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7 20:00:19

隋炀帝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用“風雨飄搖”來形容大隋王朝一點都不過分。

從大業七年起,因不堪隋炀帝營建東都、開鑿運河、征伐高麗的濫用民力、窮兵黩武之舉,山東王薄、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讓、江淮杜伏威等豪傑紛紛起事,“各聚衆攻剽,多者十馀萬,少者數萬人,山東苦之。”(《資治通鑒·隋紀六》)更嚴重的是,大業九年春,功臣楊素之後,負責在黎陽督運糧草的禮部尚書楊玄感率軍造反,并圍攻洛陽,人數一度達到十多萬。雖然在隋王朝全力圍攻下,楊玄感最終兵敗身死,但作為功臣勳貴之後,楊玄感造反本身就意味着隋王朝統治階級的分裂,隋炀帝的統治基礎正在被動搖。

這時,方士安伽陀的一則進言讓隋炀帝更加心煩意亂。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勸盡誅海内凡李姓者)1

隋炀帝影視形象

橫禍:殺人的谶語

某日,安伽陀神秘地告訴隋炀帝:“圖谶顯示,會有一個姓李的人成為天子。”隋炀帝聽之大驚,忙問該如何應對。安伽陀給出的解決方法簡單粗暴:“勸盡誅海内凡李姓者。”(《隋書·李渾傳》)

将天下姓李之人全部殺掉!饒是隋炀帝殘暴不仁,也知道姓李之人太多,根本不可能殺光。怎麼辦?退而求其次,看這些姓李的人中誰最有可能取大隋而代之,殺之可也。隋炀帝放眼天下,發現實力最強的李姓家族,有三支。

首先是唐國公李淵。李淵祖父李虎在北魏時就是左仆射,後因功成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受禅後,追封李虎為唐國公。李淵本人七歲就襲封唐國公,母親又是獨孤皇後的妹妹,自然身份貴重。大業九年,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麗時,為保證西北穩定,委任李淵鎮守弘化郡,兼知關右諸軍事。可以說是雄踞一方,不可不防。應符驗谶,算他一個。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勸盡誅海内凡李姓者)2

李淵像

還有,就是那個上蹿下跳,唯恐天下不亂的李密。

與李淵一樣,李密的曾祖父,司徒李弼也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祖父李曜,北周時被封為太保、魏國公。李密的父親李寬,進入隋朝後被封為上柱國、蒲山郡公。李密從小就“志氣雄遠,輕财好士”,(《資治通鑒·隋紀六》)深得越國公楊素的賞識,叮囑子弟與他傾心相交。大業九年楊玄感起事,暗中派人去往長安,請李密到黎陽以為謀主。遺憾的是楊玄感并未采取李密奇襲涿郡和謀取關中之策,旋即敗死。隋炀帝對足智多謀的李密心存恐懼,在全國進行通緝。曾幾度幾乎抓獲李密,卻最終還是讓他逃脫了,現在還不知所蹤。每念及此,隋炀帝就恨得牙根癢癢。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勸盡誅海内凡李姓者)3

李密像

最後一個,就是郕國公李渾。說起這個李渾,隋炀帝心中便咯噔了一下。

李渾是襲爵其父,功臣李穆而成為國公的。北魏分裂後,李穆追随宇文泰建立西魏,還曾急中生智在戰場險境中救出了宇文泰,立下大功。隋文帝楊堅成為北周大丞相,李穆堅決支持楊堅輔政,并奉以“十三環金帶”的天子之服勸谏楊堅改朝換代。(《隋書·李穆傳》)隋朝建立,隋文帝以定策之功拜李穆太師。李穆之子李惇、李怡、李雅、李恒等人,或以恩蔭,或以軍功,皆官至郡公、刺史、将軍、總管。史書記載,李穆一門執象笏布列朝堂者達百餘人。“穆之貴盛,當時無比。”

