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深圳藝術活動呈現出井噴的态勢,衆多藝術機構推出了各類展覽,深圳在藝術與設計領域所展現的活力,讓業界人士認為,深圳已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的“藝術第三城”。
南都記者通過調查問卷與自媒體數據收集的方式對深圳60個機構(包括深圳各大美術館、博物館、藝術空間、相關協會、文創企業等)的展覽進行統計,去年60個機構推出了478場展覽。這個數據當然不是深圳展覽的全部,但基本上能反映深圳藝術展覽的現狀。
讓藝術介入生活正在成為深圳人的生活常态。深圳展事越來越多,深圳人的觀展熱情與藝術消費也在顯著提升。深圳的美術館與藝術空間大多形成了自身的定位與展覽路徑。可貴的是大多數機構對藝術公共教育也越來越重視,880多場公共教育活動的開展,為城市文化賦能。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2018年深圳商業性質藝術展增量迅速,彰顯出深圳藝術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每天有展覽開幕
當代藝術類占八成
2018年,深圳展覽十分火紅,每天都有展覽在開幕。
南都記者對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深圳畫院美術館、深圳博物館、何香凝美術館、深大美術館、設計互聯、OCAT深圳館、華美術館、雅昌藝術中心美術館、鳌湖美術館、越衆曆史影像館、國風藝術館、滿京華美術館、飛地藝術空間等60個機構的展覽進行了統計,60個機構共舉辦了478場展覽。
478場展覽中,當代藝術類的比重占到80%以上,正如丙希文化深圳相儒以墨空間負責人關注到的,深圳當代藝術展較多,而傳統書畫展覽相對少。這個與深圳文化有關,深圳地區包容性比較強,外來人口較多,都以年輕人為主,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這群人對于藝術的欣賞,更加年輕化、當代化,即使是國畫,也更加偏向于新水墨。
深圳的藝術展還有一個獨特的特點是當代藝術與設計類展覽的跨界融合,體現出極強的設計感。例如由深圳市政府主辦的深圳設計周,本次統計南都記者隻把它當作一項主題展事來統計,其實2018年的設計周包括60餘場展覽活動,其中展覽藝術性都很強。另外設計互聯、華美術館,都是以設計為主打的美術館,還有關山月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也都會舉辦設計類的展覽,再加上深圳平面設計協會、深圳工業設計協會等也都會舉辦設計類展覽,使得深圳的設計類展覽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華美術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在2018年,深圳地區的展覽呈現的面貌是比較多元化和具有豐富性的,深圳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就是深圳地區的展覽中混合設計的比重非常大。
談及深圳展覽的特點,字在空間的黃曉丹認為,深圳地區的展覽“口味”很豐富。越來越多的畫廊、藝術機構、藝術家的介入,使本地形成幾乎“日日有展”的井噴式藝術現場。“來了就是深圳人”的觀念也反映在展覽上,就是我們這座城市展覽的多元性。同一天裡,蛇口的美術館在進行着油畫展的開幕,而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畫廊可能在做裝置藝術,羅湖的藝術機構可能在做水彩展,福田的美術館可能在做設計展……這種多元化的熱鬧共生,在國内其他城市并不多見。
關山月美術館媒體負責人周怡表示,與内地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地區的展覽給予了年輕人更多的關注。綜觀2018年深圳的展覽,蜂巢(深圳)當代藝術中心的媒體負責人認為,繼北京、上海之後,深圳已經成為活躍的藝術第三城。
藝術機構對公共教育更為重視
形式更加多樣
2018年,深圳的藝術機構對藝術的公共教育也更為重視,活動的數量也有上升。例如,華美術館2018年共展開了30場公共教育活動,相較2017年增加了5場。丙希文化深圳相儒以墨空間開展6場公共教育活動,比去年增加很多。國風藝術館舉辦6場活動,較往年有明顯提升,活動的形式更加豐富,種類更加多元。蜂巢在7場展覽開幕的同時,邀請藝術家和策展人向觀衆進行導覽,以推進觀衆對當代藝術的了解和興趣。33空間共舉辦14場公共教育活動,整體比2017年增加一倍。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也表示,公教活動數量較往年有明顯提升。OCAT深圳館,2018年共舉辦31場公共項目,包括對話、演講、工作坊、研讨會、放映和表演等。這些公共項目力圖為公衆搭建一個進入展覽、理解當代藝術和參與機構實踐的通道。
