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觀察者網】
近日,我國湖北地區首次發現了2個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它們的頭部骨骼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鴨嘴獸的頭部相似度極高,都有着細長而扁的嘴巴。
據央視新聞報道,經專家們的反複對比和研究,這兩個化石是生活在距今約2.48億年的卡洛董氏扇槳龍。
跟鴨嘴獸一樣,這隻遠古的恐龍由于環境的變化,視力已經退化,隻能通過嘴巴的感應在昏暗的環境中尋找自己的食物,比如蝦類或者其他的軟體動物。專業名詞叫“盲感應捕食方式”。
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是鴨嘴獸式捕食方式在爬行動物中的首次發現,不僅将這種依靠嘴殼在昏暗環境中尋找獵物的盲感應捕食方式的出現提前至早三疊世2.48億年前,還為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提供了典型的例證。
大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大量物種幾乎全數消失,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直到大約2.4億年前的中三疊世中期,海生爬行動物才開始有了足以和現代媲美的生物多樣性。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調中心介紹,“鴨嘴獸式捕食方式”的發現,說明海生肉食動物在早三疊世末期已經具有與現代海洋相媲美的生态多樣性,暗示了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之後的海洋生态系統在早三疊世末期已經恢複,而不是傳統觀點認為的延遲到中三疊世中期。
早三疊世時期是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之後生物複蘇的關鍵時期,也是爬行動物向海洋輻射的起始時期。
這一發現也被刊登在《自然》雜志的子刊《科學報告》中。
該化石于中國湖北南漳-遠安動物群中發現,南漳-遠安動物群處于淺海環境,是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動物群落之一。在此之前,這裡還陸續發現湖北鳄、魚龍和始鳍龍等多種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因此這裡也成為人類了解遠古爬行動物如何在海洋中繁衍生息的重要窗口,也是進一步了解地球闆塊運動、生态系統演化曆史的重要依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