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系氐羌語,“成”為蜀人自稱,意為高原人;“都”意為地區,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關于成都一名的來曆,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曆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關于成都名字的由來還有另外兩種說法:“成都”兩字是中原人對蜀語的一種音譯。當時古蜀人稱自己的都城(成都)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為古代的“蜀”字讀音為""du”。中原漢人把蜀都音譯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國最後的都市,雖然夕陽無限好,但是已近黃昏了一一就在古蜀開明王朝遷都不久,秦國的金戈鐵馬碾碎了開明王朝的美夢,古蜀國的曆史也随之畫上了句号,因此成都即“最後的都市”;
古代蜀地蠶叢氏發明了城墉,因而蠶叢這支部落又被稱做“崇墉”。随着朝代的更叠,到古蜀國開明王朝時,其部族仍稱“崇庸”或“庸成”,簡稱為“成”;而“都”的意思無外乎“人之所聚亦曰都”,所以就稱開明王朝的首都為“成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