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豫東大平原上的河南省商丘市,是一座從遠古走來的城市。曆史遺迹很多。在它的西南方向一公裡左右,有一座用黃土夯築而成的高台,叫阏伯台,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處。
阏伯台也叫火神台、火星台,是距今四幹五百多年的古觀星遺址。台高三十五米,周長二百七十米,四十二級台階用青石砌成。擡階而上,可以看到上面建有阏伯廟、大殿、拜廳和鐘鼓樓等古代建築。因為人工築成高台的面積所限,這些建築略顯小巧玲珑一些,但布局緊湊,古樸典雅,具有很高的曆史和藝術價值。
阏伯是傳說中五帝之一帝喾的兒子。這座高台就是他主持建造的。
阏伯原來名契,堯帝當政時他被封為火正,負責保管火種。遠古時代,洪水泛濫,風沙蔽日,人們生存條件極為艱苦,因此,安
全地保留火種,既很重要也絕非易事。阏伯忠于職守,任務完成得很好,保證了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當時人們認為,天空那顆離得最近又最亮最大的星星,紅紅的肯定就是火的神靈。于是人們就把它叫做火星。因為火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系極為密切,對火神當然也應該格外尊重。所以,阏伯除了保管火種,還有一項重任,就是祭祀火星,祈禱火神帶來平安和好運。他帶領人們夯土築起一座高台,定時登台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祭祀活動中,他漸漸發現了一些火星運行的規律。他把火星總在黎明時出現的那一月,定為一年的歲首,把這時隐而不見的那一月定為歲尾。年頭到年尾,這就是一年。後來,他慢慢又發現了一年中四季的變化。這樣,時間就有了順序。這就是最早的曆法。因為阏伯是殷人的祖先,後來人們就把阏伯發明的這種曆法叫做殷曆。
阏伯保管火種有功,又築台觀測火星發明了殷曆,人們就覺得他不是凡人,是火神轉世。他觀測火星所築的高台就被稱為火神台,也叫阏伯台。
在曆史長河中,阏伯台曾經無數次被自然損壞,又不斷的被重新修好。史料記載,最後一次被毀是在金代。到元代大德年間,阏伯台又得以重建。這次重建不僅在台上建設了大殿、拜廳、鐘鼓樓和東西禅門,還在阏伯台前新建了山門和一座戲樓。全部工程丹牆金頂,金碧輝煌,在彰顯阏伯深受人們崇敬的同時,還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
明清兩代,阏伯台又經過數次修葺。
改革開放以後,商丘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一年再次修葺。後來又将台上的玉皇廟移到台下山門東側,使台上建築更加規整肅穆。
一九九六年,來自北京、南京兩座天文台和全國的文物專家們一起,經過考察論證,确認此處為全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遺址。考古勘探表明,最遲在東周這裡已有高台,進一步确立了阏伯台是遠古時代觀星台遺址的征信價值。
記得十二年前,筆者首次瞻仰阏伯台時曾賦感懷詩一首,詩曰:
高台半䇯雲天外,此日登臨曙色開。
茹毛飲血成既往,着衣升冠開未來。
宋國寓言醒世酒,南郭笙歌夜光杯。
莫道歸德無古事,張顔鼓角動地哀。
賦此詩時,此處遊人并不是很多,甚至有點冷清的感覺。如今,阏伯台沿中軸線向南,新建了華商文化廣場,面積達六萬餘平方米;對面平原路西側,同樣聞名遐迩的燧皇陵也進行了修複和擴建。相傳燧皇(燧人氏)是發明鑽木取火的先祖。燧皇陵和阏伯台僅一路之隔。兩位跟火密切相關的偉大祖先,竟然都生活在商丘這一方土地上,他們都對火的發明和利用做出過突出的貢獻,真是有點不可思議!然而,這不也正好說明了商丘在中華民族的發育過程中,曾經發生過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嗎?
現在,在阏伯台前方三商文化廣場旁邊,新建了商丘市博物館,身後不遠處,規模更大的漢梁文化公園正熱火朝天施工中。這幾處景點交相輝映,讓這一帶遊人如織。原本孤單冷清的阏伯台一天比一天熱鬧起來。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成長的搖籃。阏伯保管火種和觀測火星、發明殷曆,對于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此,連來華考察並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也贊譽有加。阏伯這位從遠古走來的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理所當然地受到曆代人們深深的尊敬和愛戴。很早以來,每年春節期間人們都會蜂湧而來到火神台進香朝拜。在遙遠的曆史長河中,前來朝拜的人越來越多,聲勢越來越大,這裡就逐漸形成了方圓數百裡最為盛大的傳統廟會。
據考證,商丘的火神台大廟會在清朝的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本來會期從正月初一開始到二月二才結束,可是外地香客怕耽誤一年頭一天的朝拜,不少人都是頭年臘月便匆匆趕來,以緻火神台周圍數裡群衆家中都住滿了香客。節後,山東、安徽、江蘇等臨近省地的信衆也會一撥按一撥地紛至沓來。火能應炊以養養人生,也能燒房毀屋禍人生,跟人的日常生活關系實在太密切了!所以古人對火的敬畏非常之深,人人肦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生活幸福平平安安。
火神台廟會設有總會,并在臨近省地設有分會。各地的分會首年前都會到總會開會,商議前來朝拜的時間和住處。各分會前來朝拜時,都會根據各自特長,帶着自己的哨呐班和各色藝人等。地方小戲、曲藝、雜技、和高跷、魔術、旱船、龍燈、竹馬、舞獅等各種民間藝術應有盡有,還有各種能工巧匠制作的泥泥狗、糖人兒、竹響響、面人兒等等一應具全。廟會期間,這些藝人會互相挑戰比賽。一浪高過一浪的民俗和民間藝術大展示讓人歎為觀止。廟會上還有人另辟場地,舉辦武術散打、鬥雞鬥羊鬥蟋蟀等等比賽。所有這些都使廟會變得非常熱鬧有趣。據估計,每年吸引而來的信衆和遊客都有好幾萬人,多時能達到十萬人以上!
除了春節期間的大廟會,每年的六月二十三也是火神的祭。會期十天。不過,這時已經進入農忙,參會最多的農民群體大多已沒功夫前來趕會,再說天氣也已比較炎熱,遠路而來相對來說比較辛苦,所以比起正月大廟會來,規模和熱鬧程度都遜色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