李穆死後,隋文帝十分惋惜,下诏其子孫隻要不是謀逆造反,縱有百死之罪也不能追究。這等于給李氏一門頒下了“丹書鐵券”,李家的榮寵,達到頂點。

此時李家郕國公的爵位,就是由剛才所說的李渾繼承。李渾是李穆的第十個兒子。史載他“姿貌瑰偉,美須髯”,北周末年,楊堅輔政。為表示對楊堅的堅定支持,李穆拿出一隻熨鬥交給兒子李渾,讓他轉交給楊堅,以明願楊堅“執威柄以熨安天下”之意。楊堅得之大喜,特意将李渾封為安武郡公。

隋朝建立後,李渾又追随晉王楊廣出藩,成為楊廣親信。此後和名将楊素一起出塞,大破突厥,進位左武衛将軍。李穆死後,太子楊廣上奏文帝,讓李渾承襲李穆爵位。楊廣登基後,李渾又以晉王舊臣的身份累加光祿大夫,遷右骁衛大将軍。

李淵、李密、李渾,到底誰才是那個應谶之人呢?楊廣在心中來回琢磨,目标最終鎖定在了李渾身上。

三李之中,李密雖然祖上高貴,但自身地位低下,當初也就是個小小的禁衛軍士兵。如今勢單力孤、逃亡江湖,其擁戴的楊玄感也已敗死,相信他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李淵雖然同樣世代公卿,現在也鎮守一方,但諸子都尚年輕,李淵本人也是謹言慎行,未見反意。相比之下,李渾就大不一樣了。其父李穆是大隋定策之臣,功蓋一代、榮寵已極,死後還有文帝“丹書鐵券”加持。兄弟子侄皆有功在身,且布列内外、位高權重,在朝廷和地方都有強大的号召力。李渾本人又是自己的藩邸舊臣,深得崇信。如果李渾聯合族衆扯旗造反,難保大隋王朝沒有傾覆的風險。

陰謀:佞臣的報複

想到這裡,楊廣的後背冷汗直冒。而一旁的寵臣宇文述則是喜上眉梢,他知道報複李渾的機會來了。

李穆死後,剛開始繼承爵位的并不是諸子中排行第十的李渾。由于李穆長子李惇早死,隋文帝便以李惇長子,李穆嫡孫李筠繼承李穆爵位。看到還是個小娃娃的侄子承襲父親的爵位,李渾心懷忌恨。他一不做二不休,設計将侄子李筠殺死。

李筠死後,李渾又找到自己的大舅哥,同為太子楊廣心腹的左衛率宇文述,許諾如果幫助他承襲爵位,願意以李家财産收入的一半奉送給宇文述。宇文述聽聞心念大動,立刻向太子楊廣進言,推薦李渾為李穆爵位繼承人。楊廣也以此上奏隋文帝,幫助李渾達成了心願。

李渾繼承父業後,剛開始還能信守諾言,孝敬大舅哥。但兩年之後,便隻顧自己奢靡享樂,不再給宇文述送錢奉物。這可惹惱了财迷宇文述,有一次宇文述喝醉了,便對好友狠狠地說:“我竟為金才(李渾的字)所賣,死且不忘!”報複之意昭然。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勸盡誅海内凡李姓者)4

宇文述像

聽到方士安伽陀的谶語,宇文述第一時間就向楊廣進言:“安伽陀的話我覺得是有征兆的。我和李渾是至親,知道他最近表現很反常。常常一天要和侄子李敏、李善衡秘會好幾次,不知道在商量什麼。請陛下明察。”此言正中楊廣下懷,他當即命令宇文述帶領千名宿衛,将李渾等人的府邸重重包圍。

李敏是李穆侄子李崇的兒子。李崇“英果有籌算,膽力過人”,(《隋書·李崇傳》)隋朝建立後,因功進位上柱國。在一次抵禦突厥入侵的戰鬥中,李崇因寡不敵衆而殉國。文帝痛心之餘,許其子李敏繼承爵位,并将他養在身邊。後來,文帝又将樂平公主的女兒宇文娥英嫁給李敏,招他做了乘龍快婿。

隋炀帝即位後,李敏“竟食五千戶,攝屯衛将軍”。大業十年,隋炀帝再次東征高麗,他又被派遣到黎陽督運糧草。也就在這個時候,“李氏當為天子”的谶語出現在了隋炀帝的耳邊。想當初,楊玄感就是在黎陽督運糧草時舉兵造反的。現在自己的侄女婿,功臣之後李敏又接替楊玄感,來到黎陽督運糧草,這是冥冥中的一種安排麼?

