹青裡,不許東風再動搖。
據傳說,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曾經見到過秋香的這幅手迹,并為之賦詩一首:
晃玉搖金小扇圖,五雲樓閣女仙居。
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從詩中不難看出,祝枝山對秋香的評價頗高,将之與唐朝蜀中名妓薛濤相提并論。
唐伯虎很可能是從祝枝山那裡聽到了秋香的轶事,才有了前面的那首藏頭詩。
雖未能一親秋香芳澤,但是後世仍流傳下了唐伯虎的風流不羁。
然而,狂放不羁有之,文采風流有之,縱情酒色亦有之,唯獨坊間流傳的那些風流韻事,僅現于小說家之言。
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唐伯虎的畫害的。
畫不完的春宮圖
唐伯虎擅畫。
他師從沈周、周臣,隐隐有青出于藍之勢;遠宗南宋院體畫派,又能摒棄門戶之見,融合南北、别開生面,被譽為“全才”。
明 唐寅 晚翠圖卷局部
唐伯虎不負其名,山水人物、花鳥寫意無所不畫、無所不通,然而,最為俗世所稱道的,卻是其所畫的春宮圖!
坊間甚至傳言:唐伯虎的春宮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遇春風珠簾而挂之……
于是乎,唐伯虎擅畫春宮圖的名聲不胫而走,風流不羁之人畫的閨房之樂,豈是洛陽紙貴所能形容!
其實,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唐伯虎畫過春宮圖。
在唐伯虎的畫作中,仕女圖占了較大的比例,其中不少作品以官妓為題材,如《孟蜀官妓圖》等,這樣的作品為世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加之唐伯虎用色濃豔,更為世人的想象增添了一縷旖旎之色。
明 唐寅 孟蜀宮伎圖
想象的翅膀一旦張開,到底要飛向哪裡,任誰也說不清楚。
唐伯虎在《言志》詩中說:
不煉金丹不坐禅,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詩裡說得很明白:自己沒有僧道那樣的産業,也不經商、不為農,就靠賣畫過日子。
于是,想象張開旖旎的翅膀,青山變成了春宮,落魄文人變成了文武雙全的富豪。
闖不過的紅塵劫
唐伯虎終其一生,也從沒過上文學作品中的豪奢生活。
他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家境雖然殷實,但社會地位卻不高。
所以,唐伯虎一出生就背負着光耀門楣的使命。
對于十六歲考取案首的唐伯虎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很好完成的任務,但不曾想,老天卻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明 唐寅 江深草閣圖局部
在兩年的時間内,他的所有親人都離他而去,僅剩下一個弟弟和他相依為命。
來自命運的重擊讓他搖搖欲墜,就在他想徹底沉淪的時候,是好友祝枝山點醒了他:你光耀門楣的使命還沒有完成!
唐伯虎攬鏡自觀,才發現自己狼狽的樣子,他寫下了《白發》詩自勉:
清朝攬明鏡,元首有華絲。
怆然百感興,雨泣忽成悲。
憂思固逾度,榮衛豈及衰?
