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鄉鎮哪裡人多?前兩天在微頭條說了:比如原來蘇州婦女的謙稱是“奴”,現在鄉鎮大部分50歲以上的婦女還是這麼稱呼自己的,當然現在年輕人基本就還是稱“我”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蘇州鄉鎮哪裡人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前兩天在微頭條說了:比如原來蘇州婦女的謙稱是“奴”,現在鄉鎮大部分50歲以上的婦女還是這麼稱呼自己的,當然現在年輕人基本就還是稱“我”了。
有的網友就反饋說這個詞隻是和“奴”發音相近,不是這個意思。又有網友說不隻是女子這麼稱呼自己,小孩成年男子也是這麼稱呼的,和自謙沒有關系!還有網友對把這個稱呼為“奴”表示無法理解。
所以,解釋一下原因。
蘇州話其實是一種接近于書面的語言,原來蘇州話都是可以讀寫的,不像粵語為了對應口語生拉硬扯的搞了幾個字出來,寫出來以後,非粵語系人讀時不知所以然,但蘇州話你隻要寫出來,基本還是一看就明白的。就像“嫑”你從字面就可以猜出是不要的意思。原來吳語也有自己的注音的,這個講的有點遠了。最普通就是你看蘇州話的歎詞有很多是“哉”!來哉,走哉,弗來賽哉,好哉,吃不消哉等等等等!
那麼“奴”怎麼來的?最開始女子是自稱“奴家”,對就是古代女子的自稱。自古蘇州人文荟萃,特别是明清以來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古代讀書人是處于社會上層,會帶動當時的社會時尚。達官貴族地主富人家的女子都稱呼自己為“奴家”,中底層人民自然會附和。後來就演變為一個字了“奴”。母親影響孩子,小孩子從開始牙牙學語就是“奴”(我),舊時代婦女文盲多,她們哪懂這個“奴”的意思,很多農家婦女僅僅是依樣畫葫蘆學讀書人或者大戶人家而已。那成年男子為什麼也說這個“奴”呐?一個是小時候媽媽就是這麼教的,貧窮百姓也是文盲多,他們怎麼知道這個字怎麼寫啊?另外,古代達官貴族大戶人家有奴仆的,這些人的自稱也是“奴”,有很多人世世代代為奴或者雇工,已經習慣了這個和“老爺,太太,小姐,少爺”相對應的自稱了。
這很多戲劇節目裡,你可以看到這種文化的傳延,比如蘇劇和昆劇的一些對白中,這是文化的一個活化石。
你一定會說:那原來六城門内的蘇州人為什麼不說“奴”?其實,我小時候那些五六十歲的阿婆們也是這麼稱呼自己的。城内改變快一個原因是自新文化運動以後,人格上呼籲平等,年輕一代自然而然就有一部分改稱呼了。第二當時是城裡讀書有文化的人比鄉鎮多,自然知道這個稱呼是怎麼寫的,你不說他也會改,特别是男子。至解放後更是學校教育普及,普通話也走進了人民的日常交流,改變是自然而然的,由此城裡随着那些阿婆們的老去,這個“奴”也就不怎麼使用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