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溫馨的家,其樂融融,不争吵,不打架。
然而,現實非常骨感,很多家庭成了小戰場,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根本沒有理想中的溫暖。
尤其是,家庭成員中有人動手打人,更是讓家不像家。
一見到調解員,張女士便迫不及待同調解員訴苦,她與丈夫是二婚,結婚不過短短四年,日子就過得一地雞毛。
他們夫妻原本沒有什麼矛盾,小日子過得特别滋潤,奈何婆家人見不得她好,總愛給她找麻煩。
哎,她都不知道能夠忍到何時,公公經常明晃晃找茬,婆婆暗搓搓給她使絆子。
這不,前幾天婆婆又四處跟人說她罵了她,公公更過分,直接抓起邊上木棍,紅着眼睛往她身上打。
這波操作把她吓壞了,被打到的地方,眼下還痛着呢!
丈夫的反應更讓她心寒,她被公公打了,丈夫卻在拉偏架,不去阻止手持木棍的公公,反而一把拉住了她,害得她連跑都不能跑。
要不是丈夫拉住她,公公不至于那麼輕松就打到她。
張女士的丈夫劉先生否認了妻子的說法,他沒有拉偏架的想法,之所以拉住妻子主要是想勸架,讓他們别鬧了。他知道父親不會真的打妻子,所以才這麼做。
妻子性子急躁,他想着拉住她,是讓家裡戰火平息的最好辦法。
丈夫輕描淡寫幾句話,張女士瞬間怒了,什麼叫不會真的打她?她身上的傷,額頭上的傷,難不成還是假的?
張女士一邊說,一邊撩起劉海給調解員看。
聽兒媳如此說,公公也是一肚子委屈,那天,他聽到兒媳罵了老伴,老伴被罵得一臉委屈,他實在是忍無可忍。
一氣之下,他操起邊上的木棍,想要吓唬兒媳一番,并沒有真正要打兒媳的想法。
誰知,兒媳不見棺材不落淚,他才用木棍打了兒媳屁股,往屁股上打沒什麼事,就算痛也不會受傷。
調解員覺得,老先生做法錯誤,不管怎樣,他作為一個長輩就不該打兒媳。何況,他還是用木棍打的人家,要真打出個好歹出來,誰來負責?
再有,動手打人肯定傷了和氣,兒媳一定會對婆家産生隔閡。
他這一舉動,無疑是火上澆油呀。他對兒媳有什麼不滿,就跟兒子說,讓兒子去處理。
作為丈夫的劉先生做得也不對,他隻拉住妻子,又不勸勸父親,這又有何用,不就是拉偏架嗎!
張女士也有不對,怎麼樣也不該罵老人家,解決不了任何矛盾,還給人留了把柄。
聽完調解員的話,張女士一臉無奈,她也知道不該罵老人,可婆婆的做法,實在是讓她沒法忍耐。
婆婆四處跟人說,她怎麼怎麼不孝順,經常罵人,害得周圍的人對她指指點點,她的名聲就這麼被婆婆給抹黑了。
對于那天氣急罵人的事,她可以跟公婆道歉,這一點,她以後會注意。
看到兒媳服軟,老先生立馬見好就收,他立馬表示之後不會跟兒媳吵架,更不會動手打人。那天,他沖動打了兒媳,這是他的不對,希望兒媳不要放在心上。
以後,哪怕有事,他也不會直接與兒媳發生沖突,會讓兒子來處理。
老先生和張女士達成和解,但邊上的老太太卻是另一個态度,她說沒有四處傳兒媳的壞話,隻是随口跟人說了些家裡的事。
那天,兒媳一回家就罵了她,随後她接了句,兒媳就惱火了。
接着,兒媳就說她這個婆婆很煩,不要在她面前礙眼。兒媳說出這句話,無非就是有趕走她和老伴的意思。
婆婆此話一出,張女士也來了情緒,婆婆簡直胡說八道,不承認造謠抹黑她就算了,還給她扣屎盆子。沒有做過的事,她不會認。
她從沒說過婆婆煩人,也沒有趕走過公公和婆婆。
妻子氣得臉紅脖子粗,劉先生立馬勸她冷靜冷靜,他們好歹有四年的感情了,又共同育有一個女兒,看在他的面上,她就稍微忍耐下,别跟老人家置氣了。
她自己本就性子急,有時候可能誤會了老人的意思。
丈夫又拉偏架,張女士更氣了,不想繼續聽他說下去,轉身甩袖而去。
調解員和劉先生快步追上去,攔住了張女士,好說歹說,總算是把她給勸住了。
張女士繼續說,她真的比窦娥還冤,她也是有父母的人,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根本不會為難老人。即使她有時被氣得說話沒了分寸,可過分的事,類似于打老人和趕老人,她一件都沒做。
劉先生承認,妻子對老人确實不錯,沒說過趕走父母的話。
四年前,他就是看中妻子為人孝順,熱心善良,知道母親生病了,領着母親去看病,還多次來家裡照顧母親。
所以,他們結婚頭兩年,妻子與父母處得很好,大小矛盾都沒有。
直到妻子與姐姐發生了矛盾,原本溫馨的家才變了模樣。姐姐為了報複妻子,到處跟人說妻子的壞話,造謠妻子不孝順。
同時,姐姐經常在父母面前說妻子的不是,說她這不好,那不好,顯然就是故意挑撥離間。
久而久之,父母被姐姐影響了,也開始對妻子有了意見,母親甚至跟着姐姐一起散播謠言,跟旁人說妻子不孝順他們。
對此,他感到氣憤又無奈,怎麼解釋,父母都聽不進去。
姐姐的行為令他很生氣,都不想理會她了,太過蠻橫無理。沒影的事,硬是被姐姐說得跟真的一樣,說什麼他要給女兒買房了,要跟前妻複婚了,無疑就是故意讓妻子誤解他。
他目前沒有給女兒買房的打算,更不存在要與前妻複婚的想法,兩人早就沒有感情了,何來的複婚之說?
