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記者 張晴悅 範為民)自己給鄰居家送個瓜的工夫,5歲大的侄孫女欣欣就被他家大狗撕咬去了一塊頭皮。這兩天,每每回想起發生在8月1日晚的這件事,魏永壽就又心痛又自責。欣欣的爸爸常年不在家,母親患有精神病,爺爺對她又實在無力照拂。可以說,這個孩子就是他一手拉扯大的,是他的命根子。現在出了這樣的事,魏永壽每一秒都覺得煎熬。
今天上午,在西安市中心醫院燒傷科,他揪着心向三秦都市報記者講述了整件事情的始末,也希望借此給其他家長提個醒,孩子安全莫大意。
去鄰居家送瓜 孩子被狗咬傷
魏永壽是西安市鄠邑區玉蟬鎮水磨頭村人。欣欣是他哥哥的孫女。
據其稱,欣欣自打半歲起,就跟着他這個“二爺爺”生活在一起。“這娃實在可憐,媽是個精神病,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爸對她不上心。爺爺年紀大了還要照顧兒媳婦,有心無力。我看着實在心疼,就把她接到我家養着了。”
打了一輩子光棍的魏永壽自己的日子也過得恓惶,但這些年照顧這個侄孫女,他在吃穿用度、送孩子上幼兒園等事上一點也沒含糊。為了多賺些錢補貼家用,這些年一到夏天,他就會騎個三輪車走街串巷去賣西瓜。欣欣不上學的時候,總愛黏着他一起去。
8月1日晚上8點多,他跟欣欣賣完西瓜回到村子時,村裡有人正拿着投影儀在放電影。欣欣吵着要看,魏永壽便沒急着回家,停下車陪她看了一會兒。“這時,我鄰居老楊說讓我給他家送個西瓜,我就抱着瓜去了,娃還在那站着。我把瓜給老楊放在桌子上出來後,和路上碰到的兩個人說了幾句話,突然就聽見有人喊我,說狗把你娃咬了。”吓了一跳的魏永壽連忙跑去看欣欣,隻見孩子被其他村民扶着,頭上臉上都是血。他一下就慌了。
醫生在給欣欣換藥 本報記者 張晴悅 攝
随後,欣欣被一位好心的村民開車送往附近醫院,但先後在鄠邑區轉了兩家醫院,都不肯收治。“孩子被咬得太嚴重了,一塊頭皮被咬掉,骨頭都露了出來,沒有辦法,我們又隻好往西安走。結果去了一家醫院人家也不肯收,直到2日淩晨才終于在中心醫院安頓下來。”在該醫院,醫生們為欣欣做了徹底的清創,并及時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魏永壽的心才稍稍放下來一些。
目前還在感染期 可能會留疤
到昨天,欣欣已在醫院接受了3天治療,精神狀态各方面都還不錯。見記者問起二爺爺自己受傷的經過,她還思維清晰地接話稱,“我二爺去送西瓜,沒有把門關上,那家人的狗就跑出來了,把我咬了。”欣欣稱,“我就在那站着,它突然就跑過來咬我的頭。”
魏永壽則接過欣欣的話補充稱,咬人的就是他鄰居老楊家的狗。“那狗個頭比欣欣還高,長得也挺壯實的。聽說平時一直在後院圈着,那天後院的門可能被誰打開了,它就跑出來了。”
如今,魏永壽最憂心孩子的後續治療問題,“鄰居付了一些錢,村領導也送來了2000元錢,但後面孩子還要做縫合手術,費用方面我挺頭疼的。”
西安市中心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陶谏,向記者介紹了欣欣的病情及接下來的治療方案。“孩子頭上的傷口不小,狗的牙齒又髒,我們目前最擔心傷口感染,所以首先在不斷換藥,防止創面感染。”陶醫生說,等度過感染期,就可以對創面進行處理。“到時候可能要做縫合手術。但也可能傷口自己愈合得就挺好,不需要做手術,這一切還得繼續觀察。”記者問欣欣的傷傷及頭皮,以後會不會留下類似不生頭發之類的後遺症,陶醫生介紹稱,“會留下一個傷疤,那個傷疤上可能無法生發,但通過其他的一些醫學手段是可以改善彌補的。不會太嚴重。”
建議:孩子應遠離寵物避免受傷
三秦都市報記者昨天從西安多家醫院了解到,進入夏季以來,犬傷暴露處置門診的就診者多了起來,在所有就診者中,兒童占了約三分之一。而一項全球為期12年的研究發現,近25%的狂犬病例為15歲以下兒童,可見,兒童成為動物抓咬傷的主要受害人群,同時也是狂犬病毒暴露後的高危人群。
記者檢索發現,近一年來僅本地媒體報道的狗咬傷孩子事件,就發生了多起:
2017年10月6日,西安市周至縣樓觀台東關村和東會村,一天之内3名兒童遭到流浪狗襲擊,被咬傷頭面部;