夭壽不疑天,功名須壯時。
涼風中夜發,皓月經天馳。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于是,唐伯虎發奮苦讀,四年之後,得中應天府鄉試第一名,自此,世間有了唐解元。
二十八歲的年齡,風華正茂,本性狂傲的唐解元,變得更加狂浪,名利場中,他有些迷失了自己。
明 唐寅 一枝春圖
現實中的祝枝山,遠不像電影中那麼猥瑣,他提醒唐伯虎,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收斂自己的心性。
然而,志得意滿的唐解元,早已忘了命運當年的重擊,甚至對當年點醒自己的好友白眼相向。
正如俗話所說: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命運的屠刀再次向唐伯虎舉起。
看不透的人世間
唐伯虎得中解元之後,身邊聚攏的朋友魚龍混雜,生性疏狂的唐伯虎交友亦有泛濫之勢。
這時,一個名叫徐經的舉子,走進了唐伯虎的人生。
徐經出身于富豪之家,物質資源遠比已經落魄的唐伯虎豐富的多,唐伯虎着實得了不少實惠;而徐經慕唐伯虎之名,甘願以些許物質資源換取唐伯虎的提點。
兩人結伴同行,各取所需,本是人之常情。
明 唐寅 春遊圖局部
不料世事無常,機緣巧合之下,唐伯虎牽涉進了徐經的科場舞弊案,不僅被下獄,還被取消了為官的資格。
這一舞弊案衆說紛纭,作為當事人的唐伯虎身在局中,更是不明所以。
隻是待他出獄後卻發現物是人非,昔日的好友一哄而散。
唐伯虎苦笑着寫下了自己的憤恨與無奈:
驅馳南北罨頭塵,褴褛衣衫折角巾。
萬點落花俱是恨,滿杯明月即忘貧。
香燈不起維摩病,櫻筍難消谷雨春。
鏡裡自看成一笑,半生傀儡局中人。
再次對鏡自顧,唐伯虎陷入了人生的迷茫,蹉跎半生,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是鮮衣怒馬、尋歡作樂,還是皓首窮經、科考功名?
他決定到名山大川中尋找答案。
舍不下的名利場
繁華曆盡,已不再年少輕狂,名山大川中的遊曆,讓唐伯虎堅定了做自己的信念。
遠行歸來,他選中了一個地方——桃花塢,在這裡,他開始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
若将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貧賤何妨?瘋癫何傷?李太白做得了谪仙人,柳三變做得了白衣卿相,我唐伯虎為何做不得桃花仙人?
明 唐寅 桐蔭清夢圖
唐伯虎終是悟了,寄情于上水、縱情于酒色,這是何等的恬淡、豁達!
然而,唐解元終是悟不了。
面對甯王的邀請,唐解元動搖了,不知他封門閉院、别樹辭花的時候,是否亦如李太白一樣“仰天大笑出門去”,感慨“我輩豈是蓬蒿人”。
走不進的桃花源
甯王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唐解元陷入了兩難之地:繼續追随甯王,搏一個從龍之臣,是不忠君;協助平定叛亂,圖一個出将入相,是不忠主。
這兩難的選擇讓唐解元真的“瘋癫”了,也隻有“瘋癫”之後,唐解元才是唐伯虎!
他選擇了逃避,逃避那個并不适合他的舞台。
唐伯虎有急流勇退的智慧,卻少了一往無前的勇氣:年少輕狂、鮮衣怒馬時如是;初遭磨難、家破人亡時如是;含冤下獄、仕途無望時如是;寄情山水、歸隐桃源時亦如是。
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
回到桃花塢,重啟庭院、再見桃花,隻可惜桃花依舊,仙人已遠。
失意科場、錯付甯王,成了唐伯虎晚年的噩夢。
二十馀年别帝鄉,夜來忽聞下科場。
雞蟲得失心尤悸,筆硯飄零業已荒。
自分已無三品料,若為空惹一場忙。
鐘聲敲破邯鄲景,依舊殘燈照半床。
午夜夢回,唐伯虎看着窗外飄零的桃花,終于發現,自己如武陵漁人一樣,欲再入桃花源已不可得!
嘉靖二年,唐伯虎留下了人生中最後一首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漂流在異鄉。
于貧寒中,唐伯虎離開了這個讓他痛苦、讓他瘋癫的世界,回望紅塵的最後一眼,他用豁達表達着自己的無奈:一葉浮萍,全無方向、四處漂泊。
明 唐寅 溪山漁隐圖局部
至今仍記得,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四大才子遊春時唐伯虎在橋頭狂笑的畫面,在别人看來,他的樂而忘形羨煞旁人,隻有他自己知道狂笑背後的苦楚。
曆史中的唐伯虎,或許也曾這樣笑過吧!
本文授權轉載于菊齋(ID:juzhai02),轉載請聯系菊齋。
-完-
(點擊标題 即可閱讀)
多多教育:給孩子提供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博物館中學習。讓孩子在曆史文化遺迹中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打開小程序了解熱門展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