由于姐姐沒在調解現場,調解員隻能通過電話聯系她,她表示母親在弟弟家過得不好,整日愁眉苦臉,看着就心疼。
母親身體本就虛弱,經常生病來着,想着在弟弟家這麼過下去不是辦法,就想讓母親來她這邊住,好方便照顧。
隻可惜,母親死活不同意,怎麼都要和弟弟他們一起住。
她之所以跟人說弟媳不孝順之類的,無非想給他們施加外界壓力,這樣她就不敢怠慢母親。而且,在她看來,弟媳确實對母親不上心。如果弟媳對母親好,為何母親在弟弟一家住得不開心呢?
得知劉先生姐姐的想法,調解員感到不可思議,沒有證據的事,她就四處亂說,那是對弟媳的不尊重,弟弟家的事,她不該幹涉,不信謠不傳謠。若是她還不放心老母親,大可以跟弟弟了解真實情況,再做決定也不遲。
此時,老太太也跟女兒說,她在兒子家住得好,兒子對她不賴,兒媳也好。隻不過,之前她與兒媳有了些矛盾,兩人的關系才變得緊張。
現在,大家把話說開了,事情就翻篇了。
老母親都這麼說了,小劉的姐姐自然不再說弟弟和弟媳的不是,她表示以後不會幹預弟弟一家的生活。隻是,父母若有什麼需要,盡管跟她開口。
這時,張女士走到婆婆面前,同婆婆認了錯,說之前她說話态度不好,讓婆婆别往心裡去。以前的矛盾,大家都别提了,就讓它過去吧。
老太太也表示,她想通了,自己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給兒媳帶來了困擾。以後,她不會找兒媳的麻煩,一家人好好過日子。
結語:
家裡有了矛盾,就得需要一個能壓事的人站出來,将矛盾給妥當處理。一旦矛盾積累多了,久而久之,必定成為死結,想解決也就比較困難。
處理矛盾過程中,最忌諱的便是拉偏架,這樣的做法,隻會讓矛盾激化,被偏袒的一方有恃無恐,變本加厲。而被欺壓的一方,壓抑久了自然也會爆發,畢竟兔子急了還咬人,做不到一忍再忍。
顯然,劉先生并不會妥當處理家庭矛盾,妻子被自己父親打了,他還一味拉偏架,無疑會讓妻子寒心。哪怕妻子沒有提出離婚,可時間一久,失望積累多了,也會漸漸有了逃離之心。
劉先生拉偏架,等同于害人害己,傷了妻子,對自己也沒一點好處。
父母與妻子起争執,他應該以客觀的心态去處理,不僅要公平公正,還要學會靈活處理。該說什麼話,該怎麼勸,先勸誰,這都是他需要考慮的問題。
勸人的先後順序,也是決定家裡矛盾是否處理幹淨的關鍵。
父親拿着木棍朝着妻子走過來,不管父親怎麼想,劉先生都應該先去攔着他,畢竟他帶着傷人的木棍。他僅憑個人猜測,認為父親不會來真的,于是他就去拉住妻子,此做法太愚蠢。
妻子什麼都沒拿,用得着他去拉嗎,她就算真的有動手的意思,可兩手空空的她,也不可能打得過手持木棍的健康老人。
劉先生無非就是對妻子不信任,心裡給妻子打上了蠻橫沖動的标簽,覺得她會打人。
然而,劉先生相信老父親,認為父親是有道德的人,不可能真的動手。
結果,臉被打得疼,他父親真的打了妻子。
老太太和老先生還是把兒媳當成外人,所以他們輕而易舉被女兒挑唆,把矛頭對準兒媳,明裡暗裡給兒媳找麻煩。
如果老太太和老先生把兒媳當成一家人,他們就不會做傷害兒媳的事,不會四處說兒媳的壞話,更不會動手打人。
老先生和老太太,顯然是為老不尊,倚老賣老。
老先生打了兒媳沒意識到錯誤,且不斷找借口為自己開脫,說什麼就輕輕打了一下屁股,不礙事。
兩老的女兒,也就是劉先生的姐姐,也不是省油的燈,幹預弟弟一家的生活,亂傳弟媳的壞話,又壞又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