2017年8月23日下午,西安一小區,40分鐘内兩名孩子被狗咬傷,物業竟稱與其無關;
2017年8月4日,渭南市高新區麗都佳苑小區内,一名9歲男孩在玩耍時,被另一位業主豢養的寵物狗咬傷小腿,經診斷為犬咬傷Ⅲ級;
2017年5月20日,西安市灞橋區興南村一猕猴桃地裡,一名7歲女孩被狗咬傷,先後被送往唐都醫院、西京醫院搶救。21日淩晨1時許,女孩搶救無效死亡;
2017年3月19日上午,家住西安三橋的12歲男孩獨自補課途中,遭到一隻白狗撕咬小腿。幸運的是,因為天冷穿得厚,男孩腿上沒被咬破出血;
……
孩子天生對小動物有一種自然的喜好,在大部分時候也沒有防範意識,但是很多動物的性情有時候卻不太穩定,或是有自己的防禦情緒,有時候可能錯誤地認為自己在“被傷害”,所以反過來去傷害孩子。那麼,如何避免孩子遭受動物傷害呢?
西安市中心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陶谏建議,家長首先應告誡孩子遠離陌生的寵物,避免讓孩子和寵物獨處;其次不要随意去逗弄、“蹂躏”它們;第三,不要打擾正在睡覺、吃東西或照顧幼崽的動物,避免與之對視(會被誤解為挑戰)。另外,一旦與看起來“來者不善”的動物“狹路相逢”,最好不要倉皇奔跑,而應站定求救,因為動物們大都比較喜歡追逐攻擊移動的目标。“當然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戶外活動最好有父母的全程陪同。”陶醫生說。
如果嚴密防範之後,孩子還是不慎被咬傷怎麼辦?陶醫生稱,要讓孩子了解咬傷後的正确處理方式,鼓勵孩子告知實情。孩子如果不小心被動物撲倒,應盡量雙手抱住頭,将身體卷曲成球狀,并保持一動不動。一旦受到動物的攻擊受傷,如果傷口沒有出血,不是很嚴重,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然後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和注射疫苗,尤其是狂犬疫苗,這時候家長萬萬不可大意。而對于嚴重的傷口,應該馬上到醫院進行急救,避免出現耽誤治療的情況。
同時也提醒寵物主人,要文明科學養犬。為避免寵物脾氣暴躁,每天應有一定的時間外出散步,遛狗時請牽好狗繩,避讓行人。
延伸:意外無處不在 家長千萬莫大意
采訪中,記者還留意到一個讓人頗為揪心的情況,那就是這個時候在該院燒傷科住院的孩子不在少數。
欣欣隔壁床住的,就是一個被開水燙傷的2歲男孩。男孩從頭部到上半身都被紗布包着,讓人看着十分心疼。其奶奶告訴記者,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平時她和老伴負責照料兩個孫子的日常生活,被燒傷的是她的小孫子。
“8月1号上午,娃他外公來我家看了看娃,10點多要走,我去送,就幾分鐘的工夫,娃就在房間把開水瓶抓倒了。”老人心痛不已,“這幾天娃受了太多罪。”
而存在于孩子身邊的危險,也絕不僅僅是開水瓶。就在記者最開始跟魏永壽了解情況時,欣欣趁大家都沒注意,突然端了個50厘米左右高的方凳子,爬上去夠櫃子裡的零食,然後摔了下來,吓得在場的人都一聲驚呼。幸好沒磕到頭上的傷口。
更讓人感到後怕的是,記者留意到,欣欣去夠的櫃子似乎并不穩固,她開鎖的力氣再大一些,說不定就會把櫃子拽倒砸傷自己。而此前,媒體報道過的此類案例,并不在少數。
在此提醒各位家長,生活中處處都有危險源真不是一句危言聳聽的話,尤其暑期是事故多發季,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各類安全教育,幫助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加強安全防範,遠離危險,學會求救、自救等知識。同時自己也千萬不能大意,最好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關注暑期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