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谷農業湟水

河谷農業湟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08:14:42

  河谷農業湟水(萬畝小麥喜開鐮)(1)

  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王晶 通訊員 傘丹卓瑪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8月下旬,在西甯市湟中區田家寨鎮河灣村、梁家村,成熟的小麥顆顆飽滿,粒粒金黃,麥穗随風擺動,掀起陣陣金黃的麥浪。

  麥田裡收割機、糧食裝載機等農業機具輪番作業,轟鳴聲傳遞着豐收的喜悅。随着收割機在金黃的麥浪間來回穿梭,一顆顆麥粒從收割機倉門傾瀉而下,農戶們被汗水浸濕的臉頰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秋收帶來農作物收成,更帶來濃濃的幸福和喜悅。“8月起,湟中區川水、淺山地區糧油作物進入收獲期,田家寨鎮、西堡鎮、多巴鎮等部分鄉鎮已開鐮,蔬菜作物已大量上市。”西甯市湟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趙永德介紹。

  秋季是農機化生産的重要時段,也是各項農機化新技術應用推廣的關鍵時節。這不,在河灣村,湟中區農機推廣站派出的技術人員正在給農戶們介紹收割機、稭稈粉碎機、輪運車等設備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收割到地頭時要緩慢升起割台,同時降低前進速度再拐彎……”在技術人員耐心地講解後,村民們觀摩收割機工作過程,一個個躍躍欲試都想下地操作一番。

  “沒想到這麼好操作,有了它,收麥子再也不用那麼辛苦了。”從未使用過農機的村民李永東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起了收割機。坐在收割機駕駛室裡,他晃動着操縱杆,前行、轉彎、倒退,不一會,就可以準确地将麥子收進去。坐在車上,看着小麥被收割機不斷“收入囊中”,李永東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看來現在種莊稼不靠機械是不行的,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科技賦能吧!”通過理論指導、現場操作、發放農機安全知識宣傳冊等方式,村民們逐漸熟練掌握農機操作技巧及故障排除注意事項。

  河谷農業湟水(萬畝小麥喜開鐮)(2)

  村民正在對小麥進行裝袋。西甯市湟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除了線下培訓,湟中區還通過“湟中農牧”微信公衆号、短信平台等渠道線上強化農機安全教育,預防和杜絕農機事故發生。目前,已有近百台聯合收割機投入到田家寨鎮、多巴鎮、攔隆口鎮等鄉鎮開展秋收。

  為加強農機具跨區作業,保障秋收顆粒歸倉,湟中區自3月起辦理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證114枚。通過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共補貼輪式拖拉機102台、薯類收獲機30台、蠶豆收獲機7台、谷物聯合收割機22台,聯合收割機數量增至601台,全面助力糧油作物的機械化收獲工作。

  截至目前,湟中區各類農作物收獲面積7010.2公頃,其中糧食作物1354公頃、油料作物400.2公頃、蔬菜作物5255.9公頃。糧油作物機收面積1594.1公頃,機收率達90.87%。

  除此之外,農業部門積極加強與氣象、應急等部門的溝通,依托微信群、公衆号等方式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種植戶防患于未然,降低農業損失。動員廣大群衆搶抓晴好天氣,加快秋收進度,确保糧油菜顆粒歸倉。

  秋收關鍵時期,稭稈綜合利用工作也不容忽視。連日來,稭稈粉碎機、打捆機在田地裡不斷工作,對收割完畢後的稭稈進行打捆作業,确保稭稈“搬離田、集中存、不焚燒”。離田後的稭稈作為飼料被老百姓再利用,真正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赢。

  為高質量做好秋收工作,湟中區以建設“稭稈綜合利用重點區”為契機,大幅度提升基礎設施,投資200萬元建設稭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1個、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30個,配套稭稈打捆機30台。稭稈利用方式由單一打捆離田飼料化向深加工轉型,通過增加稭稈附加值,進一步擴大了稭稈打捆離田面積。預計今年的稭稈綜合利用率由2021年的86%可提高到90%以上。

  稿件來源:青海觀察客戶端 聲明:以上内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台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