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小啟發,對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有了新的認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出自文言文《勉谕兒輩》,意思是從節儉變得奢侈是容易的,從奢侈變得節儉卻困難了。
原文: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
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譯文:從節儉變得奢侈是容易的,從奢侈變得節儉卻困難了。飲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這些事情的艱難,就不會輕易地花費錢财了。
每一頓飯吃肉喝酒,可以置辦幾天的粗茶淡飯;一匹綢緞可以置辦幾件平常的衣服。
不餓不冷就夠了,何必圖個吃好穿好?經常在擁有的時候想着沒有的時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再想着擁有的時候,那麼子子孫孫(就能)常常享受到溫飽了。
節儉是非常好的傳統美德,但是不能為了節儉而節儉。
為了省十幾塊塊錢,在超市排隊2個小時買促銷商品,為了節省10塊錢打車錢,花費了半小時走路到目的地,這是不叫節儉,是在浪費,非常奢侈的浪費。
有人說我的工資換算下來也就20塊錢時薪,不像成功人士不像有錢人,分分鐘入賬幾十萬,所以生活中能省一點是一點。
但是我們忘記了時間才是最寶貴的,分分鐘入賬十幾萬的人,也不是生來就能分分鐘入賬十幾萬,而是他們前期把排隊買促銷商品的時間用在了學習,用在了能給未來創造分分鐘入賬十幾萬的技能上。
時間無價,花時間省錢才是最奢侈,錢在時間面前一文不值,所以不能為了節儉,而耗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把每一分每一秒利用好才是真正的節儉。
接下來我在有工作的視角講一講,由儉入奢“難”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對每個畢業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對未來長時間工作上的認知。
如果畢業選擇的是一份銷售的工作,那對一個人未來三五年找工作的标準就會變化更少傾向是否雙休,底薪高低,是否加班,節假日是否按着法定節假日放假等等。
因為銷售行業會長期影響一個人的思維
銷售公司講究的是靠業績吃飯,常常底薪非常低,甚至沒有底薪,加班是常态,國慶法定7天常常隻放3天,想要周末雙休的工作基本也是不可能找到。
但是一畢業就在一家福利好,周末雙休,底薪高的技術型工作崗位上,再讓他到一家福利一般,周末單休,薪資減半的靠提成吃飯的工作崗位上那幾乎是不可能。
某個角度上換工作,選擇新的賽道,也屬于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有人會說,從差的環境跳入到好的環境,就會懂得珍惜,并且能夠非常地上進努力。
但是想要從一個差的階層,跳到好的環境談何容易。
我們換一個視角。
前段時間網絡上議論一名40歲的外賣騎手,幹了半年就自己開一個外賣站點。從一名外賣騎手升級成立站老闆。
很多人會覺得非常正常,從底層慢慢做起來幹脆自己創業的例子不在少數。
當我們了解這個外賣小哥的身世背景,和背後的底層邏輯就不會這麼想了
原來這位外賣的騎士,是某銀行的行長,因為自己創業失敗,家底虧光了,用業餘時間兼職起了送外賣補貼家用。
自己跑了半年外賣知道了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幹脆自己開了一個外賣站點。
這是非常經典的降維打擊,換句話來說就是,有足夠的眼界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找到裡面的機會。
換做我們平常人是很難短時間内摸清楚一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就算摸清楚了商業模式,也不知道從哪下手。
吃過豬肉的人才會知道豬肉的味道,想知道豬肉是什麼味道,那得能吃到豬肉。
往往吃過豬肉的人,和一年隻能吃一次豬肉的人甚至沒有吃過豬肉的人,之間的差距是無法衡量。
古人說,“奢入儉難”,但是現在社會,往往是“儉入奢難”,社會是其實分階層的,假設有100層,你起點處在第30層,用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想沖到第70層,幾乎不可能。
稍微不努力很有可能會掉進29層,因為29層的人也會非常努力地往上爬。
而在70層的人,隻需要百分之一的努力就能到71層。
總結:
能有機會在奢侈的層次就盡量讓自己處在奢侈的層次,開闊的不隻是自己的眼界,還增加了自己的見識。
處在70層的人往30層走非常容易,但是底下的人想往上爬,非常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