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9時30分做的核酸,淩晨22分就出了結果,福田區好拼!”
“不到5個小時就能刷到最新的核酸檢測結果,真的很給力。”
這兩天,不少深圳市民發現在核酸采樣現場等待的時間更短了,核酸檢測結果出來的時間也更快了。
深圳核酸檢測快是如何實現的?
記者昨日從多家醫院采訪獲悉,核酸檢測實驗室24小時不打烊,優化檢驗流程,加快檢測以及結果上傳速度。
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醫學檢驗科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此次疫情戰疫打響後,實驗室24小時燈火通明,25名專業檢驗員24小時連軸轉。晚上7時許,該實驗室于波海主任剛剛脫下防護服,匆匆吃了兩口飯,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多個小時的他,趕緊靠在沙發上休息一會。
“在前線采樣的醫護人員穿着厚厚的防護服,一層一層爬樓上門采核酸,采完後立刻送到實驗室。到了後半夜,大量的樣本就送到實驗室,我們每天都是連夜奮戰,堅守到當晚最後一份核酸檢測報告出爐。”于波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面對加急核酸采樣任務時
如何确保結果又快又準?
于波海介紹,通過試劑革新、程序優化、增加擴增儀、增派人手等方式,他們實驗室一天可以完成6萬人份的核酸檢測。
“在核酸提取上,采用全自動提取儀和手工提取相結合,再加上試劑革新,9台擴增儀24小時不停機運作,我們以前做一份核酸檢測的時間需要4個多小時,現在縮短到3個小時。”于波海告訴記者。核酸檢測報告的準确性至關重要,記者采訪獲悉,從核酸樣本運抵實驗室後,在接收、消毒、檢測等各個環節,均有相關工作規範,确保每個環節可溯源。
在深圳市中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也是24小時不停歇,檢驗員連續穿着防護服工作6至8個小時是常态,保質保量做好每一份核酸檢測樣本。
截至1月12日24時,深圳此輪疫情累計報告14例病例,均在密接者排查、重點人員篩查中發現,通過核酸檢測及時發現。疫情進入防控關鍵階段,深圳正抓緊黃金時間發揮核酸檢測的“排雷”作用,核酸檢測能夠盡早把潛在人群中的感染者全部找出來,鎖定風險區域和重點人群,跑在病毒前面。
在8日舉行的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朱武介紹,為了提高各個核酸檢測實驗室、特别是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的檢測質量和效率,市衛健委組成督導工作組,安排22名檢驗專家到核酸檢測實驗室現場駐點,指導督辦各實驗室規範、高效、保質保量開展檢測。
在加快核酸檢測結果上傳上,市衛健委和政數局等多個部門研究會商,上級部門從“粵核酸”系統匹配出核酸檢測實驗室優先上傳結果。與此同時,市衛健委動态調整檢測實驗室和标本送檢安排,增派檢測力量、加快檢測進度,盡快為市民提供檢測結果。
點擊圖片進入“粵核酸”
龍華區給文體設施加裝頂棚
1分半鐘“變身”核酸檢測點
近日,龍華區各街道在露天籃球場等文體設施上加裝頂棚,1.5分鐘就可以展開使用,還将流動核酸檢測點設在學校、商場、工業園區、居民小區、農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場所,方便居民就近完成核酸檢測。
“大白棚”變身核酸檢測采樣點
位于觀瀾街道大富社區的居民王女士意外地發現家門口的籃球場的“大白棚”搖身一變成為核酸檢測采樣點。
這一頂被居民親切稱為“大白棚”的膜結構頂棚,在2021年12月底落成投入使用,推動各社區在籃球場或停車場建設平戰兩用文體設施。該設施在這次大規模核酸檢測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大白棚”棚頂最高達14米,四周開陽通風,場内分區明确、動線合理,形成管理閉環。記者看到,居民在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引導下,保持安全距離排隊等候,依次進行體溫檢測、掃碼登記。醫護人員熟練地進行咽拭子采樣,迅速把标本封存好。采樣完成後,居民按閉環線路線有序離場。
各街道應急設施齊”出圈“
在觀湖街道松元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旁的文化廣場上,也有這樣平戰結合的設施迅速“出圈”。它是一頂占地756平方米的雨棚,采用的是全電動的敞篷設計,兩端開合單次僅需1.5分鐘,可同時容納200人左右進行核酸檢測。
除頂棚之外,福城街道因地制宜,在桔塘社區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設置流動核酸檢測點,短短數小時,3000多名學生完成了核酸檢測。此外,為提升居民核酸檢測的便利性,新和社區還安排了兩台大巴車,組織80餘名居民乘專車前往檢測點。
“紅馬甲”成為街道一抹亮色
“設立多個流動核酸檢測點,是為了方便群衆做核酸,雖然累,但聽到居民對我們說‘謝謝’時,覺得渾身又充滿了力量。”在各個流動核酸檢測點,都有黨員志願者、“紅馬甲”協助做好采樣前的準備工作,細心為居民解答問題。
“紅馬甲”們也是龍華區各街道社區核酸檢測點前的一抹亮色。據了解,截至1月8日,龍華團區委、龍華區義工聯聯合各街道團工委發出倡議書,共招募3100餘名志願者開展核酸檢測志願服務,在全區136個核酸檢測點位開展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長超15400小時,堅決打赢疫情防控硬戰。
采寫|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楊明銘 方慕冰
來源: 深圳特區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