關山月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活動則形成了系統化,呈現一個逐年上升的趨勢。為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求,将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進一步“日常化”。如結合展覽,開展藝術家導覽、講座、工作坊等多種形式的公教活動,同時結合展覽開展工作坊,讓觀衆獲得更深入的體驗,該館還開展“館校互聯”計劃,将館藏資源送到藝術資源相對較少的4所偏遠小學,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得到藝術的熏陶,全年受益師生超過6000人。
商業性質藝術展增量迅速
藝術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2018年,商業IP類展覽達27場,比2017年的商業類展覽多出兩倍,增量迅速,從中可以看出深圳人對此類有着極大的觀展熱情,藝術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商業IP類展覽一類主要針對業界與藏家,比如藝術深圳、深圳國際藝術博會覽、立梵藝博會等;一類主要針對年輕人與藝術愛好者的,這其中按内容呈現又可分為打高科技與新媒體藝術牌的,比如《每當星辰變幻時》新媒體藝術展、“平行世界de非分之想”、GAME ON綻放·全球遊戲潮流盛典等。還有就是打大師牌的,比如我的秘密是一座花園:荒木經惟攝影作品展、印象莫奈展、英國設計鬼才Paul Smith世界巡回大展等。還有就是時尚與偶像類的,比如瑪麗蓮·夢露全球巡展亞洲首站、永恒經典:奧黛麗赫本展等;另一類主要針對的群體則是少年兒童與家長,走親子與家庭教育路線的,如數字藝術童話展《奇夢愛麗絲之重回仙境》全球巡展中國首展、“2050地球需要你”展覽、博洛尼亞插畫展等。
這些展覽的票價在50元至350元之間,據南都記者觀察,這些展覽很多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收入,尤其走網紅路線的,熱門到還要排隊入場。這些展覽主要分布在歡樂海岸、萬象天地、深業上城、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益田假日廣場以及新開不久的燕晗高地、深圳灣萬象城等不同場地,展覽與新商業體形成某種共構關系,也讓深圳在2018出現了一種新的觀展風潮。
衆多深圳藝術界人士,其實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滿京華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深圳展覽的數量有着較為明顯的增加,專業類展覽及商業IP類展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長,各自占據着各自目标市場,展覽與商業空間具有了更多的結合及互動,且展覽制作(含宣傳)的專業度也在逐步提高。相較于國内其他主要城市,深圳地區的展覽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依然有待提高。
新藝術機構的路徑選擇
展現出個性與方向
2018,在深圳的不同區域都看到新的藝術空間在誕生。比如遠在西邊的沙井有至美術館,遠在東邊的葵湧有滿京華美術館,在南山也有高北十六創意園、燕晗高地等新的藝術場館開啟,為深圳增添了更多新的可能與活力。
2018,我們看到一些新的藝術空間,都在形成自身的路徑選擇與展覽方向,比如飛地藝術空間、字在空間、33空間等。
2017年5月27日開館的飛地藝術空間,在2018年共舉辦了五場展覽,奉獻了董大為個展“現成寫作”,“藍色對話-阿多尼斯繪畫作品展”,翁雲鵬個展“雙重蒙太奇”等精彩展覽,其展覽都與詩人、詩歌、詩意有關。
2018年開業的字在空間則圍繞着文字展開跨界的展覽實踐,舉辦了“漢字字在·十全十美“AGI中國會員漢字海報展、“城市聲音”、“字造時尚月”等重要的展覽,将展覽的觸角延展到城市聲音、時尚等領域,也豐富了漢字的表現力。
33空間則形成了關注具有實驗與探索精神的本土青年藝術家創作的路徑;蜂巢(深圳)當代藝術中心主辦的展覽則均為其代理和合作的藝術家的個展項目;色界專注做影像藝術;小燕畫院巢美術館的展覽則大多與藝術教育有一定關聯;國風藝術館則嘗試将當代藝術展覽與傳統工藝的相關展覽進行結合;鳌湖美術館則與居住在牛湖村的藝術家與村民有着很好的互動,形成了活化古村,以當代藝術聯結社區居民,進行社區共建的發展模式。
2018深圳展覽TOP10
南都記者從2018年的478場展覽中,根據展覽策展的切入角度、創新性、學術性、關注的主題、展覽的現場呈現與完成度、後期傳播與影響等不同指标,進行綜合考量,評出以下10個2018年度深圳最優展覽。
1 新工藝百物展“造物新時代”
出品:設計互聯 策展人:陳嘉莉、潘愛心、黃兆晖
展期:2018年9月8日-2019年2月19日
上榜理由:這是一次面向未來的展覽,是民藝如何融入現代生活的啟示錄。“造物”作為人類生活的見證,一直是人類引以為傲的存在,在手藝的黃昏讓傳統手藝再顯溫暖與光華,美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得以呈現。此展引發人們對民藝複興的更多暢想,“新物種”并非憑空而來,它是文化的延展,是美的再生,藝術家要緊握“傳家寶”,化腐朽為神奇。
