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阿富汗楠格哈爾省,一名男子查看受損車輛。圖/新華社
在全球多個國家遭遇嚴重旱災之際,暴雨和洪水卻襲擊了亞洲山地的内陸國家阿富汗。
8月中旬以來,阿富汗多省連續遭遇山洪暴發。阿富汗災難管理部的數據顯示,上周阿富汗各地發生的自然災害已造成18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目前,阿富汗全國已有10個省進入緊急狀态。
阿富汗是典型的内陸山地國家,沒有海岸線,高原和山地占全國面積的五分之四,興都庫什山脈阻擋了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全國年平均降雨量隻有240毫米——按照一般定義, 250毫米是幹旱地區和非幹旱地區的标準。
多樣化地形導緻阿富汗旱澇不均
阿富汗雖然屬于幹旱地區,但多樣化的地形讓阿富汗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天氣條件,也讓其常年處于旱澇不均當中。
在阿富汗多數地區,洪水大多時候在短暫的春季天氣轉暖後爆發。5月後随着氣溫升高,河谷盆地生長的草就會迅速枯萎,多數地區進入橫貫夏秋季節的長期幹旱期。聯合國早期的一份報告顯示,21世紀的頭10年,阿富汗遭受了8次“慢性且長期幹旱的沖擊”。
但在喀布爾等地勢較高的地區,氣溫變化相對較小,遭受的自然災害也輕一些——這也是喀布爾能夠成為阿富汗首都的主要原因。
除了喀布爾外,與巴基斯坦接壤的東部低地賈拉拉巴德和馬紮裡沙裡夫等地勢較低的地區,則是另一個例外。這裡夏季溫度可達近50度,年降雨量也可達到800毫米,這個數字已接近全球陸地年降雨量的水平。
但賈拉拉巴德正是此次阿富汗洪災的重災區。與之相鄰的巴基斯坦部分地區,近日也同遭洪水侵襲。
阿央行資産能否解凍是關鍵
受長達40多年的戰争、政權輪替影響,阿富汗無暇國内建設,抗災能力更是談不上。
有數據顯示,阿富汗平均每年有20萬人受災,這個數據過于保守。
無論洪災旱災,一旦發生勢必導緻農作物歉收。阿富汗可耕種土地隻占全國總面積的10%,零散分布于東北部、北部和西部,東北部地區正是當前洪災的重災區。聯合國今年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近2000萬阿富汗人面臨嚴重饑荒,300萬兒童因貧窮被迫辍學。
這場洪水的爆發,無疑将使阿富汗民衆陷入更大的糧食危機中。
阿富汗急需糧食和資金援助,但去年8月美軍撤出阿富汗後,阿富汗央行約70億美元存放于美國的資産立刻被美國凍結。根據美國總統拜登2月11日簽署的行政令,這70億美元的資産的一半将用于賠償“9·11”恐怖襲擊事件受害者。
這筆資産是阿富汗能否渡過當前危機的關鍵。8月10日,70多名經濟學家及其他領域學者緻信拜登和美國财政部長耶倫,呼籲美國政府立即全額歸還被美凍結的阿富汗央行外彙資産,卻毫無結果。
當然,鑒于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惡意”,這并不讓人意外。
8月17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當地民衆參加臨時政府舉行的中國政府對阿富汗援助物資分發儀式。圖/新華社
全球旱澇格局并沒有改變
阿富汗爆發的洪災,與歐洲50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似乎為全球旱澇格局的改變提供了又一個預兆。
但是多數研究尚不支持這種猜想。近年來我國西北部分地區也出現了短期降水增多與植被改善現象,但研究認為,西北大部分區域降水量仍然遠低于潛在蒸發量。
“旱的更旱,澇的更澇”仍是主流認識。聯合國5月發布的《2022年幹旱數字》報告認為,自2000年以來,全球幹旱出現次數和持續時間增加了29%,未來幾十年中,全球129個國家的幹旱将增加。如果全球氣候繼續變暖,到2050年,全球每年将有48億至57億人生活在每年至少有一個月缺水的地區(這一數字目前為36億)。
8月《自然》雜志刊文認為,自2000年以來,暴露在洪水威脅中的全球人口比例增長了24%,這是科學家此前利用模型估算的10倍。研究表示,到2030年,5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北美、中亞、中非部分地區)将有更多人口暴露在洪水威脅中。
對于阿富汗這樣的脆弱型國家來說,挑戰尤其嚴峻。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氣候異常與政治變動之間存在關聯——阿塔的崛起,就被認為與阿富汗自然災害頻發有關。
寰球同此涼熱。國際社會能否攜手面對全球氣候異常帶來的各種挑戰,在未來許多年裡都将是一個重大課題。
撰稿/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徐秋穎
校對/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