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小米 編輯|小辰
來源|遇見小mi(ID:yujianxiaomi2015)
01我有一個好鄰居,我在月子中心坐月子那段時間,我媽媽一個人在家封閉,他們家對我媽媽很照顧,給我媽媽送菜,送魚,都是品質非常好的那種。
回家後,劉先生就團購西瓜等,也送鄰居,禮尚往來。
上海解封了,我家對門鄰居要回老家住一段時間,家裡剩了好多吃的,一箱很好吃的楊梅,還有媽媽親手做的灌腸等,都送我家了。
但在鄰居回老家2天後,我媽媽突然告訴我一件事,她從垃圾桶邊撿回了鄰居扔的3包小孩的衣服,我愣了一下,這個時期,也太不幹淨了,馬上表示了不高興。
我媽媽強調,衣服放外面的陽台了,已經做好消毒了。這些衣服都是洗好後,平平整整地裝在袋子裡的,打開還有衣服剛洗好的清香,和新的一樣,好多漂亮的裙子。
我媽媽還強調說,我又不是給你們家穿的,給老家你舅舅的孫女穿,他們買都買不到這麼好的。
我給媽媽說,以後不要做這樣的事了。
她問我,你是不是怕别人看到丢人呀?真的沒有人看到。
媽媽誤會了我,我壓根沒這麼想,而且想被看到真不容易(後面說)。再說,就算被看到了,這有啥丢人的?
我暫時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和媽媽說,你給我看看你撿的衣服呗。
媽媽給我展示了好多件,真是很漂亮的裙子,穿上肯定很好看,還有一些褲子,質量都很好。
我們家的月嫂姐姐,還要了三件,說給她女兒穿。
▲這麼漂亮的公主裙,有三四件,可以參加活動穿,還有很多件日常穿的裙子,漂亮,舒适
我和媽媽聊,這些衣服質量真的很好,不得不感慨一句,現在孩子衣服真是多,穿是穿不壞的。
她就說,我看就這麼扔了,也很心疼。媽媽希望,我能幫她寄快遞回家,讓我爸爸給舅舅家送去。
平時,我好多衣服不穿了,媽媽都會洗幹淨,熨燙好,也是寄回老家送人,都覺得挺好的。
然後,我做了一個決定,找鄰居說了這事。
我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方面,我在意這個衣服到底是什麼情況下被扔的,想要确定一下衣服的情況,不然心裡沒有底。
另一方面,我們小區是兩梯兩戶,在樓梯間,有兩個垃圾桶,一個幹垃圾桶,一個濕垃圾桶,我們兩家共用,每天會有物業的阿姨來收垃圾的。
這麼好的衣服,裝在袋子裡,就放在垃圾桶旁,是不是隻是放在這裡,留着回來送人的?或許是跟物業阿姨商量好,留着呢?
我怕有誤會,還是要确認一下,萬一有誤會可以趁早解釋。
确定了,人家是真不要了,我自己放心,也沒誤會。
02
我和鄰居說了這事,同時問了一句,看打包很好,是不是有和物業阿姨約定好,給人家的呀?
鄰居人特别好,給我解釋,就是扔掉的,孩子不穿了,覺得舊衣服送人不好,之前都是送到居委那邊舊衣服回收站,這次特殊時期就放外面了。
我們聊了很久,很愉快,鄰居還和我分享了最近生活中特别開心的事。
最後,我和她說,以後,這些衣服不穿的,都别扔了,可以給我家。哈哈哈。
她家有兩位小美女,球球穿不了她們的衣服,但真的可以寄回老家,給親戚的小孩穿。
我把和鄰居交流的情況,給媽媽說了,就是人家不要的,以後有不穿的衣服,就不扔了,給你留着。媽媽見我沒有多想,就很開心。
我真的沒有覺得丢人,我沒有那麼玻璃心。球球出生後,很多錢我都沒有省,比如住月子中心等。
但是他的衣服,都是我侄子和好朋友孟老師家寶寶穿過的衣服,小寶寶的衣服幹淨舒服最重要,我買衣服的錢都省了。
球球長得快,52碼、59碼的衣服穿了沒多久,就小了,我送給小區另一個鄰居媽媽了。她還給孩子穿上,拍照給我看,大家都很開心。
養孩子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該省省,該花花呗。
不止這一件事,我也從來不掩飾,我來自農村,從小在農村長大。
自從生了球球,我的社交圈變成媽媽圈了,我認識好多優秀的媽媽,她們都會彈鋼琴,給寶寶彈曲子。
孟老師都是童子功,一邊彈琴一邊給寶寶唱歌,寶寶可喜歡了。我是真的發自内心地佩服,我真的不會,給球球唱個兒歌還跑調。
我小時候,别說鋼琴了,業餘時間,都是給兔子割草,幫着幹農活。但這又有什麼呢?不會就不會呗。
這些事情,我不會多想,那我們把舊衣服送給老家親戚,人家會多想嗎?
03
我媽媽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在我們村人緣特别好,平常幹啥事,人家都願意和她在一起。
我一點不懷疑她做這事的初心,真是出于好意。
退一步講,她如果是勢利一點的人,大可直接不和那些條件不如我家的親戚來往,這讓我把衣服寄回家,要花時間,還有快遞費呢。
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這麼做,會不會讓人家覺得我們瞧不起人呢?傷了對方自尊?是人家真的需要,還是我們覺得人家需要呢?
我們不要做感動自己,打擾别人的事。
這個問題,我和媽媽好好聊了聊,她說不會的,說我和弟弟之前不穿的衣服寄回家,親戚和鄰居去我家玩,大小合适的都要了,很喜歡。還叮囑我媽媽,說以後有了不要扔,給他們留着。
劉先生穿鞋很廢,他也是很節約的人,淘汰一雙鞋的時候,确實已經很舊了。
但我媽媽還是刷幹淨,寄回老家了,我爸爸和他腳一樣大,就穿着這些鞋幹活(我爸爸跟着村裡建築隊蓋房子),弄壞了,也不心疼。還告訴我,這鞋很舒服的,以後不穿都寄回家。
到了這回媽媽撿了鄰居三大包衣服的事,我覺得有疑惑,就去溝通,有什麼問題,多溝通就沒事了。
我想,媽媽過了2天才告訴我這事,也是擔心我介意吧,如果我這次發脾氣,指責她這個行為,下次有什麼事,她就不和我說了吧。我也關閉了通往她内心的道路。
雖然我和媽媽有不少理念的不一緻,當我耐心去了解她的想法時,真的就不一樣了。
大概因為成長經曆、環境等各種因素,我們内心會有很多按鈕,會敏感,當無意中被開啟,就會多想,受傷,比如如果我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成長經曆,大概我媽媽從垃圾桶裡撿回鄰居丢的衣服,就不是這個反應了。
可是,我認為,隻有直面真實,人才會變得強大。
這大概就是成長的修煉。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并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