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吃菠蘿要用鹽泡

為什麼吃菠蘿要用鹽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0:19:55

為什麼吃菠蘿要用鹽泡? 用廚房裡的鹽水浸泡菠蘿,能有效清除菠蘿蛋白酶帶來的紮嘴感,是一種以訛傳訛,但加鹽的确會讓菠蘿吃着更甜,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為什麼吃菠蘿要用鹽泡?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為什麼吃菠蘿要用鹽泡(吃菠蘿為什麼要用鹽水泡)1

為什麼吃菠蘿要用鹽泡

用廚房裡的鹽水浸泡菠蘿,能有效清除菠蘿蛋白酶帶來的紮嘴感,是一種以訛傳訛,但加鹽的确會讓菠蘿吃着更甜。

菠蘿(Ananas comosus)或者叫鳳梨,夏天正是盛産的季節。花序發展來的果肉又多又厚,不包裹種子,甜度很高,又散發出濃烈而獨特的香氣,進化出來就是為了吸引貪婪的哺乳動物,在人類的廚房裡,更是吃法千變萬化。

但是菠蘿也不願意讓動物嚼得太細,破壞了種子,因此進化出了很多防禦手段:比如積累草酸鈣的晶體,刺破口腔粘膜,尤其是幾種蛋白質水解酶,統稱“菠蘿蛋白酶”(Bromelain)。它們可以切斷蛋白質一級結構中的肽鍵,使其水解為多肽,當哺乳動物咀嚼菠蘿的時候,口腔黏膜就會以可觀的速度被破壞,誘發強烈的刺痛感,甚至出血。

所以菠蘿蛋白酶常在食品工業中制備嫩肉粉,用它在烹饪前處理生肉,打斷生肉中的膠原蛋白、纖維蛋白和肌動蛋白,讓肉質變得更嫩。

但我們并不想讓口舌變得更嫩,所以數不清的書刊媒體告訴你吃菠蘿要用鹽水泡,因為菠蘿蛋白酶是“紮嘴”感的元兇,而鹽可以讓菠蘿蛋白酶失活,到今天幾乎成了生活常識——他們又犯了混淆術語和俗名的老毛病。

首先要說,菠蘿蛋白酶是普通的酶,擁有一切酶的弱點:它們的活性範圍在40°C以下,更高的溫度将使它們迅速失活。許多東南亞菜式會把菠蘿做熟,就有這個原因,這也意味着在炖肉中加入菠蘿根本沒有嫩肉的功用——但高溫也會讓菠蘿蔫軟,很多人不喜歡。

同樣,菠蘿蛋白酶的有效pH值是4.0-8.0,所以用醋和堿腌漬也能讓菠蘿不再紮嘴——同時讓菠蘿變得很難吃。

接着就是本期節目的重點了:常見的蛋白質變性試劑的确包括了很多的鹽,但這裡的鹽是指金屬的離子化合物,“食鹽”的氯化鈉隻是其中一種,而且偏偏是最沒用的那種。

金屬陽離子使蛋白質變性,主要來自它們的絡合能力:

我們在中學了解過“共價鍵”:即原子中的電子傾向于成對地填滿軌道,如果兩個原子各有一個不成對的電子,就可以共用這對電子使軌道充滿,兩個原子也因此綁在了一起;

但如果一個原子有許多成對的電子,而另一個原子卻有空置的軌道,那麼前者就會借給對方一整對電子,在效果上與普通共價鍵完全一樣,這就是“配位鍵”。

而蛋白質由氨基酸構成,存在大量的羧基(-COOH)、氨基(-NH2)、羟基(-OH)等官能團,其中的氮和氧都有豐富的電子對;而過渡金屬的陽離子,比如銅離子、鐵離子、鉛離子,又有空置的d軌道。

​ 所以可想而知,當過渡金屬的陽離子遇到蛋白質,就會和蛋白質形成許多配位鍵,直接改變蛋白質的構型,使其失去原有的功能——對于菠蘿蛋白酶來說,就是失活了。

然而氯化鈉中的鈉離子是最典型的主族金屬陽離子,它的電子是圓滿的2、8結構,絕難形成配位鍵,也就無法抑制酶的活性。

所以如果要讓菠蘿不紮嘴,最好的辦法是加熱到60°C以上并維持一段時間,然後再冷卻下來;或者索性購買選育過的低蛋白酶品種。

但吃菠蘿加鹽并非完全沒有道理,食鹽是最重要的鹹味劑,這是因為鹹味覺來自味蕾膠質細胞上的鈉鉀泵,而這種細胞還負責其餘兩種味覺細胞的鉀離子排出,于是出于某種尚不明了的機制,食鹽的鹹味總能抑制苦澀味而增強甜味,使水果嘗起來更好吃。

土耳其人在咖啡中加鹽,就是這個原因,日本人在西瓜中撒鹽也是這個原因,宋詞雲“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還是這個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