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秋季最适合出去遊玩的好時候,這時菊花正開得爛漫,好多城市都有賞菊的習俗和活動,而且在沿海地區這個時候也正是品嘗螃蟹的好時候,與朋友家人登高望遠、把酒言歡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那麼在重慶重陽節是怎麼過?重陽節在重慶還有什麼含義?
重慶重陽節是怎麼過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 消積食,治寒熱。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 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吃重陽糕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 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
重陽日,曆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 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 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 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 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重陽節在重慶還有什麼含義
抗戰時期重慶把重陽節改為體育節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國民政府在征兵的過程中發現當時的民衆普遍存在着身體素質較差的情況,如1937年民政部的一份報告稱:(民國)二十六年應征壯丁,結果雖一再降低及格标準,不及格者仍占五分之三以上。
這一結果引起了各方面的震動。在一屆國民參政會上,不少代表呼籲開展國民體育活動,以增強人民體質,國民政府亦不得不采取臨時抱佛腳的方法,急抓體育。
1940年10月10日,教育部在陪都重慶召開了全國國民體育會議第二次大會,蔣介石在會上強調:今後抗戰建國的教育,就是要注重體育,重秩序,守紀律。
1942年初,教育部呈文行政院稱:為利用重九習俗(指民間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推行國家大法(即《國民體育法》),并為實施國民體育;
紀念國父首次起義(即孫中山拟于1895年10月26日重陽節發動的廣州起義)起見,特規定農曆九月九日為體育節,并拟定《體育節舉行要點》。此議得到了行政院的批準,頒布全國執行。這是我國第一個由政府規定的體育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