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敦煌莫高窟尋找文化之根

敦煌莫高窟尋找文化之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3:30:02

這一篇文章有點特殊,是朋友葉子羽借《文化苦旅》的内涵抒寫的,并贈送給我。

我想他應該是要告訴我,在探索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道路上,看似苦,卻津津有味。隻有走在路上,不斷邁向更廣闊、更遙遠的世界美食之旅,不僅僅是追求文化,更是升華人生的意義。

興許我做不到走萬裡路,但我願意在時間的荒野裡,不斷發掘美食的不同旅程,将它變成人們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事物,這又何嘗不是一場文化苦旅?

敦煌莫高窟尋找文化之根(跟随餘老的步伐)1


以下是他的正文部分:

戈壁漫漫,道盡幾許蒼涼。

鳴沙陣陣,徒歎敦煌衰盛。

懷着朝聖的念頭,我跟随着餘老的步伐,步入這片荒涼,神聖,卻傷痕累累的土地。

剛進入敦煌境内,便是滿眼的黃沙,如龍如蛇,延綿萬裡。一股股暗黃色的洪流翻滾,交彙,喧嘩,與夕陽,與天地一同襲來,覺得人再如何征服自然都一個笑話。

那種天地的大氣,渺小的人隻能乖乖跪下,朝拜。疾風吹起,卷起陣陣沙粒,刮到身上,徒生古人“黃沙百戰穿金甲”的豪邁,要是加上一壺酒,一個出生入死的知己,那種灑脫、寂寥,僅憑幻想已經使我折服,倒拜下去了。

敦煌莫高窟尋找文化之根(跟随餘老的步伐)2

餘老的話甚是沒錯,要談論莫高窟,無論如何都不能繞過一個人,一個可恨、可悲、可憐的道士,一個讓無知得令人痛心,卻又難以責備的人,王圓箓。他的道士塔遙對着莫高窟,宛如一道傷痕橫亘在國人的心中,我站在塔前,不知道是在譴責他、痛罵他、可憐他、還是憑吊他……真是百感交集。

那座鶴立雞群的道士塔,到底是贖罪的守護,還是其他更複雜的情感,我們不得而知了,隻知道路過的中國人莫不留下一道歎息,濃得将黃沙化開,隔出一堵真空,濃得叫人喘不過氣。

對啊,不是他,敦煌這個中國千年延綿的結晶不會如此輕易的分崩離析,不會脆弱地在斯坦因的手中破碎,不會在外國博物館的玻璃下呻吟吧。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那些的愛國志士在哪裡飲酒作樂,那些官員又在哪裡欺上瞞下,谄媚着呢……當一個知府看到敦煌真迹卻從書法角度評價經卷上的書法遠不如自己寫得好的時候,敦煌,已經離這個時代遠去了。

劃開歎息,我艱難的走向朝聖的終點。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座落在敦煌城東南25公裡三危山與鳴沙山接壤處的宕泉河西岸斷崖礫岩上。一個很樸實的介紹,随着一步一步的深入,才發現,這是最樸實最樸素的介紹,因為沒有任何的詞語可以形容,可以描述它。整個莫高窟被一種甯靜、深邃的宏大所包圍,遊人不再喧嘩,隻是靜靜的在每個洞裡駐足着,壁畫很細緻也很虛弱,剩下一些朱紅在頑強地抵抗着時間的磨蝕,也漸漸的蒼白了。

敦煌莫高窟尋找文化之根(跟随餘老的步伐)3

洞裡面豎着一個畫架,它的主人完成了一半就匆匆離去了,留着一幅半殘的飛天與壁畫的仙女互相對望,讓我突然無緣地哀涼起來。一幅殘缺的莫高畫卷,你身上的痕迹,究竟承受了多少的風霜,是膠紙在你身上撕走色彩的傷茄麼,還是天各一方那離别的淚痕……

帶着哀愁,輕輕的走完了一層的莫高窟。離開時,我聽到一個導遊,在那邊介紹王圓箓的道士塔,說這是第一個發現敦煌的道士,一個道士發現了佛家的典藏,不知道那些國寶的價值,倒賣了不少給外國人,可惜了……我笑了笑,在遊覽莫高之時已經被佛家的寬恕所溶蝕了,心放寬了許多,王道士的事已經過去了,在那個悲劇的時代裡,王圓箓隻是擔任着一個開啟悲劇的小角色,倘若不是他,也會有另外一個陳圓箓張圓箓吧,滿腔埋怨不如做好現在。既然我們改變不了曆史,何不努力改變未來?

我朝來時的路走去,後面的腳印漸漸地模糊了,前路卻無比寬闊。


餘秋雨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

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裡,厮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

對美食愛好者而言,煙火氣和食材在一口一口的鍋裡,碰撞,融合,這是文化存在極溫暖的方式。

敦煌莫高窟尋找文化之根(跟随餘老的步伐)4

(葉子羽:人如其名,輕飄飄如一根羽毛劃過心中,卻在不經意間留下一絲痕迹。90後鄰家大哥,愛吃海鮮的饕客)

【喂吃雞:一個能用美食讓自己開心,讓他人獲益的小饕客,常常苦惱于下一頓不知道吃什麼,卻總能因自己的奇思妙想飽腹一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