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馬周?讀史劄記□ 張 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三言馬周?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讀史劄記
□ 張 勇
馬周出身很不好,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成為孤兒,家裡非常貧寒。盡管家庭條件差到極點,但這個孩子從小就喜好學習。唐武德年間,馬周任博州助教,他胸藏濟世之才,卻一直不得志,于是來到了長安準備大展才略,可囊中羞澀,住在客店裡,常被店主冷落譏笑。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貞觀三年,天下大旱,久不下雨。唐太宗認為,這是上天在警示自己,需要檢查自己為政中的不當之處,于是就下诏令文武百官上書議論朝政得失。對于一般的官員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但是對于大多數不善文理、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武将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難事。常何就是如此,他愁眉不展,回家給馬周講這事兒。不料馬周對此胸有成竹,對常何陳述了20多條應辦的事。常何虛心納言,依馬周所說,寫好奏章送給太宗。唐太宗看了常何交上來的“作業”,大為吃驚,這些建議有根有據,“事皆合旨”。但太宗又奇怪了,常何平時并不谙熟為政之道,怎麼轉眼之間有如此驚人的才能?就拿奏章裡寫的意見問他,常何是個老實人,便說了實話:“我哪有這本事,是臣的家客馬周教我這樣說的……”太宗聽了常何的彙報,十分驚喜,沒想到你常何門下竟有這樣的奇才,當即下令:朕要馬上見見這個馬周。
太宗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馬周叫來,可沒想到馬周架子還很大,被派去的侍從一個人回來了。唐太宗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再次派人去請馬周,及至見面,便和顔悅色地和馬周談起了當時政治局勢以及為政之道。馬周侃侃而談,從古至今的為政得失談得非常細緻,讓李世民大為驚歎,立刻讓馬周到掌管機要的門下省任職,雖然官職很小,可是,以馬周的真才實學及李世民對他的賞識,升遷隻是時間上的問題。沒過一年,馬周就當上了權力很大的監察禦史。唐太宗為了表揚發現馬周的常何,賜給常何三百匹錦帛。出現這種“柳暗花明”的轉機,似乎帶有某種戲劇性。
太宗發現并重用了馬周,馬周也沒有辜負太宗。比如貞觀六年時,馬周反對李世民去九成宮避暑,但他不直接說您這樣幹不好,而是以“孝”的名義來勸阻李世民:“太上皇歲數大了,陛下應該多照顧他老人家。現在九成宮離京師三百多裡,太上皇要是思念陛下,陛下怎麼來得及趕回來呢?”然後道出了自己的意圖,請李世民頒布回朝之期,“以解衆惑”。他請求李世民盡孝,李世民總不能因為這個而處罰他吧,所以隻能是一點脾氣沒有,“深納之”。
馬周不但文章寫得好,最令人歎服的就是他那經世緻用的能耐,不像有些讀書人,都成呆子了,馬周不但活學活用,還很有創造性。
比如在長安街道設警鼓。什麼意思呢,就是在街道上設置很多小鼓,一有警報,比如有搶劫之類的惡性案件,大家立即擊鼓,鼓傳鼓,很快就有治安官兵趕到現場,這不就是最早的傳呼機嗎,110的始祖啊。
他還制定最早的交通規則。大家現在出門都選擇靠右行,這是誰先發明的,也是馬周。馬車和行人都靠右行駛,避免了擁堵,大大改善了交通狀況。
他提議将官員服裝按顔色分等級,這也是管理上的創新,三品穿紫色,四品五品穿朱紅色,六品七品穿綠色,八品就穿青色,大老遠一看就知道你是多高品級。大家想啊,當時那麼多的官員,皇帝是不可能全部認識的,有了這一招,指揮起來就方便多了,這也算是變相的軍銜制度吧。官府驿站的馬匹老丢,不好管理,馬周一句話:把馬尾巴剪短。這雖然看似簡單,但作用也很大,思維也很超前,政府的馬都是短尾巴,民間誰也不會把自家的馬整得跟個秃屁股妖怪一樣,一下子就區分開了。
《新唐書》稱譽馬周道:周善敷奏,機辯明銳,動中事會,裁處周密,時譽歸之。帝每曰:“我暫不見周即思之。”岑文本謂所親曰:“馬君論事,會文切理,無一言可損益,聽之纚纚,令人忘倦。”也就是說,當時上至皇帝,下至同僚,沒有不喜歡、不佩服他的。
貞觀十二年,馬周進入中書省,成為中書舍人,相當于副宰相。貞觀十八年,成為中書令,執掌中書省,負責帝國決策,正式成為大唐帝國的宰相,同時他還是太子李治的老師。至此,馬周這個社會底層的知識青年,終于一步步提升到了大唐王朝高層,成為那個時候上層社會的重要一員。
貞觀二十二年,馬周在長安病逝,享年48歲。唐太宗為他舉哀,讓他陪葬昭陵。馬周去世之後,唐太宗非常想念他,一度讓術士求得顯現他的身影,由此可見他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