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十日又稱揚州屠城、揚州之屠,是指史可法率領揚州人民阻擋清軍南侵守衛戰失敗後,清軍對揚州城内人民展開的大屠殺。當時幸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中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揚州在激烈抵抗後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揚州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别在清軍入城後隐蔽較深幸免于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殓的屍體就超80萬具。
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時期,所有有關揚州屠城的記載随着清軍入主漢地之後被刻意掩蓋,導緻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将《揚州十日記》從海外帶回中國,“希望使忘卻的舊恨複活,助革命成功”,揚州十日才廣為世人所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