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莫紮特曆史背景?随着幕前莫紮特小提琴協奏曲的悠揚召喚,遙遠的主題回音袅袅飄出,而後《安魂曲》磅礴襲來——造勢許久的法國音樂劇《搖滾莫紮特》終于在己亥年元宵節過後,挾帶強烈的叛逆個性、濃重的開放互動式舞台呈現以及“法紮”樂迷們的萬千寵愛,2月22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酷帥亮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搖滾莫紮特曆史背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随着幕前莫紮特小提琴協奏曲的悠揚召喚,遙遠的主題回音袅袅飄出,而後《安魂曲》磅礴襲來——造勢許久的法國音樂劇《搖滾莫紮特》終于在己亥年元宵節過後,挾帶強烈的叛逆個性、濃重的開放互動式舞台呈現以及“法紮”樂迷們的萬千寵愛,2月22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酷帥亮相。
如果說開場恢弘的古典音樂背景和芭蕾足尖為要素的融合舞蹈,把時光瞬間拉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奧地利薩爾茨堡大教堂,那麼,當莫紮特的角色追随一群豔麗女孩甫一登場,其放浪的行動、煙熏妝配以華靡時裝的造型,則立刻讓“音樂神童”的人設從小清新秒變朋克偶像。随後的自信、執拗和不馴,又讓莫紮特的骨氣、鋒芒傲然玉立。被劇迷樂迷們昵稱為“法紮”的這部法式音樂劇,搖滾與古典合流、沖撞、呼應的類型化樣貌,豁然顯現。
較之常規音樂劇,該劇有着與衆不同的極強風格樣式。劇情也沒有小心翼翼地描摹史上莫紮特的“真實”,而是以當代人的理念、理解和情感寄托,給予了近乎颠覆的形象假定。這假定,出自對莫紮特作品的深度共鳴。通過他身處古典音樂後期時代,以宮廷風兼具流行、注重情趣、突出小人物甚至離經叛道人物描摹的創作取向,洗煉出莫紮特靈魂深處必有的不羁與反叛,抛棄傳統表述中集優雅、寵愛、榮耀于一身的慣常概念。
與這個核心設定相契合的,是法版《搖滾莫紮特》從創作到傳播的全貌創新。戲劇性、文學性的完美不是它的重點目标,音樂或曰首首單曲才是絕對主角。但作為絕對主角的音樂表達,是牢牢鑲嵌在劇情之中的,并無遊離,這是一個堅實的前提基礎。說戲劇性、文學性成為非重點,也是相對于傳統的考究、嚴謹而言。整體上,該劇戲劇架構和脈絡走向,人物性格、行為動機、内心情感與糾葛,依然明朗合理,雖然是粗線條般地存在。
劇情從莫紮特17歲的出遊展開,主人公的叛逆在親情、愛情、創作、社交、自我焦灼等等各個層面爆發。在莫紮特優美的古典器樂、聲樂曲與搖滾歌曲的對峙和多聲部交互中,也在他《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唐璜》等歌劇中的人物和創作糾葛裡,包括最後詭秘莫測的《安魂曲》,無不昭示或襯映莫紮特對心靈自由的向往和現實困頓。叛逆與強權、世俗的喜劇和悲劇,交替扭絞着終結了天才的一生,劇中曲《紋我》《閃開别擋我道》,更是對主人公最具力度的闡釋。
作為劇中的另一極,音樂家薩列裡的人設同樣被賦予全新假定,成為極具心理矛盾沖突的人物。與伯爵羅森博格等醜角式人物相比,薩列裡對藝術的不凡卓識和對莫紮特抑不住的内心嫉羨并重。角色的處理外在直接,演員洛朗·班的炫酷造型和帥氣表演,某種程度上甚至蓋過被粉絲稱為“小米”的莫紮特飾演者米開朗基羅·勒孔特。自我雙向對立的矛盾心态,在角色唱段中演繹精彩,如《美好的痛苦》《後宮誘逃》後的《殺人交響曲》、二重唱《縱情生活》等。但薩列裡總體塑造得簡明,有些可惜,也是這部劇的風格慣性所緻。
莫紮特的父親,作為莫紮特的監護人、音樂導師、經紀人,對兒子抱有無限的期待。他始終為莫紮特尋找着最為堅實的“靠山”,始終以嚴苛的标準要求着莫紮特。從一直保有的“恭謹”到第二幕伊始父子沖突爆發,再到父親去世陷入的深深懷戀和哀傷,構成了莫紮特叛逆與柔軟的反差。包括愛情在内的愛之痛,是搖滾重彩裡一道小夜曲般的情感幽光。
該劇的舞蹈語彙,雖然沒有特别光耀的亮點,但在我看來,舞蹈的古典與現代融彙,超過了音樂部分。古典音樂盡力地保留原貌,再與搖滾對接,雖有強烈張力和趣味,可在某些銜接上,還是會有跳蕩和調性沖突、走闆的感覺。舞蹈作為有機構成,芭蕾、宮廷小步舞與現代爵士、嘻哈等流行舞蹈的雜糅,更加渾成一色。法國宮廷場景中,僅剩裙撐和内裙的宮廷貴婦與群臣的歌舞段落,嘲諷性鮮亮;總在憂郁和陰沉壓抑中閃現的小醜、黑衣人、帶犄角的魔鬼之舞,打造出特定人物心境和舞台氛圍,把潛在意念化作直觀準确的表達。
粉絲效應,是法版《搖滾莫紮特》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具争議的吐槽點。劇中唱段單曲的優質先期傳播,是創作和推廣的成功,預先積累下衆多擁趸。現場表演中,演員與粉絲的刻意互動,加之粉絲聽到熟悉的前奏便歡呼,前置于劇情發展的“應激反應”,使現場狂潮叠起。但對習慣沉浸于劇情、更願悄然感受人物的那些觀衆來說,這無形中是一種“劇透”加打斷情緒梳理的“幹擾”,生發出劇場需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極糾結現象。同時,被強化的小段落效應和觀衆互動,更加放大了該劇本身在細節有機聯結、缜密、細膩上的“不足”。之所以給“不足”加上引号,我認為這是創作者因風格而主動選擇的棄用,不是“沒做到”。但是否确實“不需要”做到,是一個值得讨論的話題,也取決于到底更看重什麼。
巡演版放棄了現場樂隊,也令人惋惜。現場樂隊對于音樂類戲劇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況且注重粉絲效應、注重單曲表達、打造演唱會式現場效果,其實更需要現場樂隊的助力,也能給演員更大的臨場表演空間。劇中以留白的方式,給羅森博格伯爵的諧谑即興開出了一片“自留地”,正是最好的釋例。
法語音樂劇《搖滾莫紮特》現象,映出藝術和市場果真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兒,在劇場中永遠矛盾和相互需求着。不過,這不也正是古往今來“莫紮特”們的苦惱麼?
來源:北京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