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在現在大多都是中國情人節的說法,認為這一天與愛人在一起能夠像牛郎織女一般有一段忠貞不渝的感情,但在很多地方七夕的傳統習俗多為乞巧、拜七姐等,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說法,那麼在衡水七夕怎麼過?河北的七夕習俗有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内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衡水七夕怎麼過
農曆七月七内丘縣城廟會,作為祭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設的廟會,在全國非常罕見。廟會祭祀的重頭戲是拜天棚地棚;
在玉皇廟前展開天棚地棚,在周圍擺放龍轎、龍袍、彩衣彩鞋等供品,香客們不分晝夜,在天棚地棚前焚香朝拜,并敲打樂器念唱他們自編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俗曲。
廟會期間最有人氣的要算是唱神戲,輪番演出傳統愛情劇目《擡花橋》、《西廂記》、《打金枝》、《八件衣》、《對花槍》等,一直演5至7天,七月初七晚必唱《天河配》,又稱《牛郎配織女》。等刹戲後,焚化所有祭品,稱落棚,廟會結束。
河北的七夕習俗有什麼
吃面人
在張家口一帶,每逢這一天,在市場上就會出現一種蒸的面人,據說孩子們在吃了這種面人之後,在荒年的時候就不至于發生人吃人的慘劇。
五生盆
涿州一帶在七夕的前幾天,要種麥于小瓦器,為牽牛星之神,謂之五生盆。這是人們對于生育信仰的一種折射。
乞巧
遵化女性在庭院中設香案,并把瓜果削成花瓣狀,把針放在瓜瓣上,雙手捧盤向織女參拜。如果看到瓜果上有蛛絲羅結,那麼她就可以說是得巧。
在樂亭、豐潤等地,童男把蜘蛛放在小盒子裡,等到第二天視蛛絲稠密的程度來看自己的文采高低,謂之乞文
盛七夕水
鹽山、肅甯等地,各戶人家認為這一天是仙女下凡洗澡的日子,因此水質會很好,遂在該日洗滌油膩的器皿。
七夕節名的由來
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得名于七姐誕的乞巧習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故又稱乞巧節。
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靓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