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我們生活裡需要一些儀式感,卻不需要太多。
我們生活裡需要儀式感,但不需要太多,否則就會産生問題,成為生活的累贅。
20歲的時候,我們選擇窮遊,是一種浪漫;
30歲的時候,我們選擇窮遊,不害臊麼?
是的,在30歲的時候,我們還選擇窮遊,就是對自我生活的一種抛棄,那我們也太廢物了。
我們都知道節日,本質上是一種民俗文化。這些充滿儀式感、符号化的節日祭典、活動,文化功效頗為明顯。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
文化在國家和部落裡的作用,是讓人開心,是一種精神文明。
生活裡的必要的儀式感,會讓生活充滿情調,生活裡簡單的儀式感,會讓生活具有一些精緻美感,比如小心裝扮自己的生活,裝扮自己的房間,或者把出去玩的照片精心修飾,留下美好的回憶。
作為普通人,我們能經曆的最有儀式感的可能就是婚禮和葬禮了,我們會通過一些外在的形式,來展示我們隐藏了很久的濃厚情感,或者是爸媽嫁女的不舍,亦或者是對老人離世的難受,對老人的深厚思念,這些都是正常的,但在一些時候,這些儀式感也會不免陷入攀比之風中。
當陷入攀比之風的時候,這些儀式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某些質樸的意味,反而多了一些講排場,拼面子的調調。
對于家常生活來講,精心準備一頓早餐或者晚餐,并不比在高級餐廳配上音樂鮮花要低檔次,濃厚的愛意不必非要用錢财的多少去比拼,花在這件事情上的心意,比什麼都重要,當把後者當成了儀式感,很容易陷入拜金主義而徒然浪費金錢和時間。
儀式感可以有,但不需要時刻追逐,否則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王小波曾說:一個人隻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其實精心準備的晚餐也可以買上一束鮮花備上,然後放一些大家都喜歡的音樂,這可能是更适合普通人生活的儀式感,甚至如果你的雕工足夠厲害,你甚至可以用一個蘿蔔雕出一朵朵蘿蔔花,做一個精緻的擺盤,這也是儀式感。
我們反對鋪張浪費的儀式感,更希望你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樣就是剛剛好,這樣也會失去很多煩惱。我們更需要的是得到生活真正的滋養,比如好好工作,努力升職加薪,把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提高,這種實力的增長,才是能讓我們生活過得更好,更充實的最關鍵的部分。
儀式感是生活的調味料,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在上面花費的時間最多占精力的一小部分,不能當成大部分,否則必定會陷入越追求越空虛的怪圈,還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糟糕,被現實的無情和瑣碎所淹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