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晉以來佛道盛行,沖擊了儒學的統治地位,出現儒學危機。
2、魏晉以來的三教合一的潮流,促進儒學的發展。
3、唐代後期至宋代前期,割據政權以及民族政權并立,導緻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統治者需要調整官方儒學以鞏固統治。
4、宋代重文的政治風氣以及科舉制度的完善,提供良好的條件。
5、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儒家學者研究現實(物欲橫流追求享樂的社會思潮,以及經世緻用思潮的形成),同時也提供了經濟基礎。
6、儒學自身過于神學化,宣揚天命,流于形式,思辨性、理論性不強,不适應時代需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