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不僅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文澤千年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提起曹操,哪怕是小學生,都能說出幾段關于他的故事,真可謂是家喻戶曉,名震古今。
不過曹操家族的本姓,并不姓“曹”,而是複姓“夏侯”,那麼為何他會棄了祖姓呢?要知道在古代,人們可是非常看重親族和血緣關系,繼而極為重視姓氏傳承的,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的父親說起了。
一、易姓而貴,反而開啟了一段勵志人生
曹操的父親名為夏侯嵩,十多歲的時候被過繼給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曹騰為養子,自然也就不能保留本來的姓氏,而把名字改為曹嵩了。由于曹騰沒有親生的子嗣,所以他去世後,“費亭侯”的爵位就傳給了當時十八歲的曹嵩,也算是“易姓而貴”了。
可是宦官在朝中的名聲不好,即便身處高位,權傾朝野,也依然備受常人,特别是士大夫階層的排擠和蔑視。正是由于自己的父親曹嵩與宦官之間的密切關系,導緻曹操後來被士大夫們抓住把柄不放,受盡了嘲弄和輕視。
不過,曹操并沒有因為外界的非議和白眼而自卑,反而因為備受輕視而讓自己奮發圖強,心懷天下,曹操的人生還真可謂是一個十分勵志的故事。
雖說父親與宦官關系密切,但曹操并沒有因此對宦官有過好印象。當年袁紹誅殺宦官,曹操也積極地參與其中。
不過曹操的到來,讓很多清流大臣們非常不以為然,于是有些人便因此質問曹操:“阿瞞呀,您說你一個宦官養子的後人,跟我們這些人瞎湊什麼熱鬧?你這種卑賤的出身,有啥資格參與我們這些又偉大又高尚的行動呢?”
曹操遭到這樣的嘲諷,急得面紅耳赤,可是一時半會兒又找不出何時的理由來反駁對方,憋了半天,才回怼對方道:“幹君何事?”跟你有什麼關系嗎?确實,面對這樣毫無來由的質疑,那時候的曹操,恐怕真的找不出更好的回答了。
二、在外界輕蔑的目光中,曹操開創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學時代
家庭背景如影随形,背負着父親宦官養子的标簽,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世人的偏見一直伴随着曹操。
早年時,曹操曾經想結交一位南陽的名士叫宗世林,雖然曹操對宗世林一往情深,但小宗同志卻看不上曹操的家世為人,不願與其交往。後來曹操做了丞相,又跑去找宗世林,問道:“我們現在總可以做朋友了吧?”
誰知宗世林依然一臉不屑道:“松柏之志,猶存我心。”你是丞相咱倆也沒戲!望着宗世林遠去的背影,曹操怅然若失,隻能苦笑自嘲:“真有那麼難嗎?” 所以曹操的崛起,也會有一種令人難于言表的悲怆情愫夾雜其中。
好在曹操文采飛揚,在心中郁悶難以排解的時候,他就寫詩來消磨掉内心的惆怅。兩漢時期,大多數文人除了注釋和解讀儒家經典外,就是寫一些辭藻華麗、内容空洞的大賦。曹操以一己之力,扭轉了當時這種浮華空洞的文風,并與自己的兒子曹丕和曹植一起,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局面,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學時代。
三、從宦官後人到自诩文王,晚年的曹操,讓人生境界步入星辰大海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後的第七年,年過半百的曹操再度遠征。此時袁紹在河北的殘餘勢力已基本上被清除殆盡。在此前後,曹操擊敗了袁術、呂布等人,整個中原地區,已經盡在其掌握之中,揮師南下成了曹操最大的心願。
正在曹操意氣風發準備南下之際,年輕的謀士郭嘉勸說道:“主公三思,荊州劉表并不足懼,劉備和孫權也是早晚都要去打的,不過現在時機卻不成熟。烏桓位處遼地,于今尤強,已成為我們當前的心腹之患,況且袁紹之子逃亡到那裡,非常方便與烏桓勾結,無論從鏟除異己,還是斬草除根、安定後方的角度看,都應先滅烏桓,再圖荊襄。”
曹操深思,之後拍着郭嘉的肩膀說:“奉孝之言滴水不漏,老夫都找不出理由反駁你呀。”于是,曹操五十二歲這年,親率大軍北伐,秋九月,遼地平定,曹操班師凱旋。
回師途中,曹操特意走河北昌黎一線,登碣石,望大海。海面上波濤洶湧,似乎也在向這位亂世枭雄歡呼雀躍。這是曹操第一次看到大海,面對遼闊的海面,不免引發了曹操對自己人生際遇的感歎,極目遠眺時,寫下了寓意深邃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海天之遼闊,想宇宙之浩瀚,感人生之蒼茫,面對着洶湧的大海,曹操似乎洞悉了自己的過往與現在的處境。雖然政治條件已經趨于成熟,但他并不想廢漢獻帝而自立為皇帝。
曹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他做出這樣的選擇,其中定有着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大業将成,而生命已近暮年,人世間的百态在曹操心中,便如登上碣石山後的視野和風景,早已不同于往昔。
風景依然是眼前的風景,但又不完全是眼前的風景,或許年少時看到的驚濤駭浪,在今天看來已然變成星辰大海,孟德依然是孟德,但也已經不是往昔那個年少時的孟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