無巧不成書,隋炀帝又想起另外一件往事。當年文帝登基後,有一次夢見洪水淹沒了都城長安,因此下決心遷都。而這個李敏居然有個小名就叫“洪兒”,這讓炀帝如何能放心得下?

也許就在此刻,炀帝心裡動了殺機,但他還是對李敏“好言相勸”:“你還是改個名字吧。”李敏聽聞如雷轟頂,進而“大懼”,轉過頭就趕緊和兄弟李善衡及叔叔李渾商議對策。黑色幽默的是,這正好坐實了陰謀家宇文述污蔑他們“結黨營私、陰謀亂政”的口實。

隋炀帝立即命宇文述帶兵将李渾、李敏等一幹人抓起來押入天牢,并将審案之責交給了始作俑者宇文述,讓他務必查個“水落石出”。宇文述深知,隋炀帝要的,是将李氏一門一網打盡,永絕谶語之患。

堡壘最容易從内部攻破。一到獄中,宇文述就找到李敏的妻子,樂平公主的女兒宇文娥英,欺騙道:“夫人,您是皇帝的外甥女,難道還害怕沒有好丈夫嗎?李敏、李渾,名字就在這妖谶之上,皇上和朝廷肯定要殺掉他們,這是沒有辦法補救的。夫人你要保全自己,好好說話,自然能夠免除連坐。”

宇文娥英一介女弱,哪裡見過天牢的陣仗,一聽就沒了主意,趕緊問:“那我該怎麼說呢?還希望你能教我啊!”

宇文述乘機對她說:“你就說,李家真的是要造反。李渾曾經告訴李敏,你就是谶語上要當皇帝的那個人,這正是我們老李家取而代之的好機會。如果皇帝再次征讨高麗,必然以你我為大将,我們再發動兄弟子侄、内外親眷,分領兵馬,散在各處。等時機一到,你我就襲擊皇帝本人,李氏子弟在各地起兵響應,隻需要一天,就能夠改朝換代!”

宇文娥英想都沒想,趕緊照着寫了一份供詞。拿到供詞,宇文述立刻飛也似奔回宮中,馳告隋炀帝。看到自己侄女的親筆供述,隋炀帝手起刀落,将李渾、李敏、李善衡等李氏宗族三十二人盡數處決,其餘則流放嶺外。又過了幾個月,宇文娥英也沒能逃脫厄運,被隋炀帝灌下一杯毒酒,追随夫君而去。

李渾之案就此落下帷幕,但谶語并沒有消失,隋王朝日薄西山的态勢并沒有改變。沒多久,北巡塞外的隋炀帝又被突厥始畢可汗數十萬大軍圍困。好不容易脫險後,隋炀帝一頭紮進了江都行宮,不再理會紛亂的天下,直到死于江都宮變。

惡果:獨夫的邏輯

細數起來,李渾一案代表的,是隋炀帝對功臣、勳貴集團由來已久的猜忌和反感。由于隋王朝建立基礎的弊病以及隋炀帝本人的性格缺陷,造成了隋朝皇室與功臣、勳貴集團極端不正常的關系,這也為隋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勸盡誅海内凡李姓者)5

隋末唐初群雄割據圖

隋文帝以外戚幹政的方式篡奪了北周政權,犯了曆代皇權和史家的忌諱,其自身合法性也就成了伴随隋朝始終揮之不去的陰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隋文帝一生才猜忌陰鸷、刻薄寡恩,對前朝宗室,對功臣集團多有殺戮,且以嚴刑峻法控制天下,緻使朝臣百姓終隋文帝一代都噤若寒蟬。

