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6:42:39

今年的高考,由于疫情原因延遲至7月,相信現如今的許多高三學子,都保持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狀态,全力沖刺。的确,現如今學曆是其踏入社會最重要的一塊敲門磚。

其實,在中國古代學曆也同樣重要。如果一個人考中進士,那麼他的人生便會發生改變,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

相信大家都比較好奇,現代社會的大學本科、碩士、博士和中國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之間,是否等同呢?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古代的秀才舉人)1

實際上,類比至中國古代的學曆,大學本科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就連清朝時期的秀才,錄取率比現代社會的博士生的錄取率還要低。

首先我們來介紹下發展至明清時期,最為完整鼎盛的科舉制度。在中國古代,廣大學子讀書的第一個标簽叫做童生。

《明史·選舉志一》:“士子未入學者,通謂之童生。”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準備投身科舉,一步一步往上爬,那麼他的身份便是童生。在現代社會中,這就相當于我們步入小學。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古代的秀才舉人)2

童生在通過了縣試、府試、院試後,便會成為秀才。或許你感覺不到從童生變為秀才的艱難,而實際上,很多人一輩子都僅僅隻是一名童生。根據史書記載,在清朝道光時期,廣東省曾經出現過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參加院試的事例。

秀才在古代社會的等級要高一些,他可以享受普通讀書人沒有的特權。比方說,看見知縣可以不用下跪,還能免除徭役,更不能被随便用刑等等。

也許有人會認為,那秀才是不是相當于現代社會的大學本科呢?其實不然,我們通過一組數據可以看出,現如今中國每年錄取的博士生約為7.5萬人,約占中國總人口的1/20000。而在晚清時期,錄取的秀才大約為2萬人,約占清朝總人口的1/15000。

很明顯,晚清時期,秀才的錄取率比現代社會的博士生還要低。也就是說,考中秀才對于古代人來說,是十分艱難的。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古代的秀才舉人)3

在明清時期,每三年會在省城舉辦一次鄉試。值得注意的是,隻有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在鄉試金榜題名的人,會被稱為舉人。而舉人的社會地位,要更高一些。這意味着他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官員。

如果說秀才相當于現如今的985、211大學的學曆,那麼舉人便相當于如今清華北大的學曆。

一般而言,舉人會擔任地方官員,比如縣令等等,這就相當于現代社會的縣委書記。如果想要擔任更高級的官員,則需要再次參加考試。同樣每三年舉辦一次,考試的名稱被稱為會試。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舉人有資格參加會試,就連那些曾經落第的舉人也有資格。也就是說,參與會試的人數會更多,而通過考試的人,則寥寥無幾。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古代的秀才舉人)4

那些有幸通過會試的考生,則被稱之為貢士。接下來,他們會有一場更為重要的考試——殿試。

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等級最高的考試,通過的人被稱為進士。殿試結束後,通過考試的前三名,則分别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此時,這些辛苦一生的讀書人,才算真正達到了人生巅峰。

雖說現代社會都将高考中的第一名稱之為狀元,但實際上,中國古代的狀元并不是指學曆,而是排名成績的一種稱謂。

如果将古代的狀元與現代社會的學曆進行對比,狀元就相當于參加中國公務員考試,成為第一名的人。按照現代社會的官職比較,根據朝代授任官職不同,有的相當于一縣父母官,有的相當于副市長,甚至還有的相當于如今社會的省長或省委書記等。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古代的秀才舉人)5

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實行以來,經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1905年廢除,曆經近1300年。這1300年,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數不勝數,但最終奪得狀元頭銜的,卻寥寥無幾。

在封建社會,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不知道激勵着多少學子熬夜苦讀,懸梁刺骨。“狀元”一詞也成為古代封建時代榮耀和顯赫的代名詞!他們隻有不斷地讀書,甚至熬白了頭才能收獲功名利祿。

古代的秀才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古代的秀才舉人)6

相比現代社會,對于莘莘學子來說,則是極其公平的。每個孩子都有九年的義務教育,經過了嚴格的高考,成績優秀的人則可以考上大學,繼續鑽研學術;而成績偏差的人也可以去大專學習技能,造福社會。

但說到底,學曆仍然是當今踏入社會最為重要條件。畢竟學曆是改變我們人生最簡單的一條途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