2 别處/此在:海外華人藝術取樣展
出品:何香凝美術館 策展人:王璜生
展期:2018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
上榜理由:這是一次視角獨特的展覽,它通過對海外華人藝術家作品的取樣展示,讓我們看到不同環境下華人藝術家的創作方式與狀态。在近一個世紀中,西風東進成為一種思想底色,但在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中,我們看到華人“西進”時如何讓東方文化與思維方式與身處的“别處”碰撞與結合的痕迹。
3 本來·中國當代視覺藝術提名展
出品:深圳畫院 展期:2018年12月18日-2019年1月10日
策展人:孔森
上榜理由:從細節追本溯源,這是一次需要沉靜下來細看的展覽,也是很具深圳色彩的一次展覽。策展人對當代藝術有着自身的觀察,融入當代文化的思考,每一件被提名參展的作品都經過時間的洗煉。展覽打破界限,将當代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很好地結合起來,構築了一個經得起細緻推敲的展覽現場。
4 逝者如斯:長江三峽、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影像考察
出品:深圳市越衆曆史影像館 策展人:鄭梓煜 孫粹
展期:2018年11月17日-2019年3月31日
上榜理由:在攝影淪為群衆藝術的今天,一次攝影大展要真正直抵人心甚為艱難。這次展覽做到了,它讓人内心為之一顫。展覽通過4位攝影師的鏡頭,講述了大江大河邊上那些令人難忘的細節。這些生活畫面,不僅是關于河流的講述,而是對我們這個時代急速變化的景觀的留存與觀照,它們隐藏着打動人心的悲怆感。
5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出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策展人:徐真錫、唐勇、容思玉、丹尼爾·弗蘭克、楊靜、曹恺、薛峰
展期:2018年12月8日-2019年3月10日
上榜理由:這是一次觸角發達、活力四射的展覽,展覽讓獨立動畫得以更寬的延展,也讓獨立動畫與現實生活有更多的交集。展覽采用委托創作的方式,也使其參展作品更有針對性,它不僅針對動畫藝術表達自身,也針對如何拓展認知邊界的可能。此次展覽滲透到城市的多個空間與展場,也使展覽本身成為可圈可點的動态媒介。
6 重構烏托邦——— 建築藝術展
出品:華·美術館 策展人:野城
展期:2018年3月24日至5月20日
上榜理由:這是一次有批判與反思精神的展覽。将烏托邦話語付諸形象,着附作品,梳理出時态。裝置、建築、影像的交互呈現,為觀衆營造了一面關于烏托邦的透視鏡。建築師在當代的諸種實踐與烏托邦想象,在這裡也得以有效展現,碰撞出不同背景的“實踐之路”與“觀看之道”,描繪出策展人視角的烏托邦碎片的重構圖景。
7 觀·照———2018深圳美術館當代影像藝術展
出品:深圳美術館 策展人:遊江
展期:2018年6月21日至7月23日
上榜理由:這是一次有溫度的展覽,構建了一個觀看深圳的視覺坐标。展覽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一次生動注解,也是對深圳40年發展的一次“觀照”。展覽通過老照片與當下影像的對比,也通過藝術家的藝術創作,通過衆多市民的互動參與,呈現出深圳的“舊貌新顔”,将滄海桑田與瞬息萬變凝聚于此,讓深圳曆史獲得厚重的即視感。
8 大地回春——— 關山月梅花作品展
出品:關山月美術館 策展人:陳俊宇、莊程恒、丁瀾翔、盧婉儀
展期:2018年8月9日-10月10日
上榜理由:這不僅是一次藝術家的作品回顧,而且是對中國山水花鳥傳統的一次梳理,展覽用綜合的展示手法,營造了一個了解與走近美術大家關山月的詩畫意境,為公衆展示了20世紀中國畫變革大背景下的藝術探索與創新的可能,梅花這一傳統人文主題在當下的語境中被激活。
9 任意時空/有關鳌湖的文獻
出品:鳌湖美術館 策展人:王亭
展期:2018年5月18日-6月30日
上榜理由:這是一次腦洞大開的展覽,有關鳌湖的文獻并不是文字,而是鳌湖村村民的“花花朵朵與壇壇罐罐”,是日常生活中要被丢進垃圾堆的舊物。當這些舊物被搬進美術館,其特異的組合,讓人看到生活之變,看到當代藝術介入古老村莊所激發的活力,也讓人看到其實還有比拆遷更好的讓老村活起來的方式。
10 小說藝術
出品:OCAT深圳館 策展人:方立華、李榮蔚、宮林林
展期:2018年6月23日-8月12日
上榜理由:藝術好久沒跟文學勾搭了,藝術家發達之後瞧不起文學是常态,這次展覽試圖把藝術拉回到文學的母胎,把藝術家的小說拿出來直觀展示,讓觀衆看到藝術的源起,其實也深埋在小說文本裡。在展覽越來越喧鬧的現實語境中,這次展覽顯得清新沉靜,它獨辟蹊徑,讓漂浮的觀看回到沉潛的閱讀,讓欲望的時代清心寡欲。
采寫:南都記者 謝湘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