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人,信仰宗教的并不多。偶聽見有人信奉伊斯蘭教和佛教。
在以亞洲為主的地區,包括中國區域,是佛教主要傳播和信仰的地區。
今天讀到英國著名曆史學家赫伯特• 喬治 • 韋爾斯著的巜文明的故事》(世界史綱簡本)其中一節内容,即巜釋迦牟尼生平》。文中赫伯特• 喬治• 韋爾斯描述了佛祖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初期時印度社會的簡況、講述了釋迦牟尼探索人生感覺不幸福的原因,以及他獲得佛教教義的主要覺悟過程。
一,大約公元前2000年時期,印度社會己形成嚴格的社會階層,每個社會階層還劃分為若幹等級。各階層等級間不能共餐、不能通婚、不能有交往,等級差别制度嚴格。
佛祖釋迦牟尼19歲時,就生活在這樣的等級制度嚴格的印度社會。
當時19歲的釋迦牟尼是統治喜馬拉雅山麓一個小王國的王子,衣食無憂,以打措、嬉戲,倘徉公園為主消磨時光。這時他和美麗的表妹也結婚了,不久還将誕生他們的孩子。
但是釋迦牟尼對這一切不感覺幸福。甚至時常問自己這一切的目的是什麼呢?
在印度當時的社會,有很多嚴格戒律自己生活而花費大量時間沉思人生意義的苦行僧。釋迦牟尼下決心向他們一樣,也要尋求人生的真谛。
當釋迦牟尼頭生子降生的當夜,他被某種巨大的精神痛苦籠罩和驚醒,他抱别兒子,沒有擾醒妻子,毅然别離了家人和家族的士地。他斬斷長發,除去身上飾物,把馬匹遣放回家,擺脫掉世俗的一切,去追求人生真谛和智慧去了。
二,一次,因遵循苦行生活,因饑餓導緻釋迦牟尼暈倒在地。他醒來時,醒悟到:苦行求悟的方法,近乎迷信不能獲取真理,愚不可及。
他意識到:一個人要尋求真理,必須借助于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大腦。
三,經過遊曆,了解人間各階層苦痛困頓,走訪賢人智者,釋迦牟尼繼續進行思考。一天,釋迦牟尼在河畔的一棵大樹下進食,釋迦牟尼頓悟到生命達到幸福的真谛。
面對這樣的問題:
做為一個幸運的青年,為什麼我不能感到完全的幸福呢?
做為身患苦難的人,如何擺脫困境呢?
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教義思想是這樣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①一切痛苦都源于自身的貪欲。除非一個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否則他的生命注定多災多難,結果必定悲慘。
②人的貪欲分為三種主要形式:感官上的欲望、利己的欲望、名利成功的欲望。
③這些欲望被克服了,自我意念不存在了,靈魂就可以獲得安甯。
這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的主要教義思想涵義。
佛經故事圖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