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博山篇白話翻譯

博山篇白話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17:18:39

□小獅子巴圖魯

在我們臨海老家,元宵節要提早一天過,不過十五過十四。上高中前沒出過遠門,我一直以為正月十四才是元宵節。而且除了要提前一天過節外,也不像别的地方一般都是吃湯圓,而是食羹。

這羹,全名叫“糟羹”,此名不雅,不過倒是形象貼切,乍一看,确實就是一碗糊糟糟的羹。但一嘗,卻是口感驚豔,鮮美無比。

羹分鹹甜兩種,以鹹羹為主食,甜羹為點心。

博山篇白話翻譯(正月十四食碗羹)1

記得小時候媽媽一般先煮鹹羹,大家吃好鹹羹就上街賞花燈看煙花,等趕過熱鬧賞好燈回家,夜已深,肚子剛好也有點餓了,這時媽媽就會快手快腳地用早就準備好的食材,為大家煮一小鍋甜羹,剛好做宵夜。

“糟羹”看起來糊糟糟,實則是精心準備制作。特别是鹹羹,需要準備很多種食材,所以往往離正月十四還有好幾天,爸媽就開始忙活起來了。芋頭、胡蘿蔔、冬筍、川豆瓣(老家把蠶豆叫川豆,幹的川豆泡發去皮分成兩瓣稱為“川豆瓣”)、油豆腐、老豆腐、香菇、木耳、豆面、瘦肉、豬肚、蝦皮、蛏子、小牡蛎、瑤柱、淡菜幹等等,種類雖多,但豐儉由人,隻是有一樣絕對少不得,那是一種臨海特有的蔬菜——芥菜。芥菜的葉子很大,一張張像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葉片的肌理很特别,皺巴巴的,農人稱之“橘皮芥”,就要這個品種的芥菜煮羹才好吃,一是有種特殊的香味。芥菜的葉子太大,一大鍋的羹,隻需兩三片芥菜葉就足矣。

食材備好洗淨後,最麻煩的就是切,每種食材都要切成細丁,而芥菜葉,則要去其粗梗切碎剁細,這是個很大的工作量。印象中每年正月十四煮羹所有的洗切都是媽媽的事,但有次媽媽去開會了,爸爸沒辦法,隻好親自操刀,我很驚奇地發現,爸爸的刀工居然超級棒,芋頭不是切成小丁,而是切成窄窄小小的薄片,整齊均勻,速度居然還不慢。不過吊詭地是,以後我再提起有年的正月十四媽媽不在,他主刀,切菜切得超贊,他卻矢口否認,以緻我老懷疑是自己的記憶出錯?還是爸爸為了逃避家務決不承認?

所有食材切好後,開始用水調制荸荠粉,按傳統手法煮糟羹應該用米粉(大米泡水後磨成漿過濾沉澱後曬幹)調成米漿,但我爸喜歡用紅薯粉或荸荠粉,說這樣口感更為細膩潤滑,煮熟後半透明的色澤也更有食欲,所以我們家就一直都用荸荠粉。

一切都準備就緒,終于可以開始煮羹啦,先将所有切成丁的食材炒至半熟,然後加大量水煮開,慢慢倒入調制好的荸荠粉順時針方向攪拌,一大鍋羹漸漸變得粘稠透明,最後倒入芥菜葉拌勻,一鍋完美的羹就煮好了。

羹得趁熱吃,各種食材的味道在羹裡融合,綴以芥菜葉的清新香氣,鮮得嘞!

而甜羹,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一般隻需準備葡萄幹、川豆瓣、紅棗、蓮子、闆栗、果仁等幹果即可,不過還需要桂花糖,和一種小青柑做的果脯,切成細絲,在快出鍋時撒上去,橘類果皮清冽的芬芳和桂花甜蜜的香味,在甜羹中交融纏綿,是點睛之味。

這些年,爸媽經常和我們一起在杭州生活,有時也會留在杭州過年,他們仍然保持着臨海的某些生活習慣,特别是元宵節,一定要在正月十四過,而且要煮“糟羹”。這年頭,物流如此發達,一般食材都能買到,唯有芥菜葉和川豆瓣,這兩種在臨海一到正月初十左右就滿大街都有叫賣的食材,在杭州,卻是遍尋菜場、超市而不獲。媽媽沒辦法,隻得用青菜葉、菠菜葉等綠色菜葉來代替,用甜豆來代替川豆瓣,不過爸媽總覺得味道不對,我媽說這些菜葉做成的羹放一會兒,就容易出水,不好吃;我爸說甜豆哪有川豆瓣鮮啊,不好吃!記得有次還用過荠菜,按理說荠菜的味道也非常鮮美,可我爸吃了一口還是搖頭,歎口氣:“沒有芥菜葉的羹,沒有靈魂啊!”

我爸老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故鄉觀念的人,哪兒都是家,到哪兒都能适應。

我也一直這樣以為。

可味蕾,卻出賣了一切。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