隋炀帝以非常手段奪取太子之位,同時由于他具有一種唯我獨尊的強勢性格,自然也對秉承傳統觀念和獨立意識的功臣勳貴集團較為反感。

大業三年,隋炀帝下诏,征發百萬男丁修築長城。北周時就是名臣的尚書左仆射蘇威勸谏炀帝不要濫用民力,被炀帝拒絕。其後,炀帝又廣征散樂,籠絡突厥,驕奢淫逸,引起了隋朝建立、平陳一統時就建立大功的高颎、宇文弼、賀若弼等朝臣的不滿。三位功臣經常聚在一起,對隋炀帝執政之失“發發牢騷”。得到報告後,隋炀帝竟然以诽謗朝政為由,眼睛都不眨就将三位功臣一并處決,妻子皆流放沒官。高颎文韬武略,勇于任事,又盡忠皇室,以天下為己任,舉薦了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隋朝名臣,當朝二十年,海内鹹服。隻因為說了幾句真話就被隋炀帝誅殺,由是天下震驚。

内史侍郎薛道衡以才學而富有盛名,曆仕北齊、北周,為當時文壇領袖。楊廣為晉王時,對他的才學就極為推崇,登基後,曾想任命他為秘書監,專掌文案。薛道衡對楊廣的為人很不齒,當即寫了篇《高祖文皇帝頌》諷刺他,引起楊廣的不快,遂将薛道衡關進監獄。楊廣還向朝臣透露出心中隐秘:“我當晉王的時候,這個薛道衡就把我當小孩子一樣輕視,與高颎、賀若弼等外擅威權。我即位後,他們心裡害怕,隻是因為天下無事,所以才沒有造反。”随後命令薛道衡自盡,妻子兒女被流放到西域且末,“天下冤之”。

對前朝功臣冷血薄情,對自己的藩邸舊人同樣心存猜忌。大将楊素不僅追随楊廣北征突厥,南平陳朝,而且多方奔走,聯絡朝臣,勸谏隋文帝和獨孤皇後将楊廣立為太子,為楊廣的順利登基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楊廣稱帝後,對楊素卻疏遠猜忌,在他重病時還詢問太醫什麼時候死。楊素死後,隋炀帝還放話,如果楊素不死,終當被滅族。炀帝的猜忌與刻薄,成了楊素之子楊玄感造反的重要原因。

高颎、宇文弼、賀若弼、薛道衡、楊素等等功臣被清洗之後,本是政權柱石的勳貴集團被整肅清洗,對朝政不敢置喙。代之而起的,是裴蘊、宇文述、虞世基等隻會以隋炀帝的好惡為準則的佞臣酷吏。表面上達到極盛的隋王朝已出現政權基礎的真空,炀帝的悖謬政策完全沒有了制動和自糾機制,王朝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

李渾、李敏一案産生的惡果随即顯現。

李密雖然勢單力孤、屢受通緝,但從此堅決走上了反隋的道路。李渾案後一年,李密就投奔了河南瓦崗軍,迅速成為瓦崗群雄的謀主。此後李密攻城略地、擁衆百萬、圍攻洛陽,消滅了大量隋軍主力,一度成為隋王朝統治的最大威脅。

明朝曆史上的李姓(勸盡誅海内凡李姓者)6

瓦崗軍

而鎮守隋王朝北境的太原留守李淵也深受李渾一案的震動,處心積慮要取隋而代之的李世民乘機進言:“世人都說李氏當應圖谶,所以李渾無罪,卻一朝族滅。所以現在起兵争奪天下正當其時,您不要再猶豫了!”李淵副手,大理司直夏侯端也勸谏李淵:“現在主上(隋炀帝)猜忍,尤其猜忌李姓勳貴,李渾已經死了,您如果不思變通,肯定要步他的後塵啊。”最終,李淵堅定了起兵太原、奪取關中、定鼎天下的決心,中國曆史的走向也就此改變。

李渾、李敏一案成為壓死隋朝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吊詭的是,宇文述一手策劃炮制了這起冤案,而他的兒子,追随隋炀帝到江都的宇文化及卻聯合骁果軍一幹将領,發動了“江都宮變”,最終親手結束了隋炀帝的生命。

這到底是曆史的巧合,還是冤魂的報複?就有待後人去評說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